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唐义爬山的时候,马婆婆家却又乱了起来。

    小神医刚刚回到房中,还没坐下便又听到了马婆婆的哭骂声。

    和之前不同,这次更多的是哭。

    “天杀的小王八蛋,没良心的小畜生,老婆子给你吃给你住,你竟然做出这等天杀的祸事,你个养不熟的白眼狼,喂不饱的小杂碎……”

    小神医听得直头疼,揉了揉眉头强挤出一丝笑容,这才打开了房门。一边走向马婆婆,小神医一边柔声道:“婆婆,怎么了?”

    一见到小神医马婆婆似乎更怒了,只见她一个翻身便从地上站了起来,身姿之矫健如同猿猴一般,三两步便跑到了小神医身旁。

    马婆婆一把揪住了他的衣袖,用力在他胳膊上‘咚咚咚’地敲打着,一边打一边骂:“都是你这天杀的庸医,将那烂肚肠的杂碎带回来,不然怎会发生此事?”

    马婆婆年轻时可是有把子力气,家里的活计基本都是一人包揽,如今哪怕老了力气大不如前,可也不是小神医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能扛得住。

    只三两拳,小神医便有些受不住挣扎起来。

    他不过是个文弱书生落第秀才,因读书没出路才做了医生,能有几两劲儿?哪怕马婆婆已经七老八十了,可依然如小鸡崽儿般拧着他胳膊,又捶了十来拳,这才没了力气被他挣脱。

    被挣脱后马婆婆也不骂了,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着。

    小神医虽有心上去劝慰,可揉了揉肿痛的右臂,硬是没敢上前。

    此时相邻的几户人家听到马婆婆的凄惨哭嚎声,纷纷赶了过来。原本他们并不想来,整个李家村谁没领教过马婆婆的骂功?这老太太发火的时候,可不挑人。

    七八个大汉十余个婆娘好说歹说的劝了半天,直到东方泛起一丝鱼肚白才劝下老太太,打听出原由。

    原来马婆婆怕有人惦记自己的棺材本,就藏进了柴房。先前叫醒唐义赶他出去砍柴后,因想着唐义砍完柴大约会整理柴房,担心棺材本被发现,因而她便趁着小神医回房休息后又去了柴房,可一寻找竟发现棺材本不见了。

    众人听后心中一惊,又不敢直言找不回来,只好一个劲儿的夸唐义,说这小子地道,天亮前一定回来。又说婆婆是不是记错地方了,棺材本没在柴房,或者没在那个位置?

    大家伙儿又帮着马婆婆翻箱倒柜的搜了一番,倒是找到一包散碎银子,约二十余两。

    马婆婆说这不是自己的棺材本,是这两年小神医给的。她的棺材本没这么多,不过七两八钱银子,外加一百多枚铜板。

    小神医一听数目不多,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有心替马婆婆先补上,可他还没说完马婆婆便又发疯臭骂了他一顿。

    众人七嘴八舌得又再安慰了半晌才知道真相。

    那七两多银子,除了一个刻有贞元的五两银锭,其余的都是四钱一个的银裸子,每个上都有个福字。银裸子都是她儿子用赚来的银钱亲手融的。

    其余那一百二十三枚铜板也都是儿子赚的,有贞元通宝二十三枚,景恒通宝三十一枚,武定通宝十二枚,元亨通宝五十七枚。

    等到马婆婆将每一枚铜板的故事,每一颗银裸子的故事都讲了一遍,日头已经偏西了。

    晌午听说马婆婆的棺材本被偷后便赶来的村长等人也没敢打断她,生怕引来马婆婆的怒火。可又心急唐义的下落,他们今早便已经派人去瓦兰寨了。

    无奈之下,众人便商量着将那些银钱凑出来还给马老婆子,好打听下唐义去了何处。

    只是元亨通宝简单,景恒也好寻,可贞元通宝便有些难寻了,武定通宝更是难以寻找。毕竟武定年间离现在已有一百六十余年。

    最终搜遍了全村,甚至连小神医也拿出了自己全部的七枚武定通宝,这才不过收集到十一枚武定通宝,就这还是村长将自家镇宅用的那枚也挖了出来。

    给马婆婆银钱的时候,人们还觉着这些新旧不一的铜板,和崭新的银裸子未必能瞒得过马婆婆,可谁知马婆婆一见到这些银钱,立刻抓在了手中,大呼是自己的棺材本。

    见到少了一枚武定通宝,马婆婆又开始骂了起来,这一骂便到了半夜。折腾了一天一夜,疲惫不堪的马婆婆才停歇下来,在众人的目送下径直回屋休息去了。

    唐义爬了一夜的山,终于在清晨时分成功的迷路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在山中不识真面目的可不止庐山,夜晚时分,是真不好分辨出山的真面目,也不好辨别东南西北。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唐义从未上过馒头山,若是他曾来过的话,就不会迷路了。

    因为这座山上山时便只上坡,绝没有下坡,下山时便只下坡也绝没有上坡。

    唐义不知道这些常识,刚进山还没开始爬坡便走岔了路,又从东面出了馒头山地界。

    馒头山的东面连着有几座低矮山峰,这些山峰可不似馒头山那般平缓,山不高却十分险峻。

    唐义虽没修炼,可肉身毕竟被谢必安改造过,脚程比起寻常金身境武者也不遑多让。因而尚未至五更天时,唐义便已经走完五六十里的山路,钻进了东面的峻峰之中。

    馒头山东侧这数座险峰其实是连在一起的,这些险峰虽各有山头,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珍珠山。

    珍珠山之所以被称为珍珠山,是因为它们围成了一个圆形山谷,山谷之中乃是一片巨大的湖泊,传闻湖泊中盛产珍珠。

    传闻只是传闻,山谷四面崖壁皆光滑齐整如刀削,没有任何进谷的路,如何得知湖泊中是否产珍珠呢?

