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相对于规模超乎寻常庞大的波斯军队,斯基泰避开必须用尽全力的正面决战,而以蓄意地诱敌深入作战及焦土战术,追击敌军,置于死地。***

    庞大军队消耗的粮食非常可观,即使想从驻扎地进行调度,但面对一片燃烧殆尽的荒野,他们也无计可施。渐渐地,斯基泰骑兵开始像狂风一般袭击开始疲弱的波斯军,弓箭更如雨般落下。波斯大军的损害增加,恐惧感开始席卷全军。

    大流士判断若继续下去可能会陷入全军覆没,因此做出撤退决定。从那时起他们就进行驱赶作战以企求摆脱持续袭击的斯基泰骑兵,虽然最终波斯严重损失了8万名兵将,但即使痛苦也幸好还能从虎口下逃出直至多瑙河畔。

    游牧国家的共通作战方法

    于是对斯基泰的远征作战,就以完全失败终结,这是波斯帝国经历的次大惨败。大流士的“支配世界”野心,就在他为了梦想而认真努力的同时,也可说是在刚开始计划时就破灭了。充分地运用骑马所拥有的迅速展开力及骑射威力之斯基泰战术、战略,在匈奴、突厥及蒙古等游牧民作战中,都可看到明确的共通点。不用说这就是世界史中游牧民军事集团最擅长,且借此展现出较其他区域更为优越的作战方法。这在“游牧国家”从一开始在历史上出现时,就以强烈方式展开。

    另一方面,利用乍看之下好像是不断地败走的撤退,引诱对于当地状况不明的敌军进入自己国家或是自己熟稔的地区内。就在敌军因为勉强追击而渐趋疲累且战线延伸过长而中断的同时,就一举进行反击让战况逆转并消灭敌军。这样的手法,让人联想到俄罗斯在面对拿破仑军队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的攻击,曾经采用过的著名撤退作战。

    在日俄战争时,相对于从容不迫地往北方辽宁平原撤退的俄罗斯军队,日本军队也将敌军或许是故意的撤退当做是自己每次的胜利而深信不疑,即使实际上快要奄奄一息了仍持续往北前进直至进行“奉天会战”,此时的日本军队也给人相同的印象。在这一点上,将国家建立在过去斯基泰族领地的俄罗斯,出乎意料地将公元前的先驱者斯基泰族“遗产”,当做腹地广阔大陆型国家所特有的一种优势、特点而沿袭采用。

    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失败之后,波斯帝国对于斯基泰族感到深深恐惧,从此不曾主动出击过。不论是在位于敌军正面的高加索山脉方面,或是在东方国境线的中亚阿姆河方面,都贯彻只是派驻军队驻扎防守。但从后来波斯在希腊方面所遭遇的结果,或许可说是反而将多余的力量都用于其上。

    如果当初阿契美尼德王朝对于斯基泰的战争是成功的话,到底会变成什么状况呢?若是如此,也许非比寻常的宽阔地域就会一举出现在眼前。如同后续会说明的,斯基泰族对于其腹地的某些东方及西伯利亚方面拥有广大影响范围。即使不像年代有些距离的后世蒙古及其时代,但人类甚至有可能从很早时期开始,就拥有将现代中东、地中海域到北方西伯利亚方面及东西内陆亚洲方面整个串连的超广阔地域及视野。

    若当初如此展,当然“世界”及“世界史”的架构,也会比现今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更早以前就有了大幅度改变。此外,果真如此的话,即使将事物焦点都集中在希腊方面,不论是将斯基泰骑兵当做是属国、附属国(大国势力下的小国家)或是同盟国,总之阿契美尼德王朝可以将斯基泰骑兵当做自己的军队使用,那么在面对沿着北方陆地而来袭击的斯基泰军队时,希腊城邦同盟军到底是否还能抗衡呢?

    历史并非如此展。在这之后直到公元前4世纪约200年的时间中,在欧亚大陆西半部,北边的斯基泰及南边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以高加索山脉及黑海、里海为界,呈现南北对峙状态。在旁边的是希腊。自古以来,大家几乎都在谈波斯对希腊的“东西对立”,而未曾将目光放在这样的“南北对峙”上。岂止如此,说不定大家根本就是连想都没有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