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想要一次酣畅淋漓的醉酒,让自己好好认清自己的内心,到底,她到底算是什么,在这样的岁月中,在因为得不到而不断的怀念之中,在失去的可悲之中,仅仅是因为相同的起点,她的成功,我的失败,就再也没有了远方,就再也看不到前行的方向,就再也不知道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是不是,让生命也就是这样结束了,是不是,就这样看着远方的天空再也无法说出来什么言语,就如同当初看着你的脸庞近在咫尺一样,你只是在等待一个我的答案,可是我却什么都无法说出来,只是吞吞吐吐,只是犹犹豫豫,只是忐忐忑忑,再也,再也看不到什么有关的事情,你的,过往。

    **

    多年来,隔着时空,怀有那么多的好奇,探测,想象。我和家人来到松山时正是那年的中秋节。

    松山,中国的土地上随意的一个普通山峰的名字,因一场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因其和7600个远征军的亡灵连在一起而有了奇特的品性。松山战役,“是在中国最无名的地方发生的最有名的战争”。

    历史是一条完整的长河,但,有时会被遮盖、曲解。几十年来松山战役的华光,一直被蒙上厚厚的历史尘埃,“山深无人识!”其偏僻险峻的地理位置,却又使它逃避了现代文明的侵害,松山战役遗址荒芜得最早,保存得最完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

    已过正午的松山有点阴冷,周围群山耸环,山里树木蔽日遮天,人们都在家忙着过中秋节,偌大的山林只有我们一家。脚踩着不知何年何月开始累积的腐叶枯枝。登山途中,不时会有几只不知名的大鸟在头顶怪叫盘旋,令人蓦然悚惊。

    我们沿着上山的路,寻觅、翻捡着战争的丝缕。历史忠实地留存着那场战争的残局模样。战壕、暗堡、坍塌的地堡和阴险的枪孔蛛网般纵横交错,罗织在起伏的山林间。经年累月的雨霜、泥土、枯草、落叶,默默湮灭着战火的余烬。

    一株被拦腰炸断的大松树,下半棵树执着地扎向更深的土地,倔强地活着。树身上几十处弹痕如鱼鳞层叠密麻,忍熬着几十年的伤痛。它没有死于战火,却失去了美丽的青葱。

    战火后的松山焦土一片,寸草不生数年。如今山上遮天的树木都是战后重生。

    站在新修好的松山观景台上,可以俯瞰到滇缅公路从山腰迤逦而过几十公里,眺望怒江水由北自南汹涌而去。一座铁索桥凌空飞架,把两岸公路连成一线。这就是滇西通往内地的咽喉要道惠通桥。

    自1942年日军妄图踏过惠通桥进攻保山、昆明、贵阳,直至重庆……的梦幻破灭后,松山的战略地位就变得尤其重要。它不仅牢牢控制了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的生命线滇缅公路,而且掌握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重要的地理位置注定把松山推向苦难。

    早在1943年,日军就利用松山的险要地形。在此构筑极为复杂坚固的工事。并储藏了大量的食品和弹药。意欲长期固守。驻守松山的日军第56师团下属腊勐守备队,全都由日本本州造船厂工人组成,他们守纪律,意志坚定,残忍顽强。该兵团曾在中国战场参与了著名的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兵员1260人。山上树木森森,到处是眼看不到,炮轰不着的暗堡、射击孔。

    1942年以失败而告终的中国远征军历时5个月的第一次缅甸之战,让蒋介石深感切肤之痛。10万精锐和新式装备,一点点积攒的老本,远征军出兵,委员长一咬牙,抖出,走上国际战场。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风驰电掣般前进,英国却大步败退。最终,中**队损失了一半以上的战斗人员以及几乎全部重型装备。几万官兵抛尸血腥的荒野中。中国远征军不是大败而归,是大败难归!

    亲历野人山有幸生还的诗人穆旦留给我们的是这样的诗句,森林的一声召唤:“欢迎你来,把血肉脱尽!”“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写下了极其悲怆的一页!

    1944年5月,蒋委员长几经斟酌细算,终于做出了“千秋耻,终当雪”的决定:向滇西发起反攻!被决定的还有怒江西岸日军的命运。

    松山战役是在美军的轰炸机对松山的狂轰滥炸中拉开序幕的。

    日军利用天时地利频频发起攻击。他们毫不惧怕数十几倍与己的敌人,准确射杀暴露于开阔地的中国人。

    敢死队的士兵在冲锋前,面向怒江东岸齐刷刷地向父母所在的方向跪叩,然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挣扎与灵魂的呼号,扑向日军阵地。在炮火轰炸的旋流与烟雾中,断体血肢铺盖山梁,破碎的衣衫在山野中悲催、凝重地飘飞,试图在竭力绘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画卷。遍野的尸体是那样的年轻,光滑的额头搁不下一丝皱褶,下巴的几根茸茸软须让你想起滇西特有的叶片奇香的芸香草芽……

    松山主峰硬是拿不下。蒋介石下死命令,限第八军在九一八国耻日前必须拿下,否则军长副军长按军法从事。血的代价唤起中国官军对战争艺术的重新认识和深刻反省。第八军军长、副军长何绍周、李弥决定施工挖地道。在士兵天天佯装打炮、出击迷惑敌人的遮掩下,地道悄然挖到了敌人的脚底下,挖出两个药室,均填装了100多箱炸药。

    那个夜晚,一轮清冷的月光,水银一般泻在松山的主峰上。此夜无战事。刚随部队入侵中国不到三个月的松东郎,从战壕的透视孔看着山野中的冷月,一股深深的思乡和哀婉之情充溢心中。他情不自禁地用极轻的声音唱着:“月儿高高挂天上,四方照耀明亮亮……静静的深夜里,我思故乡思故乡……”歌声如此悲凉。可更悲凉的是,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他将永远地成为异乡他国的游魂了!