    况且山谷之中常年云雾缭绕,看不清下方情形,因而至今也没人能说出下面究竟啥样。

    事实上也不是没人下去过,据传闻百余年前有个大孝子便用藤蔓编成绳索下了山谷,不过后来没听说他上来,倒是那本藤蔓编成的绳索依然伸向崖下,不过早已腐朽干枯了。

    唐义在李家村呆的时间不长,从未听说过珍珠山,等他爬上珍珠山西侧山峰的山顶时,天已大亮。

    吃了一块烙饼,唐义便下山了。

    都说上山不累下山累,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下坡比上坡累,而是因为下山之时人们往往要注意脚下山石,小心身旁断崖。

    可唐义并非如此,他仗着自己有三千年道行护体,觉着反正也摔不死,因而下山速度极快,往往看准一个落脚点便直接跳过去。

    下到半山腰时,唐义便看到了下方断崖,觉得如此险峻风景若是不能一观,岂非人生憾事?因而直直的向断崖冲了过去,在离断崖尚有数丈远时为了少绕些山路,他挑了一个离悬崖极近的落脚点,从三四丈高的巨石上直接跳了下去。

    唐义选的落脚点从来都不是什么山石或平地,都是些斜着生长的山木。这种树扎根深岩之中,大多极为坚韧,从两三丈高的地方跳下来的坠力都能承受住。

    可事无绝对,靠着运气总有用尽的时候,这一次便是唐义运气耗尽的时候。

    只见那看似巨大的山木,在唐义踏上去的一刹那,竟拦腰断成了两截。载着唐义的上半截从根部脱落之后,沿着倾斜的山坡便滑向断崖。

    枯木在山石上的阻力本就小,加上此处坡度又极大,因而唐义竟被巨树带着直直冲出了断崖,飞落入了山谷之中。

    完了完了……

    唐义一边在心中将自己大骂臭骂了一顿,一边紧紧的抱住了身下巨树。

    也不知道三千年道行能不能护住摔落山崖的撞击,要是不能的话,老子这次怕是要成肉泥了。

    想来应该是不行的……

    直到这时候唐义才想起来自己当初是如何受伤的,不就是从山坡上滚落么?

    看来这道行只能在有人打我的时候护体,自己找死是护不了了。

    喃喃自语了一句后,唐义用力的在腿上拍了一掌,暗骂自己管不住这双腿。

    只是一直下坠了数息的时间,唐义依旧没有落到谷底,因而他便松开了大树,站在树干上向外望去。大树虽早已枯死,可树头枯枝极多挡住了唐义的视线,为了看清下方景象,他用力的在树干上一踏,竟跳了起来。

    唐义刚刚跳起便听到‘扑通’一声,紧跟着他也落入了水中。

    等唐义从水里钻出来后,发现离自己不远处竟有许多碎裂的木块木屑,显然这正是那株巨木的碎屑。

    唐义略一思索不由庆幸起来,幸好自己方才向外看时被枯枝挡住了视线,没有选择向两侧看,而是踏着枯木跳了起来。这一跳减弱了自己下坠的速度,加上自己落水时是成直线入水,受力面积较小,这才没有摔伤。

    若是他刚才留在巨树上的话,只怕巨树撞在水面的反震之力,就能让他变成肉泥了。

    湖水并不凉,反倒有些温热,湖面上氤氲雾气极为浓厚,抬起头竟看不到山峰,只能看到一轮昏暗的太阳。

    隔着雾气看向四周只能看到丈许远。

    唐义深深的吸了口气之后,钻下水面从水里向四周望去,想看看那边离岸较近。可水中的情况比上面也好不到哪里,虽说比水面看的远些,可四周都是些鱼吐出的气泡,根本看不出多远。

    唐义浮出水面,抓住一块最大的木头,随便挑了一个方向便游了过去。不管是那边总会靠岸,无非是近些远些罢了。

    或许是幸运女神跟唐义开了个玩笑后又开始眷顾他了,仅仅游了四五百米,唐义便看到了山壁的影子,待到游近了一些,竟发现山壁上有个山洞。

    山洞的洞口并不大,约莫七尺高丈许宽,似是人工开凿成的。山洞看上去很深,里面显得十分幽暗,看不清具体情况。

    唐义并没有急着走进去,而是先将包裹之中的柴刀拿出来后,这才慢悠悠的摸着石头向里走去。

    9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