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兄弟作恶多端,小偷小摸,调戏良家女子桩桩记录在案,如今又残害虐杀山林动物,罪不可赦。

    宇文迪欲将二人杀之后快,虽说没人愿意为二人求情,不过品吃珍馐美味这样的事,仍然不能彻底杜绝。

    纵然全城戒严,到底有嘴馋不怕谩骂和受刑之人。

    那些收取野味的各大饭庄,和记录下来的食客,皆按照情节轻重,该打的打,该罚的罚。

    萧明月想到如今佛法遍及九州,世人也大都相信因果报应,便想起来寒山寺的空竹大师。

    空竹大师毕竟是得道高僧,若他肯帮忙,必然事半功倍。

    萧明月说服了宇文迪,二人专程来到寒山寺,求见空竹大师。

    大师似乎早就等着二人前来,坐在禅房的蒲垫上,诵着佛经。

    见萧明月和宇文迪前来,不由得会心一笑。

    "叨扰大师了,我们有事相求!"萧明月对空竹行了合手礼,随即说道。

    "二位不必多礼,能帮得上忙的贫僧自然会帮!"

    萧明月见空竹言语间没有惊疑,似乎是猜到了自己的来意。

    "大师,我们想叫世人皆具备仁慈恻隐之心,还请大师相助,在庙里开坛诵经,如此警醒世人!"萧明月虔诚地说道。

    "世人之所以为世人,不过肉眼凡胎,皆目光短浅,七情六欲又不能自控!故而常常行错恶刁蛮之事。贫僧固然愿意开导世人,可是那些执迷不悟的,始终会存在!"空竹一面念经,一面说道。

    "哪怕能让一个人由恶变善,我也想试试!"

    于是寒山寺设法会七日,准备斋饭,布施百姓,前来诵经祈福的从达官显贵,到乡野百姓,足足有三四万人,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寺庙内外祈福诵经。

    空竹大师讲经七日,七日以来,萧明月留在寺庙里斋戒沐浴,日日跟着诵经祈福,抄写经文,从早到晚,绝不敢有分毫懈怠。

    空竹大师便令寺庙中的小和尚给百姓们分发经文,皆是萧明月带着宫人日日夜夜手抄笔录,把整整一千一百一十字的《放生经》足足抄写了有七八十遍,百姓们也都纷纷抢着传看。

    随后又在佛祖身前诚心忏悔,"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为那些惨死的生灵超度祈福。

    经过这番祈福,传送佛法,百姓们也都越发反感杀戮。

    此外,王公贵族把每年三次的围猎,改成了两年三次,以此来告慰万物生灵。

    对于曾虐杀动物的,或者是官家记录在案,或者是到寒山寺诚心忏悔。

    如此一来,各国也都对此举纷纷效仿。

    都道萧明月是救世救人的女菩萨心肠。

    党项和陈国都比足于北魏,柔然倒是有些争议,王太后觉得柔然自古以来是马背上的战斗民族,喝酒吃肉,是传统,这一年三次的狩猎自然不用说。如今各国皇宫贵族纷纷表示诚心,王太后只觉得是作秀一般。

    "在这之前,哪一个不是南征北征,好屠戮杀生的,如今怎么萧明月那丫头一说,就都学那寺庙里的老和尚,都有了菩萨心肠了?暗地里还不是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王太后有些嘲讽地说道。

    "母后说的虽然是有道理,只是这毕竟是良善之举,母后该同意才是,不然我们如此另类,怕是又叫落人话柄!"古卓说道。

    看着自己的儿子也都站在萧明月那边,乌云娜不禁皱皱眉头,想管却又管不得了。

    "既然大王早就有了主意,还和我这个王太后商量什么,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王太后说完,便在女官的搀扶下离开了。

    王太后离开以后,古卓便特地准备了书信,亲自写了柔然也认可萧明月提倡的善待野生动物的提议,说了许多自己不顾王公大臣们和母后的反对,执意取消两年之内所有的围猎。

    连傻子都看得出来,他是在千方百计讨好萧明月。

    不过信件送到萧明月手上,虽然自己一向对古卓很不喜欢,不过念在他如此有觉悟,开窍的面上,萧明月还是特地回了书信给他。

    一时间,几乎各国都停止了围猎行动,大街小巷,乡里山间,但凡有人看见肆意虐待,屠戮动物的,都到官府去举报。

    而官府也给足了奖赏。

    对屠杀,虐待动物的都严惩不贷。

    萧明月的提议行为初见成效。

    空竹大师对萧明月赞叹道:"郡主不仅仅是为自己积福,更是为天下人积福德!如此一来,天下百姓都多了一层福报善果!"

    "明月绝不敢独自揽功德,多半都是空竹大师的功劳!"

