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军队打仗,需要雇人干苦活儿,运送弹药和伤员什么的。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需要的人手就越多。

    因为交通工具的缘故,列强来到远东的军队数量十分有限,他们每次有所行动都要雇佣不少大清之民用做劳力。

    来到列强军队中干活的大清子民,有话钱雇来的,也有强拉来的,但也按时支付一定工钱。

    这些人,统统被朝野上下视为‘清奸’,只要被逮住一律杀头。

    但是,越到后来尤其是这几年列强增兵远东势力膨胀,愿意应聘受雇的大清子民就越多,因为洋人给的雇工钱相比此时百姓的生活水准而言算是很高了。

    当然有些奇怪的是,朝野当这些人是清奸一流,可洋人却很少担心他们做朝廷细作,打入他们内部为朝廷和官军打探情报。

    而自从咸丰六年英军突袭广州开始,广州已经成为英法联军北进的后方基地。

    因此,招募大清苦力,基本上也就在这里进行。

    而招募随军的每个苦力,每个月的工钱为9美元。这在此时的大清简直就是天价了。

    只是这些随军雇工的工钱不会按月付,而是一般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一次性发给。

    在英法联军方面,他们主要担心招募到的清国苦力领了工钱半途溜走,而在被招募的大清苦力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欺骗,这样高的工钱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疑心给雇工带来麻烦。

    因为,在当时广东有一种传说,说是洋鬼子招募大清苦力,不是用来干活的而是直接参与打仗,而且还是逼他们打头阵。

    所以,无论负责招募劳工的联军后勤官员怎样解释,广州和香港两地的正经人家,都绝少有应募的,最后招上来的人,大抵是社会上的无赖和流氓,其中更是太半为帮会成员。

    这些人,平时也没有什么正经工作,偷盗抢,劫,受雇杀人,无所不为。

    联军开的价钱,似乎比平日受雇杀人的还要多,都是一些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的无业游民,自然不少光棍的打算信一回洋人鬼子的话,冒一次险赌一把,赌赢了自然最好就算赌输了,不是还能在洋人军队中吃上几顿免费军粮么?

    况且,这帮人很多都是大烟鬼,在联军做随交军苦力,可是有免费的大烟供应啊,这样的福利已经足够吸引很大一部分大烟鬼了。

    就这样,受雇而来的大清苦力,被联军后勤部队编成若干苦力队,统一发给特别的号服,号服上用斗大的阿拉伯数字,标明他们编号的连队号码。每个人头上都戴着一顶斗笠,斗笠上写着三个字母:ccc,广东苦力队的英文缩写。

    而每队的头目,都是英国人或者法国人当任,但队里也有‘机灵’的清人做副手,这样的人大抵会几句洋文或者英语,而每个副手袖子上都有专门的袖标。

    苦力队伍编成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简单训练,就跟着联军大部队出发了。

    而在训练时,每个招募的苦力都很害怕,因为这样的训练内容,似乎证实了此前的传说,但他们人已入队已是身不由己,想返回就是自寻死路。

    让人感觉好笑的是,苦力队跟随联军主力登船出发之后,香港的居民十分高兴,因为这个小岛上的人渣走了个十之七八,境内治安环境一时大好不说,连常见的小偷小摸都几乎绝迹。

    等到联军与清军真的开战了,这些招募而来的大清苦力们这才发现,洋鬼子并不用他们打头阵,只让他们在旁观战,打完了才用他们上去抬伤员,不仅抬鬼子有时也抬受伤的大清士兵。

    还有,后勤物资的运输基本上都靠他们出力,至于上战场的事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出动。

    这个发现,让雇佣来的大清苦力们心中踏实下来,同时也非常高兴。怎么说作为联军随军苦力活计其实不重可工钱却不少,这样的好事以前哪轮得上他们?

