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介绍)务必要培养元气,守住中气,保持正气。护肾气,养肝气,调肺气,理脾气,升清气,降浊气,关闭邪恶不正之气。不要伤气,不要逆气,不要忧思悲怒以损害元气。要使元气清而至平,平而至和,和而至畅达,则元气就能够在筋中运行,并串到膜,就能够达到周身贯通灵动,元气能够运行到周身任何部位。元气到了则膜起,元气运行则膜腾。达到能起能腾的程度,则膜与筋就能够一齐坚固。



    此段与上一段意思一样,描述内里养气。中气,人体中宫之气,即心力也;正气,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之力,不偏不倚谓之正,一气之上下贯通也。整段话的意思就是:用以心行气抽合元气生成周身整压缩旋转的后天之气,元气与后天之气合一为真气。心肝脾肺肾生成的能量(气),都要培养。要让真气在体内顺畅地运行流动,达到涨筋腾膜的程度。



    此段话中的养气,即写的是内五行发力,也是第一次把内五行发力提出来!



    内五行发力,就是心肝脾肺肾之间的能量运行,就是杨露禅先生说的中定。具体来说,就是河车运行时,以心行气驱动元气在命门与上下贯通之力合一为真气,真气经尾闾、会阴向丹田翻转后抱住两肾,两肾上抱肝脾,肝脾上抱两肺,两肺抱心,心抱意,意抱气,气抱力--------这就是内五行能量运行!



    当然,这内五行发力,即五行劲力,只有在内家功夫的高层次阶段才能够感觉并控制,一般的内家拳习练者是难以企及的。不过只要大家踏踏实实地习练,在五年之内是能够感觉并控制内五行之间的能量运行的。



    内五行的能量运行的功夫作用就是将躯干练活,将五脏六腑练通,五行之间的能量运行就像一个涡轮,能够在体腔内增压,是涨筋腾膜的内因。内五行的能量传簇向外鼓荡,才能够最终涨筋腾膜,真气鼓荡。



    内五行的能量运行作用于外就是挺齐四梢的能量,这个能量与三心归聚的能量对拉拔长,生成涨筋腾膜真气鼓荡。



    “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这段话就是写内五行发力导致的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就是神行,能量自动在周身运行。所以这个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过程就是精气神流串于周身的过程,就是还虚的过程。



    修道是静心固气,习练功夫是动心养气。何为养气?习练以心行气将气越养越大越强也!



    对于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之气(即五脏之能量),按照前辈大师的说法是肺金有斩金截铁之力,劈拳是也;心火有烧身惊炸之力,炮拳是也;肾水有无孔不入之力,钻拳是也;肝木有支撑八方之力,崩拳是也;脾土有辽阔敦实之力,横拳是也。



    大家对于劈拳的斩金截铁之力、炮拳的烧身惊炸之力、钻拳的无孔不入之力均有了解和体会,但是对于肝木的支撑八方与脾土的辽阔敦实似乎不太理解。



    是这样的,在心肾交合水火相济这个过程中,有心肾肺三个脏器启动了,即心力下行拉动胸膈膜下行,胸膈膜下行使肺部的呼吸与心力合一,即心肺能量均下行到会阴,燃起人体丹炉,以炎肾水,导致肾的能量开始上行到百会。在这个心肺肾三个脏器的能量运行时,周身能量还只能在身体中轴上下运行,这个上下行能量的运行还不能生成周身整体内外的对拉拔长,还不能实现三心归聚与挺齐四梢的对拉拔长,即只启动心肾肺的能量是不能实现三心归聚的内缩之力与挺齐四梢的外张之力的对拉拔长的。当肾水开始上行抱住肝脾,使得肝脾动了而发出能量后,心力才能够抽合到四梢,周身才能够生成内外的对拉拔长,此时,周身生成横力,才显现出内家拳支撑八方、辽阔敦实之力。肝脾之力启动了,周身才能够上下、内外一体,才能够生成破之不开、撞之不散的周身整体劲力。



    对于五行之力的这种蓄发和运行的现象,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确实一种习练过程之中的必然现象,练到了就有。也就是说,前辈大师对于五行之力的描述,都是一种功夫的结果。



    此段文字只描述内五行之力的习练,一定要结合上段文字,要内外合一地习练。如果不习练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只习练内里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那是修道而不是练拳。