    那一天松山的子高地阳光灿烂。9点30分,工兵营长亲自摇动起爆器,几秒钟,大地震颤,发出沉闷的声响,子高地窜起一柱浓烟,久久不散,黑色的粉末,雨雪一样簌簌地洒落在向前冲锋的士兵身上,松山主峰子高地被削去一截。在胜利的刹那间,没有兴奋的跳跃欢呼,官兵们凝重地伫立在阵地上,静静地,静静地泪流满面。那是拼搏太苦的胜利,是失而复得的喜极而泣。

    松山战役历时93天,历经大小战斗上百次,1260名日本官兵全员覆灭。我军投入23000人,付出了阵亡7600人的惨烈代价。

    松山战役确如人们评价是惨胜、险胜。可无论如何都是胜。在收复滇西失地中,在整个抗战中,积贫积弱的民族,危如累卵的社会,数百万人殉国,数千万人流离失所。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侵占东南亚。自恃是纵横捭阖、睥睨一切的天之骄子,战无不胜的盖世英雄。在日本人看来,中国只是一方他们即刻就能挥鞭踏马的残壁断碣,无论国民党还是**,无须多久,将统统成为一试皇军军刀之锋利的羔羊。可他们不懂,不可遏止的民族仇恨如同火山喷射出炽热烈焰的岩浆,即使跌落深渊万丈,粉身碎骨,也是“虽九死犹未悔”地前往。

    松山战役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热血儿女抵死抗日的大国之魂的回天响地的千古壮歌。

    2013年9月3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松山战役旧址落成。402座远征军白色雕塑,面朝松山战场遗址,分12个阵型巍然站立。

    我和家人把一束鲜花放在雕塑群前。向抗战阵亡的远征军表达迟到的祭奠。大地苍茫,山高水长,殉国者的鲜血,中华儿女抵死抗日的精神,我们自己的历史终不会被湮没被遗忘!他们和我们生命与生命之间有着根的相连。

    松山埋葬的7600个抗日英烈的尸骸,没有留下姓名,如今他们

    已化为千缕微风,吹过无限宽广的天空里。

    **

    今年是8月7日“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我国古代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之日凉风至”。“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才刚刚立秋,我就明显地感觉到了秋天的凉意。

    清早起来,凉风习习。阳台上的落地窗帘随风飘动着,我顺手撩起窗帘,朝窗外望去,仿佛觉得天空更蓝了些,更高远了些。

    走到街上,路两旁的梧桐树叶被秋风吹得欢快地舞动着,给人一种很凉爽、很舒适的感觉。我站在梧桐树下,似乎听到树叶在歌唱:“秋天来了!金碧辉煌的秋天来了!”

    “一年一度秋风劲”。秋风,它豪迈地迅跑着,欢笑着,给人们带来的“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尽管“三伏天”还没有结束,但现在的中午也就没有盛夏时那样闷热,让我忘记了炎热的夏季吃不下饭的厌食之感,口味大改,食欲明显地增加了。

    初秋的夜晚,气温较中午要低好几度,完全不用吹电扇,更用不着开空调了。因为温度适中,晚上睡眠也好了,再不会被燥热的气温所闹醒。睡到下半夜里,觉得有些凉意,还得盖上毛巾被,以免着凉。

    我在心里默默地念道:“总算是解放了!”凉爽、舒适的秋天来了,烈日炎炎的盛夏过去了,再也不会被炎热的天气所困扰,人们的精神面貌也都焕然一新。

    我喜欢秋天。我喜欢它把凉爽送给了人们,我喜欢它把安康送给了人们,我喜欢它把幸福送给了人们。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你看那秋天的山野,到处是火红火红的枫叶,红得好像共和国那鲜艳的五星红旗,绚丽而灿烂。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季里,你看那满园的果实,有红彤彤的苹果,有黄澄澄的蜜橘,有紫中透红的葡萄,五彩缤纷,非常可爱,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你喜上眉梢,甜在心里。让你感觉到: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繁荣昌盛的新时代,我们的人民过着甜蜜而又幸福的美好生活!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季里,你看那金色的田野,烂漫的山坡上,到处捷报频传:果实红了!金灿灿的谷子熟了!

    那些曾经付出过辛勤劳动的人们,望着那累累硕果,五谷丰登,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看着那秋季里丰收在望的场景,人们激动不已,为之喜悦,为之振奋!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胜利的季节,秋天将迎来劳动人民盛大的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八周年!

    我爱你,美丽的秋天!

    我爱您,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