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城外,一尊高大的石像被立起来。

    那是为了公义跳城而死的谭道奇城守,三个军督中,有一个也和李军督一般修炼的是土灵气,不过他修炼的术决,不是李军督那种靠嗑药而提升的土玄劲,李军督的修为完全是靠嗑药和本族长者灌入玄劲生生提高,所以只能用于防御,只能凝结本体防御之类的基础方式。

    而这个军督完全是靠自己修炼而得,因此无论是在施用,还是具体掌握方面,都比那李军督熟练得多。

    土元气,主要是防御,防御的目的则是攻击,因此能入选军部的玄者,大部分都修炼的是土元气,试问:若是自保都不行,还如何杀敌;并且这个土元气修炼出的土玄劲,威能非常强悍,用在杀敌,也是威能不减。修炼土元气,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一旦修炼土元气,就可以完全不会冲突的修炼其它元气,这也是土元气非常盛行的原因。

    土元气,是一般修炼者的首选,对体质的要求几乎无。

    因此在陕国这样修炼风气盛行的国家,军部中更是很多修炼土元气的。

    陕国三大并列势力,一个是玄部,这个自然不用提,在陕国的只算是陕国分玄部,依托后面笼盖整个中洲的玄部总部,玄部的实力在中洲任何一国,都是非常强悍的,这种地位是任何一国的势力无法撼动的。

    第二的就是国主内政一系,这个名誉上以陕国国主为首,但现在陕国国主已经前往中洲帝都尊玄城出任整个中洲的当代帝君。因此。现在还在陕国留守的王族和国相。以及国相以下的诸城内政官员,构成了强大的国主内政一系,陕国国主内政一系,之所以格外强大,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那就是当代帝君还是陕国修炼大派泉玄宗的名誉大长老。

    当然,国主内政一系的国相赢尚出自九尺玄宫中格外著名的一系,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陕国和别国不同的还在于军部的强大。在其它的国家,要么军部掌控内政一系,要么内政完全控制军部;大部分的国家,大部分也就存在两个势力体系:玄部和其它;但是在陕国,这个军部的权势也非常强大。

    这里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修炼风气的盛行,其它国家的军部军士一般都是体格强壮的普通人,但陕国由于修炼基数非常大,于是很多的修者,就加入军部。这就是促使军部的地位变高,而不像其它国家那样。军士完全被玄者鄙视。

    这三大势力,玄部一般只插手管理有大规模武贼参与的谋逆活动,因此尽管名誉上是陕国的大势力,实际上基本处在整个陕国体系之外,这跟在其它国家的形式一样;玄部只是在大范围统筹部署整个局面对抗武贼,在小部分的争端,比如国内的各大家族争权夺利,几个国家没有武贼参与的战争,玄部都是坐视不理的,也绝对不会干涉。

    因此目前的陕国国内,军部和国主内政的对抗势成水火。

    军部控制了所有的边疆城市,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和边境物资,并且还随时和其它国家有相应的联系;陕国的军部,更有大量修者存在,像军督一级的高级官员,都至少是五级修为以上,才能出任。

    而国主内政一系,以国相赢尚管理的国内官员,和留守王族的八王叔秦阳控制的王族为主体,控制掌握陕国的内地城市。

    此番镇安城出的事情,是出在国相所管辖的范围,但是由于有李军督的干涉,因此,也算是军部公务;屠城是军部最希望的处理办法,因为一旦屠城,就可以在荒城内驻扎进军部的军士,直接接管镇安城。

    但是眼前的这种情形,是肯定不能屠城的,因此只能找一个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军部和内政一起表彰这个城市;同时由于是对抗武贼,肯定玄部也会有奖励。

    不过军部眼下最该做的,就是为李军督犯下的错误擦屁股,不管武贼存在与否,既然这些人说是由于李军督不和谈,才导致谭道奇跳城而死,最关键的是:他是为了不让武贼控制,因此,军部只能表彰他了。

