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董叔叔。这打的是什么仗,东夏军队就是一块糊鞋底上的烂牛皮。”

    董文来到他身边,想说什么,还是忍住了。

    与健威那种简单的观感不同,董文毕竟是大将,有一种东夏人不肯力拼,而若是全力作战,胜负难以预料。

    正是这种对战力的分析,他心里埋着恐惧,虽然表面上安慰健威,心里却是沮丧,突然就下结论说:“我要去见皇帝。不能像现在这样打下去了。”

    说到不能这样打下去,健威一骨碌爬起来,他站到董文的面前,带着凝重建议说:“不如我反其道偷袭渔阳,即便是拿不下渔阳,也同样用骑兵断掉他们的补给线。”

    董文怔了一怔。

    健威催问:“可以吗?叔父?”

    叔父是比着他小婶叫的。

    董文却没有把他当成自己的侄子,尤其是这个建议,深具诱惑力,这样打下去行吗?东夏军队已经翻倍了,他们建起来的工事你攻不上去,就算你攻上去,攻破了,人家的主力依然未损,大量的东夏铁骑可进可退,必须要有一定的手段打破局面,怎么打破局面?反其道而行,就像他们用骑兵来截断自家的补给线一样,到他们后方去,虚攻渔阳,实则断其粮道。

    随着他们军队数量的增加,他们对补给的依赖也在增强呀。

    董文现出喜色,要求说:“你来。你跟我去见皇帝,把你的想法说给他。”

    他们在力图打破局面,狄阿鸟也一样。

    战争的激烈程度让狄阿鸟感到意外。为了能与靖康打上仗,修筑了一道工事,其实这一道土墙正在给东夏带来不必要的伤亡,你需要固守,固守就取不了巧,取不了巧,伤亡就要大。

    而他接受不了这种伤亡程度。一天下来,伤亡三千多人,这在他看来,这种伤亡足可以支撑他,强攻下一座郡城,他没有算敌我伤亡比例的习惯,尽管将士们会拿出来放到他面前,他对这个看都不看一眼,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在他看来那是自己不划算。整个晚上,他都在与众将重新考虑是不是要放弃这片工事,怎么能减少伤亡,怎么才能减少将士们无畏的牺牲。

    赵过和常子龙这些将领却不以为然。

    几天下来,东夏已经杀伤起码两万的靖康将士。

    靖康又没有东夏的救护手段,你还想怎么样?哪有打仗不死人的?伤亡三千多人你心疼,干啥你不心疼?

    众将劝他说:“尽管大王给的期限还没到,但现在各部的行军都标注了出来,大超预期,坚持明天一天,说不定后天天一亮,我们的兵力就能过十万,若是放弃眼下固守的营寨,靖康人是追击还是缩回去,我们不清楚,假如他们继续进攻,真推进到渔阳城下,百姓老弱的死伤呢?”

    激动了,赵过都拍腿力争:“减员三千多人就觉得多,不是人家说的妇人眼泪吗?靖康呢?减员两三万,对他们士气的影响已经很厉害了,再坚持上一天,我们的军队继续增加,他们的士气却减弱呢?”

    狄阿鸟正要一意孤行下去,斥候接到消息,跑来-经由李益生报告说:“大王。一支骑兵趁夜东去了,看样子是想偷袭渔阳。”

    狄阿鸟愣了一下,问了一下估算的人数,得知起码有两万,而且是清一色的骑兵,没好气地说:“这靖康军队终于变聪明了。三千多将士的伤亡才换他一个变聪明。与聪明人打交道才容易。”他说:“正在通过渔阳赶来的是谁的军队?”有人立刻上前,翻开记录,告诉说:“李思浑的。”狄阿鸟哑然失笑,顿时要求说:“孤的小舅子呀。”

    他补充说:“这是孤的王牌之一。传令给他。迅速捕捉敌人的踪迹,给孤趁夜发起夜袭……孤不管敌人有多少人,二万、三万还是五万,要把这支军队给孤打个措手不及,天亮之后,孤希望这支军队既没法祸害渔阳,又脱离战场。”他询问:“天亮以前,能不能聚集起八万人?”

    李益生简单计算,告诉说:“梁大壮的军队正在赶来,如果天亮能到,差不多就是八万上下。”

    狄阿鸟说:“明天趁敌人上攻,集中兵力全力压到他的补给线上,既然他们的骑兵力量减少,看他们怎么来回奔波,顾上自己的粮道。”他又下达命令:“命令各部加快行军速度,马跑死,人累死,也要尽快抵达。孤要把这支靖康军队给挡在回白登山的原野上,只团团围上白登山。”

    有人喊道:“大王。十来万人呢。难度有点大。”

    狄阿鸟说:“有什么难度?消耗个疲乏,把营寨让给他们,再后撤,到时候一百多里的旷野,前有阻挡背后追兵,他们要步步为营,前后作战,你们还挡不住吗?挡住一天就乏粮,挡住两天,纵兵可击败之。挡三天,我们手里军队的数量可以超过十万,围住他吃掉他都没问题。”

    他又要求说:“把秦禾给孤接来。孤要和秦理打交道,就给他备个他能收买的人,给秦禾挣点她哥哥的见面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