    更不要说,收拾战场的时候,还能顺手捡一些洋人看不上的挂落,有高昂工资又有捞外快的机会,这样的工作简直太过幸福。

    他们兴高采烈地看着洋人与清军打得不可开交,无论中弹倒地的是洋鬼子还是大清士兵,他们都兴奋得一阵欢呼雀跃,好象看大戏般兴高采烈。

    只是比较起来,大清军队死得人要多得多,可这却一点都不影响他们捧场喝彩的热情。

    当僧格林沁手下的骑兵玩命冲锋,在英法联军的优势火力下竞相倒地的场景出现时,却是让这些雇工感到格外过瘾。

    在他们这些事不关己的旁观者看来,这可比刑场上看杀头的场面惨烈多了。

    不仅如此,这些感到安全的大清苦力,只消过足了大烟瘾,替联军干起活来也格外卖力。

    不仅抬担架卖力,挖战壕卖力,有时甚至站在齐颈深的积水里,用肩膀和头顶着梯子,让法**队从上面踩过去。

    那场景,在洋人看来,确实令人感动。这些大清苦力似乎觉得还不够,既然洋鬼子没有让他们打头阵,那么工钱的事儿也就是靠谱的了。即使为了这些钱,他们也该好好给人家干活。

    真是讽刺的一幕,洋人在前头肆意屠杀被围的清军将士,而为联军负责后勤供应的却是一帮肯卖苦力的大清雇工。

    这些给英法联军干活的大清百姓,自己也知道这些洋人是来打他们皇帝的,也知道自己是皇帝的臣民,更知道大清军队是怎么看待他们的。

    但是,他们还是忠实地履行了一个看客的职责,非常中立地看热闹,玩命地喝彩,把掌声送给演的好的一方。

    显然,他们是把洋人侵略大清的战争,当成了一场没有是非的好戏。同时也履行自己作为高薪雇工的责任,雇主需要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至于王朝的忠义对皇帝的忠诚,跟他们却是没有任何关系,民族大义跟他们更没有关系。

    如果他们不被雇来当苦力,依旧还留在家乡只怕日子都活不下去了。

    而且家乡的地方官,士绅还有百姓将他们当作没用的废物,又有谁会把他们当回事呢?

    还不是说杀就杀,说打就打,踩在泥里难以翻身。

    生活在最底层的大清百姓,有没有爱国热忱?

    也许有吧。同样的人,如果清军花高价雇他们,给他们抽大烟,也许可以让他们成为对阵洋人的勇士。

    但是,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乱世,这些人其实更容易做清奸,受雇出力气的清奸,替洋人办事不遗余力的清奸。

    大清别的没有就是人多,底层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贫民人数数以千万计!

    因为肯出钱的终究只是洋人,对这些底层百姓来说,这就是生活。

    人嘛,都是要吃饭的。

    在英法联军与清军于京畿一带清军大打出手的时候,不仅洋人雇的大清苦力尽职尽力,就是旁观的京畿地区贫苦百姓,也不见得对洋人有多少敌意。

    他们只要发现洋人没有胡乱伤害百姓之意,大家都出来跟洋人做生意,大批的鲜货主动送上门去,因为可以卖个高价。

    却是从来都没有人想过,弄点毒药放在里面,毒死这些洋人。

    硝烟刚散,老百姓就成群结队地出来,围观洋人战舰和军队。某些小文人,看了之后还要写读后感。奇怪地感慨,为何这支洋鬼子的队伍,白的人那么的白,黑的人(印度兵)那么的黑。

    只是言辞之间,稍微有点遗憾,但绝对掩饰不住好奇。

    刘铭传率部俘虏的近三千战俘之中,就有两千这种身份的家伙。他们穿着数字号服,头上的斗笠早不知道扔哪去了,操着一口外国话似的广东土语,满脸惶恐的大声说着什么,看押他们的两江清军却是完全听不懂。

    刘铭传很有些头疼,一边押送众多俘虏缓慢返回牛庄营地,一边还在思量如何处理这些抓住的‘清奸’。

    如果按照他以往的脾性,一旦遇上这样数典忘祖的玩意,二话不说挥刀就砍,统统杀光绝没二话。

    可是此次俘虏的清奸人数实在太多,搞大屠杀的话说不定会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他想了想还是强压下了心头沸腾的杀意,等回了设置在牛庄的临时营地后,跟手下将校商量一下再决定如何处理不迟。

    也就在他率兵返回牛庄的同时,廊坊方面两江清军传来咸丰帝带着大小老婆和一干心腹重臣跑路的惊人噩耗。

    刘铭传和手下心腹将校当时便惊得头脑一片空白,久久都没能回神心中空落落的好不难受。

    一直沉默了近一刻钟时间,他这才从震惊当中清醒过来,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第二反应就是心灰意冷,尼吗的连皇帝都跑路了他们还怎么拼命为的什么?

    不说因为得知皇帝跑路,而陷入纠结痛苦情绪当中的刘铭传和手下信服将校,天津派出的一支三千人规模辎重部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也第一时间传到囤驻通州的英法联军前锋主力高层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