    "郡主身处不得已之中,仍旧能够为天下万民和江山社稷着想,是天下第一福泽深厚之人!"空竹大师感叹道。

    萧明月听了,随后问过空竹,"明月有一问,相信只有空竹师父能为明月解惑。我虽身负大任,只是对于儿女私情却做不得住,一直身不由主,至少辜负了两个人,却不知来世可还有缘?若是依旧有缘,莫不是还是这个缘法?!"

    空竹笑了笑,"郡主多虑了,世人皆该做好今生之事,莫问来世。况且郡主今生的福泽已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生,只有源源不断的福报,哪里还会有什么不如意之事呢?请郡主放宽心就是!"

    说完,便以参禅为由离开了。

    留下萧明月望着窗外自由自在的雀儿,很是羡慕,"你们虽然是鸟,却自由自在。而我,既为人,看似出身高贵,众人喜爱,却身不由己,你们的快乐,我哪里可以有呢!"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春种的季节。

    鸟儿鸣树儿绿。

    农户们笑逐颜开,都拿起了犁杖,开始播种农耕。

    "这棉花种子也该趁早播种,方可以得了好的尝试!"户部负责官员贾思勰说道。

    "好,这几天就把皇家京郊雁山脚下的那块地拿来播种,那块地土地肥沃!"宇文迪说道。

    "太师,那块儿虽然土地肥沃,附近还产有盐巴。只是光照不足,臣以为不是最佳选择!"

    "哦?那你觉得,哪块地比较好,让出来种棉花就是了!"宇文迪问道。

    贾思勰想了想,随后说道:"太师,臣以为,离着雁山不远,太湖两岸是最好的选择,那里阳光充足,又占据水源的优势,是最佳之地,只是……只是那里为皇家种着果木林,虽然每年的产量不是很好,不过没有太师和皇帝的恩准,臣等都不敢妄动!"

    宇文迪想了想,"既然那里不是果木林的首选之地,挪了便是,可以果木林移栽其他处。就依贾大人的提议,陛下觉得呢?"

    小皇帝又哪里敢说一个不字,就算宇文迪让他说,他怕是也不敢说,只是点头答应着。

    宇文迪甚是满意。

    二这位贾思勰也同样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农学家,对稻谷,花草,果树等等都十分了解。

    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种棉花的首要负责人。

    萧明月听说有这样一位农学家,便亲自去了太湖一看。

    没想到贾思勰大人毫无架子,竟然穿着粗布衣服,手里拿着棉花种子,带着人主动种起了棉花。

    "贾大人!"

    贾思勰赶紧拍拍手凑上前去。

    "见过郡主!"

    "贾大人快不必多礼!没想到这里竟然有像您这样懂得农学,与民同乐的大人,真是百姓之福!"

    "兴趣使然,兴趣使然!郡主过奖了!"

    "依贾大人之见,这块儿地究竟能不能种的出棉花来?"萧明月问道。

    贾思勰信心满满地说道:"郡主放心就是了,这块儿虽然对于种植果树没什么成效,不过正适合用来种植棉花,臣相信到了秋天,一定会有成效!"

    萧明月又看见农夫们播种用的是手扶着的犁杖,不禁问道:这样的耕种方法,播种可够快!"

    一个农夫说道:"不瞒郡主,这犁杖慢的很,想要耕种一顷地,那可是需要十个壮汉至少十天的功夫嘞!"

    萧明月听了点点头,"既然如此,想必各国用的也都是这样老旧的犁杖,须得整改整改才行!"

    随后便与贾思勰商议,要做一个更省时间省力气的犁杖出来。

    这边,北魏开始种棉花,另外一边,陈国也开始尝试种植水稻。

    "我们绝不能输给魏人!"陈贤对户部有关农耕的人嘱咐道。

    "陛下,那贾思勰可是农学奇才!如今还把北魏种果木之地尽数种了咱们的棉花,似乎要有一番作为呢!"户部尚书说道。

    "就算我们没有贾思勰,也一样可以把黍米种好!"陆太傅说道。

    "既然太傅如此有信心,那就由太傅监察,和户部尚书一起负责这件事!"

    "老臣遵旨!"

    "臣遵旨!"

    看见街上的洒水车,萧明月便想到不如在犁杖两侧加上轮子,下侧的耕刀可以多加几把,这样若是土地硬邦邦也无妨!"

    随后画了一个大概的草图,叫工匠们照着图做了。

    做好了之后,宫人们都不解,"好好一个郡主,怎么做起了犁杖来了?"

    萧明月叫人送去给了贾思勰看了,又叫农夫试着用了,果然比之前省时省力。

    一时间,这种犁杖开始在各国广泛应用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