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菩萨专修布施法门,天上的天人要试探他,就化身成一个小孩,哭喊着走到这菩萨面前。

    菩萨当然就问他是什么事,小孩说自己的母亲一只眼瞎了,医生说可以换眼睛,不过一定要菩萨的眼睛才能用。

    这位菩萨一听,当场就挖了右眼给他;天人就故意说,唉呀,医生说一定要菩萨的左眼才行。

    菩萨略想了一下,刚才挖得太快了,早知道先问一声也不致于白挖了,不过既然修的是布施法门,还是把左眼挖下来给了他。

    那晓得天人说,这一次你挖眼睛时犹豫了一下,效果就没有了,这左眼不能用了!

    你看,布施多难啊!我们哪够资格自称学佛呢?至少我还舍不得把眼睛布施出去。

    但是我看过在社会上有许多人,他也不一定是佛教徒,他的行为却真是菩萨行,真是牺牲自我,在那一件事那一念上是无所求的。

    若是还要考虑一下,那就成了做生意的行为,就不是菩萨道。

    一无所求的布施太难了,有时见到人家有困难,当场慷慨解囊相助,回头一想,唉呀!我干嘛全部给了他?

    有这一念,你刚才捐了一千万都不算功德了。

    就像那菩萨捐眼睛,考虑一下就没有用了。

    第三种无畏布施更不容易。

    人都经常在烦恼恐惧中,例如你们中有的人觉得前途茫茫,就是一种恐惧。

    无畏布施就是消除别人的恐惧。

    我常讲,有时碰到极度绝望的人,都准备要自杀了,我就对他说,你等三天,三天之内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其实我说这话一点把握都没有的,按戒律是犯了妄语戒。

    可是他得到精神支持,过了一天半就不想死了,我宁可犯戒,这划得来嘛。

    这一句谎话救了他,就是无畏布施,真的无畏布施是大政治家、大救世主的行为。

    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你把自己抛开,先谋大家的利益。

    大家有利益了,那我不怕没利益的。

    六波罗蜜为什么先要我们布施呢?

    布施就是舍,也就是后来禅宗祖师讲的土话“放下”。

    我们处处舍不得,不止舍不得自己的财物、生命,乃至舍不得自己的名声。

    所以众生第一个根本问题是悭悋。

    悭悋是贪的心理行为,是人天生有的自我占有欲,占有别人来成就自己的伟大,占有别人来成就自己的财富,因为占有而自然变得悭吝,变得贪。

    用人世间的标准来看,如果一个人不努力把别人口袋的钱赚入自己的口袋,这个人就没有出息。

    所以会做生意的人都有第一流的头脑,他不靠偷不用抢,却能把你我口袋中的钱赚入他的口袋,你我还心甘情愿付给他,这本事大了。

    但是,这个心理就是贪,就是占有。

    布施就是要对治悭悋,破除贪,破除占有,以我之所有救济他之所无。

    应该更正说,真正布施的精神,是连救济这个观念都没有的,这个救济观念是一种傲慢的态度,觉得自己比人高,因为可怜人家才布施,那就不是真布施,就算捐了千亿家财,还是没有布施功德的。

    但是有没有果报呢?

    当然有好的果报,然而好里面还有不好的。

    这种可怜人家的心理没有慈悲,慈悲是认为布施是应该的,视他如我的父母,我的子女,我最敬爱的人。

    而且重要的是,布施过后也不心痛,不要“慷慨布施易,从容掏钱难”。

    “除一切恶,净身口意。”

    上面讲布施,是善,这里讲的是要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