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啊,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在就要离开范镇时,许佑生反复琢磨这句话。此前他都在想:非要做点什么,至少应该大声告诉别人,可是死了一个人啊。小镇没有任何骚动,人们听说死讯就像早已知道,他们没有停下手头正在干的活儿,一台大卡车停下发出哧的一声闷响,早上没卖完的油条躺在油汪汪的塑料筐内,苍蝇以蚊式机的姿态不停向它俯冲过来,地球照转,一个骑在他们头上拉屎拉尿十几年的人物死掉,就像是万里之外倚在墙边的竹竿悄然滑倒,或者深海的贝壳位移一厘米,他们既不喜悦也不悲伤。这样一个东西,这话是祝老师说的。祝老师舔着指头翻一本有辞书那么厚的蓝皮面账簿。账簿里头记录着货物批进售出的数量、价格及一些人的赊账,待会儿他将补上一笔而许佑生将签字。“我宏彬舅舅会过来还的。”许佑生说。翻到誊录挽联的那几页,仿佛觉得它预示着坏运气,祝老师伸直手臂举起账簿,同时尽量让头后仰着。“没一条合适的。”他说。不过还是在裁好的绿纸上一笔一画地写:

    纵有前人尝滋味

    谅无后人继春秋

    “这是汪精卫写给自己的挽联,千万不要说给他们听。”他交代许佑生。在将许佑生送出南纸店它开在卫生院外,招牌的字(“寿衣花圈”)大如饮水机桶子,时常让走动的病友黯然神伤后,他拍打许佑生的肩膀,继续说:“人啊,就是这样一个东西。”许佑生想自己一上午愤愤不平,其实是因为自己有天也会死。他不喜欢人死后只得到这样寡淡的待遇。

    飞驰的电瓶车带来豪迈,小树三四米三四米地后退,水泥路不停狂奔至眼前,风灌进衬衣使之鼓胀如帆兜。许佑生对着路中间荷锄的农民大喊大叫,带着一股为死人办事的傲慢劲儿(闪开!闪开!),就像背负着一道盖有各种加急戳记的急旨。激情终止于铁岭埂的山脚。山路又急又陡,自新中国成立后一共有二十七台车栽进半山腰的水塘,其中一次的三轮车载有乘客十六名,现在电瓶车以其马力只能冲上去六七米,而上山的路有三里半长。许佑生停下抽烟。车架上的不祥之物招惹来老屋曾家的几个小孩。没有斜眼的那一个,他分辨着。他们咧着嘴好奇地看那些东西又讨好地看着他,试图通过他表情的变化确证出什么。“滚蛋吧你。”他喊道。他们一哄而散。他想:这些都是好孩子,而像宏阳那样的很小的恶狠狠地盯着你看,充满弄死你的决心。宏阳那样的人四五十年一出。

    周海花坐在门口的塑料凳上搓洗衣服,墙角连接自来水的洗衣机正瓮声瓮气地工作。之所以还要手洗是觉得机洗不干净,尽量劳动是她们存在的价值。一种自我认可的途径。她的丈夫因为度暑假的缘故,已从执教的几十里外的溪民办中学返回,正坐在小椅子上,跷着二郎腿,看她。这是鹤立鸡群、出类拔萃的一幢房屋,有着华贵的琉璃瓦、瓷砖、铝合金窗和卷帘门。它由宏阳出资建造,当然宏阳不会明说,周海花也不会,就是他,这法律文书和事实上的丈夫也不会(开始接受这样的事总是很难,但逐渐地他意识到自己其实无从反击或者准确地说是无从反驳。她毕竟是在给家里带来好处,而不是相反,不是吗?他这样自我安慰。虽然这样的安慰往往还会使他自己更加痛苦)。此时这做丈夫的看着妻子太阳穴边黏湿的头发,以及从额头、脖子、胸膛等处新冒出的汗珠,想法或许和许佑生一样:正是这轻微受摧残的娇弱景象不就是出点汗吗让宏阳的心软绵绵,空荡荡,没有归属。当宏阳搂紧她的身体,感受那一丝的温存。他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狐狸精。她不需要涂脂抹粉,不需要搔首弄姿,同时也不需要粘在男人身上,她只需坐在路边,白得放光同时丰腴的身躯便让人浮想联翩。她坐在小凳上的身体半部分巨大而结实,裤料被撑得紧绷,呈现出饱满的弧线。她让人的**止不住就膨胀啊。有时,宏阳从艾湾出发路过这里会和她睡一觉,有时从范镇归来也会。在几十年前这个地方还是九源人出行的噩梦,它卡在咽喉要隘,对九源人盘剥、索要无度,而后来它仅只是给宏阳提供茶水的驿站,或者说是一所行宫。现在,周海花的丈夫沉默地看着周海花,看着她一上一下地揉搓衣服,使它们发出咕咕的声响。他的眼睛在说:

