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大的地位

    2006年7月11日,yy文学原创门户网站——起点中文网突然做出了一个让众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将本网站上的主大作品之一、最受读者欢迎的签约作品《邪神传说》的近二百章(约一百万字)的vip章节全部解禁!根据作者云天空的说法是:起点的这一行为直接造成其经济损失数十万元人民币。

    随后,又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如:云天空的声明;血红等人的网络援助;起点的说法和搜狐文化请专家进行的讨论(讨论的焦点主要是起点与签约作家的经济关系问题、网站竞争问题、读者利益维护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问题)等等。有人将这些因《邪神传说》解禁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的事情统称为“邪神事件”。

    有人说,“邪神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线。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然,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在本卷中,我主要谈“邪神事件”折射出来的利弊和对大大创作的影响。

    关于“邪神事件”,我是知道的。最初是从云天空在17k的新书的公告中得知的。那天我清楚地记得是7月11日晚上,因为人在新疆的我第二天就要乘坐火车返回江苏老家。

    对于起点的这一做法(不管它从何种角度考虑),我都是相当不认同的,甚至有点反感。也许这样说颇有点“偏”的感觉,带有的个人情感过于浓烈了。但,这却是我的真实感受。在第一时间里看到云天空的声明之后,我的情感里只剩下愤怒,单纯的愤怒!当时的我只想问一句:起点!你把我们这些写手当成了什么?

    对于“邪神事件”,先,我说一下对我——一个yy写手(不知名的那种的!)的影响。

    我们从事件中看到的是:

    一,现在的起点只是一个商业化程度较高的机构和工具。对于起点的商业化成功的一面,我是没有办法否认的,毕竟历史就生在昨天。但是现在,这种商业化的程度已经越了人性化管理的范畴,它已经主导了起点的一却,文学性已经堕落为附庸产品了。现在的起点已经失去了四年前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那种网络人文精神的定位。

    现在的起点已经不是在搞yy文学创作,而是在进行“yy文本”生产。起点,即使它的商业运行再好,再规范,流量再大,它也已经失去了人们的心中yy文学圣殿的位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说,起点啊,就是盛大下属的一个赚钱的工具吧。文学?它在搞文学原创?也许以前有过吧!

    从2005年5月份盛大公司进入起点之后,我们看到的起点就不是原来的起点了。它的yy创作纯粹就是一种商业投机行为!商业投机的最终结果是看其商业价值来定位作品的质量的。这一点从起点的第二批职业作家名单和个人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二。如:“单月订阅最高者”等。商业是无情的,但是文学创作却是情感的投入。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是商业围绕文学还是文学围绕商业?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于商业与yy平台的问题,我将放在后面的平台论中详细阐述!)

    二,云天空是起点第一批签约的职业作家,可以说与起点有着比较深的感情的人。但是,起点竟然可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径”对待自己的熟人。那么对于我们这些与起点打交道只停留在网络上的初级写手来说,我们的利益又该如何保障呢?

    起点在“邪神事件”中的这一行为,让我们这些不知名的写手感到寒心!我和我的一些写手朋友在聊天的时候,我们都在担忧——我们可以说是在起点看书看出来的一批人,但是起点现在的一却让我们感到陌生与害怕!

    我时常都在想:如果我们努力写作到最后,一旦某一天,我们也走到签约的那一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得到像云天空那样的结局?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除非我们放弃我们的理想,永远不再走yy文学创作这一条路。否则,迟早有那么一天的时候。

    三,众所周知,起点能够展起来主要靠的就是其人性化的管理和可以提供稳定的写作环境。对于写手来说,一个安定的写作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在“邪神事件”中,起点的行为明确地告诉我们:起点,只要符合网站思想的作品和作者,其他的都要为这一点服务。所以,在这里问起点能否给写手提供一个安定的写作环境,已经显得比较滑稽和可笑了。

    四,yy写手一般都是年轻人,对法律都不是很在行。在一些人将yy写作定位为一种商业行为的今天,yy写手在yy创作中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成了一个大问题。这就好像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但现在却变成了韩国人的文化遗产一样。

    这样说,显得我们写手太功利了,但是属于我们写手的权利,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去争取?多看看法律方面的书籍吧!——虽然枯燥,但是有用!

    此外,我们写手在作品、网络平台、小白(读者)中间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该怎么样定位自己?是不是说在“读者至上”的今天,我们写手(也就是yy中常被称呼的“大大”)就是四者中最不被重视的一环?

    五,04—05年是yy文学快展的两年,无数的圈内人士和业内人士都因此对yy文学的展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但是“邪神事件”却明白地告诉我们:早期yy创作的动荡因素依然存在!

