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在接连战死乃至失踪几个中将之后,再也无法承受战死一个大将了,在上千败兵簇拥下,护兵们架着乃木希典向西逃跑,在新军炮弹不断爆炸的、只剩下薄薄一层的鸭绿江冰面上踩过,大部分人都落水了,乃木却和少数幸运儿一样成功逃跑;不过混乱中第7师团残部却没这么幸运,在强攻蔡锷阵地前死伤超过3000之后,在攻不上去又守不回去的窘迫中,被王佩兰和蔡锷的夹击之下纷纷倒地,部队分崩离析,很快在大批新兵带头举枪投降当中全军覆没了。 更新最快

    21日清晨,除第5军继续逼近昌城发起助攻外,新军主力已进至温井一线,但按照我的计划,部队并未直插清川江边的大路而是转向西南云山方向。此时大山岩也得到一线传来的信息,然第7师团迅速覆没和南下华军并未突击清川江纵深的消息,使大山岩再次作出错误判断,以为沿鸭绿江西进的是新军主力,南下的只是吸引牵制日军的偏师。于是下令由野津道贯指挥第1、第5、第13师团对付南下华军‘偏师’,自己亲率主力迎战沿鸭绿江南岸逼近的华军‘主力’。

    两个昼夜的急行军,双方对进、行至23日上午,中日两军急匆匆的队伍差不多在同一时间遭遇了。首先发起进攻的反而是大山岩率领的日军主力,第2、第3、第6师团这3个日军最老牌的常备师团联手展开,在集日军剩余几十门野战炮急速射支援下对第18镇发起行军间快速进攻,来自新疆的第18镇部队长期跟俄国支持的分裂主义游击队作战(史实,第35混成协和伊犁混成协),虽缺乏大战经验,却知道各自掩蔽接敌,以精准的步枪射击压制日军的冲击,虽被日军切入阵中、却依旧死战不退,分成数百个小组阻拦日军;随着新军各种大炮不断投入战斗,日军重火力优势很快销声匿迹;虽然这些日军多颇为精锐,然限于朝鲜北部的地形却无法发挥多少数量优势,反而在拥挤当中屡遭新军大炮轰击,而一线的密集冲锋也屡屡被新军的马克沁重机枪杀出一路‘血槽’;在第5军不断投入后续部队反击掩护展开防御的情况下,日军的步兵进攻也很快从最初的成功蜕化成相互纠缠的相持战斗。

    与此同时,铁良和我亲率的新军第1、第3、第4军也在南面遭遇野津道贯的3个师团,这是完全不对等的遭遇战。饭田俊助第1师团名气虽响亮、但大部分是东京人组成的、以‘玉’为名的这支部队实在对不起日军第1师团这个称号(史实),何况在之前的对俄战争和遭新军袭击战当中已经损失过半,连松村师团长也在告失踪;虽然优先补充了新兵,但战斗力已大有下降。更糟糕的是第1师团还是这路日军中状态最好的一个,第5师团几天之内连续遭遇两次几乎全军覆没的战斗,只有走鸿运的木越安纲师团长等少数人两次幸免,此时是直接由2个后备旅团残部加上新兵组合而成,还处于官不知兵的混乱整编时期,根本不堪一战。而另一边原口兼济第13师团更是全新兵组成的、按计划应该在4月1日才完成组建工作(史实)的一群乌合之众。

    双方急行军中一遭遇,各自的新兵就大闹笑话,日军新兵在军士们带来下发起密集冲锋,结果遭到新军有准备的机枪阵扫射,死伤一片,随后不少日军新兵以更快的速度掉头逃窜;而新军这边更不堪,打胜仗的军队中居然还是出现不少逃兵,幸好各镇中新兵数量只占少数,在后续部队不断投入战斗的情况下,在大炮和机枪火力占绝对优势的背景下,迅速冲垮日军两翼薄弱环节。而日军这样3个师团,加上总共不到1个联队的野战炮,遭遇新军3个主力军的冲击,其下场可想而知,哪怕有野战炮群支持的第1师团难得在逆境中努力一把,硬生生挡住了第1军的正面进攻,左右两翼第5和第13师团还是在1个小时之内就先后垮台,上万溃兵逃跑使野津道贯只能率领第1师团等还能坚持的部队掉头撤退。我岂能让他们轻易脱身?乘着第5、13师团先溃败,廕昌和王士珍两军齐上,三面围攻之下,本就缺乏武士道精神的第1师团再也无法承受,终于崩溃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们在发告急电报前就丢了所有电台。

    于是等大山岩亲率主力好容易击败第18镇,后又被第17、19镇的后续防线死死顶住许久,野津部队溃败、甚至损失过半的消息才被飞骑传来,此时天已经黑了。大山岩此时才发现自己判断错误,不但毁了3个师团大部,还将日军主力限入南撤道路即将被切断的困境。参谋们推算过后,自儿玉源太郎以下一起摇头;无可奈何,大山岩只能下令全军向铁山总撤退,放弃朝鲜北部地域。

    此时的铁山还在草创时期,运送矿石的码头还处于扩建当中,运输部分补给还凑合,要运送20万大军撤退又岂是几日内所能办妥的?虽然仰仗一些部队拼死断后,但到3月28日,华军还是出现在铁山外围。对日军而言幸好还有强大的海军在海面上列阵,重磅炮弹不断轰击远方的华军,掩护密密麻麻的陆军挤上各色船只,看来撤退还不成问题。然而朝鲜中北部地区就没这么走运了,仅凭朝鲜进驻军的几个警戒性质的步兵联队和一些杂色武装,根本无法抵抗华军南下的五镇大军,正在构筑防御工事的清川江一线很快就成为华军的战利品,随后是大同江一线易手;4月1日,朝鲜进驻军放弃平壤南撤,而此时从铁山撤退的日军主力还漂在黄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