    你的亲爹你的野老公死啦。

    死啦。

    啦。啦。啦。

    他死啦。

    事情一定会以原谅结束。他终归是老实人,是个顶老实的老实人。他长着兜齿,下牙齿比上牙齿突出一两厘米,这使他做什么事都显得戏谑,无法保持愤怒的力度与长度。而她有着楚楚可怜的斜眼。除此之外,她还会哭。

    许佑生爬上第一个坡时停下来抽烟,他看见那丈夫还在认真地盯着她,而她仍然在一上一下地揉搓,就像要誓死躲进这“咕、咕、咕、咕”的声音之盾里。许佑生将在艰难爬到山顶后又停下来,面前是一段疾驰而下的路,路底的缓冲带叫作赵坳。这个懒货将在赵坳再度停下抽一根烟。坳的东边是挖开的山面,这么多年还没长出植被,本就是层累而成的石块业已崩解,一捏就碎。西边连接一条小水泥道。它就是后背垄,尽头是艾湾,他此行的目的地。大雨过后,阳光充沛,万物清晰,树枝光秃处油脂闪亮,乌鸦砉的一声朝艾湾飞去,而金艳自艾湾那边来。

    **

    十八洞村,是位于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一个山村苗寨。在这里,***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2014 年12 月、2015 年12 月、2016 年11 月,我曾先后三次来到武陵山区。武陵山区大山神奇秀美、巍峨耸立、艰险陡峭,这里居住着土家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充满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探访整个山区,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十八洞村只是我行程中一个小小的驿站。

    湖南湘西全国著名,除了沈从文和黄永玉这样的大师,还有湘西土匪、湘西“赶尸”、“放蛊”等传说故事也让人们对湘西充满好奇。在未到湘西时,纯地理意义的湘西在我心中的印象有五种定格:第一,湘西是个山窝子;第二,湘西曾经是个土匪窝;第三,边缘求生存让湘西人锤炼出坚忍不拔与血性剽悍的气质;第四,湘西一直流传着“赶尸”、“放蛊”、辰州符等神秘文化,是块令人向往之地;第五,贫困成了湘西的“标签”。然而,在经过几次湘西之行后,这五种印象都留下了感性意义的认识,特别是对湘西的贫困。这里仅以狭义的湘西州为例。湘西全州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武陵山脉自西向东坐落在湘西州境内,系云贵高原云雾山的东延部分,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因为受地质构造影响,碳酸盐岩在这里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发育,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正因为如此,这里山高沟深、险峻陡峭,这也就是人们说“湘西是个山窝子”的缘由吧。

    行走在湘西,土匪的故事,“赶尸”、“放蛊”、辰州符等神秘文化都成了传说,我看到和感受到的,除了沈从文所说的湘西“美得让人心痛”,还有就是湘西的贫困。湘西人如何脱贫致富?我不得不提一个人早期民族学家、苗学研究的先驱,苗族教育家、政治家石启贵。

    那个傍晚,在乾州一处古典精致的木楼前,石启贵老先生迈着沉重的步伐从历史的深处向我走来!这位令人敬重的改革先驱,是湘西吉首乾州仙子营人,1924 年从湖南群治法政大学毕业,回到故乡。仙子营处在仙子山的半腰上,崖壁立,进寨的路是一条挂在山腰的烂草一般的索悬,这里是一个岩多田少、地瘦民穷、庄稼不旺茅草旺的地方。苗语称这个苗寨为“乖者”,意思是石姓人家的寨子,汉语叫仙子营。有谚语称:“一根茅签一捆藤,有女莫嫁仙子营。”前一句是说仙子营的苗民以卖茅草藤柴为生,后一句是说仙子营穷得已不适合女孩嫁进来。读了几年“洋书”的石启贵回来后忧心忡忡,家乡的落后让他失落。面对这么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他想到的不是要离开,而是满腔热血要改革。他要改变仙子营,改变其贫困面貌,让它变得跟山外一样富裕起来,让父老乡亲能够挺起胸膛做人。这激起了他心中的斗志,他不相信湘西的土地上只能生长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