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大红袍简直就是恐怖如斯啊!

    彭文眼里精光不断闪烁,心里产生了疑问,然后右手暗暗放到桌下,暗暗掐算。

    一个大兴安岭脚下的小镇里的一个地主,居然有着大红袍这样极度稀缺好茶,而且还可以让堂堂的东北巡抚来如此偏僻的一个小镇,看来这个白老爷并非只是“镇上的大人物”这个身份啊!

    彭文默默的掐算着,原来他背后的靠山乃是当朝宰相李光地啊!

    要说这个李光地,可谓是命运多舛,他的祖籍是福建延平也就是今福建南平的,据说他是唐初江王李元祥后裔,后来迁居于泉州府安溪县湖头乡今安溪县湖头镇。

    1642年9月6日,李光地出生于安溪县华地乡,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全家遭遇山贼,后奋力脱险,归家后志于勤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李光地乡试中举。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

    后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

    在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举兵造反,郑锦占据福建泉州。李光地与家人藏匿山谷间,郑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坚决拒绝。

    期间李光地暗中书写密折,藏在蜡丸中,派人暗中送往京城,最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给皇帝。

    皇帝看到密折后深为感动,嘉许李光地的忠诚,并下命兵部录其为领兵大臣。当时尚之信叛乱,率军占领赣州、南安,但未能进入福建。

    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自衢州攻克仙霞关,收复了建宁、延平,耿精忠被迫请降。

    康亲王军队进驻福州,命令都统拉哈达和赉塔讨伐郑锦,并打听李光地的所在。

    最终朝廷收复了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谒拉哈达。

    拉哈达向康亲王上疏称:“李光地矢志为国,即使颠沛流离也不曾改变志向,应当予以褒奖。”康亲王下令优待,并提拔为侍读学士。李光地行到福州,恰遇父丧归家。

    1678年,同安蔡寅部起义军打着复明旗号,以万余人围攻安溪。李光地招募百余乡间勇士固守,断绝敌方粮道得以解围。不久后,郑经派遣将领刘国轩攻陷海澄、漳平、同安、惠安等县,进逼泉州,断万安、江东二桥,断绝了清军的南北援助。李光地派遣使者赶赴拉哈达军告急,正遇大江涨水道路阻塞。于是李光地带兵从漳平、安谿小道进入,与叔父李日煌以及弟弟李光垤、李光垠合作进攻。大军进驻泉州,击破刘国轩部。拉哈达上报其功,李光地再次得到优叙,升迁翰林学士,不久后因功官至永州总兵。

    1680年9月,守制已满的李光地返回京城,皇帝谕示其不必候缺,即任内阁学士。李光地建言推举施琅担任平台将领,皇帝采纳了推荐,得以顺利收复台湾。

    陈梦雷是福建侯官人,与李光地同年考中进士,又一同担任编修官。正当陈梦雷在家闲居时,耿精忠举兵作乱。李光地派叔父李日煜暗中前往陈梦雷处打探消息,得知其真实意图后,约请他一同拟定奏疏密陈破敌之计。李光地独自将奏疏上呈,并之后大受皇上宠幸。等到耿精忠兵败之后,陈梦雷因为投附逆贼而被逮捕押往京师,关入大牢论斩。李光地就上疏述说与陈梦雷两次秘密约见的情况,陈梦雷这才得以免去死罪,被发配奉天戍守。

    几年之后,李光地上书皇帝送母亲返回原籍。

    1686年,李光地返回了京城,并被皇帝授予翰林院掌院学士,在御前讲席上值讲,并兼任日讲官和起居注官,还负责指导庶吉士。

    此时的李光地已经开始了转运。

    又过了一年,李光地的母亲患病非常严重,李光地上疏请求回家探望。

    探望结束后,李光地返回京城。但是当时正值孝庄文皇后丧期,礼部官员对他提出弹劾,指责他途中迟延,身为三品卿员而未能及时来京叩谒孝庄文皇后梓宫,请交吏部议处。吏部议降五级调用,但被皇帝降旨宽免。

    1689年5月,他奏进的文章令皇帝皇帝十分不满意,指斥他假冒道学,不能表率翰林,将他降为通政使司通政使。当年12月,李光地重新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1691年2月,李光地又担任会试副考官,并与侍郎博霁、徐廷玺以及原任河督靳辅视察黄河工程情况。

    1694年1月,李光地奉旨提督顺天学政。当年四月,李光地的母亲离世,按照礼制李光地需解职回乡丧居以尽孝道,称为丁忧守制。皇帝皇帝颁下谕旨,称:“提督顺天学政关系紧要,李光地特行简用,可在任守制。”李光地接到谕旨后表示:“臣蒙荷圣恩,怎敢不以残喘自效?”不过,他还是提请皇帝给予九个月假,让自己往返治丧。

    1696年,李光地服丧期满,皇帝命其官复原职。次年,授工部左侍郎,仍兼任顺天督学。1698年12月,因“居官优善”、“清廉”,迁任直隶巡抚。在任期间,李光地很好治理了当地水患,得到皇帝褒奖,不久被拔擢为吏部尚书。

    1701年,主持治理永定河的河务工程顺利竣工,获得了皇帝手书“夙志澄清”匾额及御制永定河诗、御服衣冠等赏赐物品。

    1704年3月,给事中黄鼎楫、汤右曾等人合疏弹劾李光地抚绥直隶灾民不利,不将灾民逃散情形据实陈奏,请求朝廷严加处分。

    8月,御史吕覆恒劾奏李光地处理秋审事宜任意断决,给事中王原又颏奏李光地荐人不当。但是,这些非议大多遭到了皇帝的否决。在吏部尚书任上,李光地对兵制、官俸、蠲免钱粮等方面屡有建言。

    1705年,吏部接到皇帝谕旨:“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著升为文渊阁大学士。”

    就这样,年过花甲的李光地终于正式登上了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