    (原文)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练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介绍)如果只练筋而不练膜,则膜就没有功能;只练膜而不练筋,则膜无所依托;只练筋、膜而不练气,则筋、膜如泥一般不起;只练气而不练筋、膜,则元气萎靡而不能流串贯通于筋络。元气不能流串,则筋就不能坚固,这就是真气与筋、膜相融相济而共同到达正道。



    此段话描述元气、真气、筋、膜都要习练,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再讲丹道与武学的不同。丹道只习练五行能量,而武学除了五行能量,还必须依靠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外部能量才能技击,而习练外部能量则就要达到涨筋腾膜的程度。



    如何练膜?



    用三心归聚与挺齐四梢的对拉拔长习练!只有对拉拔长才能够让能量在周身运行,才能够涨筋腾膜、抻筋拔骨。



    从这句话的意思来说,我们可以推断在易筋经写成之时,内家功夫已经开始出现,但是鱼龙混杂,还没有成为体系,故在经书中要强调气与筋膜都要习练才能练出功夫。



    此段文字依然不告诉大家如何习练涨筋腾膜,而只写功夫结果。



    (原文)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介绍)等到把筋练起来之后,必须要加强功力,务必使在经络中运行的能量向外扩张流串,让周身的膜都能够腾起,与筋一样坚固,让膜着于皮毛,坚固内里,这才是元气与筋、膜各负其责。否则筋即便坚固了也对身体没有帮助,就好像植物没有土去培养,是不能练出功夫的。



    涨筋腾膜就是能量传簇的逐步发展阶段,能量传簇先在经络中形成一根筋,然后向骨肉、皮毛扩张、流串到腾膜的程度。



    “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这就是内家功夫的最高层次,能量达于皮毛之下,能量就在皮毛之下呆着,周身就是一个时刻向外鼓荡着能量的能量体,就像皮球一样,能量就显于皮球的球体之下。对于功夫来说,皮毛就是球体,能量就存在于皮毛之下。能量存在于皮毛之下,则周身处处是能量,周身处处是丹田,周身处处有手眼,此均为周身处处是能量使然。



    (原文)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介绍)大家切记,此段话为少林寺的佛人所加,内容是错误的!我先把错误的内容翻译出来,再指出其错误之处。



    (以下内容为错误的)易筋以练膜为先,练膜以练气为主。然而许多人不知道膜是什么,膜不是指肉脂膜的膜,而是指筋的膜。肉脂膜是腹腔中的东西。筋膜则是骨骼外面的东西。筋联络着四肢百骸,膜则包贴骸骨。膜比筋软,比肉有弹性。膜在骨肉之间,是包住骨骼连住肌肉的物质。习练易筋者,必须使元气串于膜间,护骨壮筋,让筋膜合为一体,才是全功。



    正确的概念是,前面正文中已经明确写明“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练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以上几句经文原话,清楚地告诉大家,筋,就是经络,无处非筋,无经非络,只要能够传簇能量的部位都是经络。并且气、筋、膜都要练,但是并没有说先练膜后练筋,而是行于筋、达于膜,即应该先练筋后练膜。最后,膜腾起后要着于皮,固于内-------由此我们得知,筋膜不是组成人体的具体物质,而是能量传簇形成的能量的筋、能量的膜,即筋膜是习练出来的,而不是人体固有的东西。并且,“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这句话明确说明了练膜要在练筋之后。



    膜是什么?膜就是精气神能够达到的人体最外端的梢节,包括皮毛!



    着于皮,固于内,才是膜!腾膜,就是将能量运行于四梢,运行于皮毛之下!



    而“般刺密谛曰”却将筋膜当做一种人体的组织器官来特意“说明”一下,不但在本段文字之内就违背经文,而且给后人留下一堆垃圾,比如说现在与“般刺密谛曰”一样认为筋膜是人体组织器官并且要习练筋膜这个人体“组织器官”的大有人在!可实际上根本就找不到筋膜的影子,更别提怎么习练了!



    总之,加上“般刺密谛曰”这句话的人,不管是少林寺的人,还是流传《易筋经》的人,都是没有习练出内家功夫并且不懂内家功夫的人对于涨筋腾膜的妄论---------就是这个妄论使得现在人以为筋膜是一种人体组织器官而“发明”出习练筋膜的功法,即花架子。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