    可以这样说,起点的这一做法在短期内是起到了抑制竞争对手的作用,(还有一种观点是,起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起到压制对手的作用。在第五卷的平台论中会再次说到!)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它寒了一部分读者和写手的心。一个没有人情味的管理层永远没有办法管理好文化行业。更何况,这是对自由和**要求更高的yy文学的创作?

    在这里,我大胆地预测一下:不久的将来,起点的商业化会越来越严重,而17k因为有许多有个性的写手的存在永远在商业与文学间徘徊!

    yy文学的地位依靠的永远是一部分优秀的作品来衡量,而不是文本数量上的优势!

    以上的五点内容是我在“邪神事件”中看到的一些与大大有关的东西。在这里,我主要是想通过“邪神事件”与大家探讨一下:大大在yy文学中的地位和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yy文学的“代表作论”和“代表人物论”哪一个占据主导?

    相信看过本书前文说明的朋友还记得,我是将yy文学分成了文本(也就是作品)、作者(即大大)、读者(小白)和平台四个部分来谈论的。这四者的关系,在我的yy文学的定义中也有所提及。

    按照理想的状态,这四者应该是平等的,没有孰重孰轻的说法。但,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我们社会还存在和允许存在阶级性(说穿了,也就是不平等!)。这一思想,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反馈,yy文学创作也不例外。

    yy文学的四个环节也出现了参差不齐。这不是重点,因为对此大家都隐隐约约知道一些。大家更关注的是:四个环节中,哪一个最重要?而大大又处于四者中的什么地位?

    在传统的文学论述中,作者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这在n.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论1体现的最为明显。n.艾布拉姆斯在四要素论中认为,文学是由作者、读者、世界和作品构成的。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学创作中是不含有商业性的(相对于yy文学来说,就是不带有平台论的!)。

    即使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中,作者的地位也从来没有低于作品和商业等元素的情况。

    但是在以读者感受为依据的“感受说”盛行的今天的中国,商业化却变成了中国通俗文学必须考虑的东西。(反“感受说”的思想,我建议大家去看美国“新批评”派威廉.k.维姆萨特的《感受谬见》2。)

    yy文学中,大大的创作被解构了。从大大创作第一个字开始,大大的创作思想就受到了外界各个方面的信息左右。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小白的意见反馈、好友的建议、网站编辑的要求、国家条文的约束等等。对这些信息的使用,我们大大应该是占主动的。并且,要明确的是,这些信息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完善文学文本和表现大大的创作思想。

    但是,现在的现状却让人担忧:随着yy文本追求商业利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小白的意见和网站的要求占据的分额慢慢变成了主动。而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是文学文本,而是商人借用文学的外衣、用文本的形式“秀”出来的商品!

    我们从不反对文学中含有商业元素,但是商业元素变成了文学创作中的主导元素却不是文学创作行为。我们应当坚决抵制这种商业思想左右文学创作的思想的行经。

    对于大大在yy文学中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到的现状是大大不如作品,更不如小白和平台的地位。但是,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的大大可以成为实际利益的平等者和思想上的自由者。这个希望现在还停留在希望的阶段。文学的人文精神等待后来者去挖掘!

    从“邪神事件”中,我们还看到了yy文学中一个早就存在的问题暴露了。就是我前面提的“代表作论”和“代表人物论”问题。

    不用收索了,这两个词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因为存在的现象还没有被大家提及。在这里,我先简单说一下什么是“代表作论”和“代表人物论”。

    这两个词汇都是针对作者来说的。

    在yy文学创作中只有一部作品或一部主要作品的大大,他们在yy文学展的潮流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言论,我称之为“代表作论”。这样的大大很多,比如老猪、萧鼎、楠楠和许多新进写手等。

    与“代表作论”相对的就是“代表人物论”。

    “代表人物论”的主要观点就是:那些写出过多本在网络上叫好的作品,并且使用的名字已经在圈子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的大大,他们在yy文学展潮流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样的大大,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名家。这样的大大有血红、云天空、黯然消魂、唐家三少等人。

    可以说,现在yy文学存在的好多问题都来源对二者的认识不同。在这里,不想举例了,都放到平台论中一起说吧。

    前者产生与yy文学的定位和源头,后者来自yy文学的展过程中。对于谁应该占据上风。我无法看出来。

    当然,我们中国人是可以走“中庸”路线的!

    个人见解!

    1四要素论主要来自美国当代文艺学家n.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感受谬见》:威廉.k.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合写于1946年。见《“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8页。

    *******************

    下一章:名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