    三个军督中,这个修炼土元气大成的军督,随即亲自挑选了一块上好的青石,运转土玄劲后,用手中的军刀。硬生生砍出了一个谭道奇的雕像。

    雕像有数丈高,立在镇安城外。

    众军环绕,百姓跪拜。

    “谭道奇一介书生,面对武贼,能有这份决断;我代表军部,对他表示由衷的钦佩!”那个军督收刀回去,恭敬的说道;站在其下披麻戴孝的辅官,眼中闪动泪水,尽管知道谭道奇并不是因为武贼逼迫而死,而是被李军督逼死,但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是非公道,就是以这样滑稽可笑的方式在这个天地间表示出来;不过,还好好人有好报。

    天道好轮回,善恶终有报,不信抬头看,上天饶过谁!

    三个军督率领众军,朝着谭道奇的雕像拜了三拜;那三个军督相互看了一眼,取下手中的军刀,就环围谭道奇的雕像插了成一排,这次他们让那纨绔继承的军督上前说道:“这里的事情,我三人已经知道,并且也明白其中军部存在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插刀为誓:镇安城,从此刻起,既是内政所属的内城,也是我军部会全力庇护的外城,但又人再敢轻易触犯!我军部必将全力将之剿杀!”

    这时辅官精神顿时一振,得了这三个军督的话,可以说,以后不管是内政的官员,还是军部的军将,都不再敢到这里放肆;这样的双重保险。可是在陕国非常罕见的。这辅官不禁就看向出了这些计谋的高幸。

    能得到这种结果。完全是按照那个少年的计划。一步步实施而来,可以说,是高幸让镇安城的命运截然两样:从可能白屠城的危机,到现在直接得到这样大的补偿和奖励,这些都是辅官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再看那少年,却发现他一脸轻松的骑在那匹青焰马上,神情没有太大的波动。

    其中一个军督又朝后一挥手,几个军士就抬了七块青石上来。那些青石比谭道奇的雕像,要矮上很多,只有两丈来高;这些军士将青石放到谭道奇雕像的周围。

    “这是七块和谭道奇的雕像一样材质的青石。”那军督稍稍一停:“你们都知道青石板道贯通中洲,我也希望谭道奇城守的忠义和决烈,能宣扬到整个中洲;当然,那些为了武贼而死去的百姓,也是同样伟大;这七块青石,就劳烦辅官大人,你请上好的石匠,雕刻出那些逝去之人的雕像。让他们的勇敢,永世流传!”

    辅官眼中含泪:“小人一定办好!”

    接下来。就是几百车粮草,几十箱玄币财物,很多的马匹牵进镇安城中。

    同时这些军督还决定在镇安城旁边修建一座小城,作为镇安城的卫城,为了抵消内政系的抵触,还下军令保证,这座卫城的军士,都全权听从镇安城城守的调遣和管理。

    其实这样无疑是最好的中和办法。

    军部既实现了在镇安城驻军的目的,还对这里的内政完全没有干涉,这可以说是完全两全其美的方式。

    一切安置妥当,三路大军各自安排人带回原来的驻所,而那三个军督则带着李军督死后剩下的兵力,开往国都听候军部的调派,其实说是听候军部安排,完全都是出于私心,要到军部邀功请赏,尽量将李军督死后留下的兵力瓜分。

    高幸则被那个一脸正义的军督带到了亲兵队中,他看过玄令之后,已经知道高幸的身份肯定不凡,但也存在疑惑:敢这样公然的叫赢尚徒孙,依照这小子的年纪,怎么都是一个死。可不能让他有任何逃窜的可能。

    当然,这些军督也看出了镇安城民众对高幸的热切关注,就将这种押解美其名曰为:“这个少年高幸在这次镇安城的事件中,立功甚大,我们不能做主,只能带他回军部,听候军部的安排!”

    大军开拔,由于大部分的军队都已经调走,只剩下三个军督的数百亲兵,以及那些李军督剩下的幕僚;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那个彻头彻尾念叨屠城,李军督最忠实的亲随贱狗天夏竟然没被那些野狗弄死;但据那些将他从野狗堆中拖出来的时候,身上所有有洞的地方,甚至包括耳朵、鼻孔,都被弄得红肿,并满是那些野狗的液体。三个军督只好用一根绳子拖上,像带一坨军用垃-圾一样带走。

    目送高幸在亲兵队中前往国都。

    镇安城中万民空巷,全部都挤在了高幸离开的方向,看着这个彻底改变他们命运的少年,很多以为必死无疑的老者,都是泣不成声;这些老者,要是真屠城,肯定不能逃走,只能在城中等死。

    辅官也是站在那。

    “高幸!多谢!”

    不知道是谁喊出了这样一声,很快,在大军行走的两边山道上,就响起一**的声音:“高幸,多谢!”

    最后那些知道真相的镇安城民众,更是都跪拜在地,那样就引导得齐刷刷的跪倒了一地。

    三个军督格外吃惊,他们都没想到:高幸竟然堆这些镇安城的民众有这样大的影响力!而那个一脸正义的军督则在心中担忧:这次带着高幸前往国都,这小子可能面临的就是国相的制裁,因为那样公然说国相是他徒孙;就算国相赢尚不追究,他下面的官员肯定会小题大做,一定会追究的;看来,这小子是凶多吉少啊;不过看这种情形,要是高幸真的出事,只怕会引发这里一城的百姓民变!”

    这种情形,回到军部一定要陈述清楚!

    辅官跪在那注视着高幸离开,就见那少年一脸微笑,不住冲两边跪拜的人众拱手回礼;他心想:这样的少年,在这种情形下,辅官没有办法阻拦,也不敢阻拦他下来感激一番,只能这样远远的跪拜,奋力的呼喊,将那种心底的感激表达出来。

    镇安城中的民众,都在对高幸跪拜呼喊不止,若不是辅官已经强调高幸是到国都去接受更大的奖赏,只怕这些民众,肯定会毫无犹豫的将他阻拦下来。

    这样大的恩情,看高幸的神情,并没有需要得到什么回报。

    那两个跟随他闯进城中的镇安城客商,则是激动非常的说:“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高幸恩公对我们镇安城的恩情简直就是大江大河;是他解除了我们的屠城大祸;这种恩情,当何以为报啊!”

    “是啊!是啊!怎么报都不为过!但是看他的神情,并没有要我们回报的意思。”一个客商接口说:“他无要我们报恩的意思,我们却不是有恩不报的人!”

    旁边的民众纷纷响应。

    不过一些人又苦恼起来:“但是高幸恩公可是修为五级的玄者,他会需要怎样的报答,我们都是普通人,该给他怎样的报答呢?”

    辅官也是一脸苦恼,不过他很快眉头一展:“诸位,我们镇安城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那两个客商同时回应:“镇安城的说书遍天下!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说书,尽管我们镇安城的人数不过数万,但是再外面打拼的说书人几乎也有数万,遍布整个中洲呢!”

    “是啊!说书的本事,那可是打娘胎就带出来的!”

    “我们镇安人,一口舌头说尽天下事。”

    辅官一笑:“诸位,那我们就用我们最擅长的事情报答恩公啊!”

    那两个客商也是双眼一亮:“是了!是了!我们可以将恩公的事迹编成段子,在整个中洲宣讲!”

    “是的!”辅官眼中满是激动兴奋。

    “我们要请出我们镇安城最好的著书人,为高幸恩公写出最精彩,最能传颂的宣讲段子,在整个中洲讲述!让天下的人,都知道高幸恩公对我们的恩情!”

    “是的!是的!”

    那两个客商更是同时大声说:“我愿意出钱,将这些事迹全部印制成册,散遍整个中洲!”

    “只要有我镇安城说书人的地方,我就要高幸恩公的事迹流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