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献出山海关,引辫子兵入关,联合多尔衮在“一片石”与李自成激战。



    时隔经年,再次来到山海关前,以前所经历的种种仿佛昨日之事依旧历历在目。



    只不过,现在的吴三桂根本就没有感慨唏嘘的心思,而是一手挽着丝缰对身后的心腹说道:“朝关上喊话,就说我有摄政王之调令,是奉命入关,若拒不开关放行,半个时辰之后我就要强行过关!”



    “强行过关”绝不是虚言恫吓,更不是随便说说。



    吴三桂猛一挥手,几万关宁军迅速摆出攻击队型,分成大大小小十几个方阵,马、步、弓箭错落有致,沉稳肃穆的杀伐之气让人呼吸为之一窒!



    夕阳照耀着雄伟的山海关,同样照耀着不动如山的关宁军。



    只等了片刻,吴三桂就已有些不耐烦了,用马鞭遥遥指着山海关大声呼喝:“上前!”



    得道命令的关宁军发出一声整齐的的呐喊,声若惊雷震的倦鸟惊飞,一个个箭上弦刀出鞘迈步向前。



    步兵斜挺着长矛,排头的骑兵已经冲到了关前,纷纷催动战马来回游走。



    密集厚实的长枪方阵缓缓前进,长枪密集如林,方阵沉稳似岳,完全就是一副大军攻取的气势,仿佛一扇巨型的磨盘缓缓的压了上来。



    只有身经百战的精锐才有这般雄壮肃杀的气势。



    这一番动作把山海关的守将吓的心惊胆寒,虽然他们并不是很担心吴三桂会真的强行攻打,但只要有一矢落下来,就是重大的政治事件。



    作为清军一部分的关宁军竟然要强行过关,这边却不肯放行,到时候追究起来必然有很多人的顶戴花翎被打落在地。



    吴三桂确实持有摄政王的手令,但大军入关这种事情不是说只有摄政王的一道手令就能可以的。



    必须有朝廷的调令和兵部的批文,否则的话就是私自入关,这是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政治事件,一旦出了纰漏,谁都担待不起。



    经过仔细权衡之后,守关之将知道这种事不是自己这样的小角色能够掺和的,索性就随波逐流了:“开关,放行!”



    大军入关之后,守关的将官马上前来“拜会”吴三桂,其实就是要趁机索要一个“奉命入关”的书面“凭据”,而且一定要吴三桂亲笔签字。



    只要有了这个东西,万一以后有什么**,也好当做证据使用。



    吴三桂却懒得理会守关将官的这点小心思,因为他在筹划更大的事情。



    “全体将士休整一夜,明日卯时开拔。”



    “六日之内必须赶赴京城,若有延误者,斩!”



    作为吴三桂手下第一心腹爱将,夏国相忧心忡忡的说道:“王爷,千里行军不败也败,是不是应该在滦州或者是开平休整一下再去京城?”



    从锦州驻地到山海关,四百里的路程只走了五天,这对于庞大的军队而言真可谓是神速了。



    从山海关到京城还有六百里的距离,继续保持高强度的急行军,就算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战斗力必然会衰减的不成样子,最合适的做法就在半途之中休整一到两次。



    这个最现实的考虑却遭到了吴三桂不容置疑的拒绝:“京城大变在即,必须尽快赶到,六日之期不可延误。”



    “是。”



    “湖广那边有没有新的消息传来?”



    “暂时还没有湖广的最新消息,一切只能推测,末将以为黄石必然不保。从时间上推算,明军必然正在攻打黄州,说不准已经把黄州打下来了呢。”



    “打下黄州?”吴三桂站起身来,看着悬挂在面前的那副军用地图,虽山水阻隔远在三千里之外,目光却穿透了空间看到了湖广的局势:“若本王所料不错,明军的前锋已经到了武昌府,这武昌是万万保不住的。”



    阿济格远在长江边上,吴三桂却在东北,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精准的判断,并非全都是依靠推测,而是由着非常充分的事实依据。



    英亲王阿济格挂大将军衔,横扫河朔平吞江夏,一举占领湖广,甚至威胁淮、赣一带,一时兵锋极锐,但这么广大的地盘其实根本就不是阿济格打下来的,真正的功臣应该是吴三桂。



    当年,在陕西击败了李自成的主力之后,继续沿途追击,虽然主帅是阿济格,但真正的执行者却是吴三桂,当年吴三桂就是阿济格的副手。



    转入荆襄进逼武昌,沿长江进军一路向东进入九江,死死的控制住整个长江中游,随时都可以威胁下游的江南,这个战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就是吴三桂本人。



    当时的清军兵分两路,分别从长江中游和淮扬方向威胁江南,一统天下的大势已成,各种政治势力和军事局面都对清廷非常有利,各地的前明官员和地方实力派纷纷望风而降。



    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清廷对吴三桂这个“前明重臣”的猜忌之心也越来越重,虽然屡屡加官进爵其实却是外示恩宠心存忌惮,当局面变得非常有利之后立刻就把他从前线召回,把他从南方调到了东北的锦州,美其名曰“藩屏龙兴之地”,其实就是对他的一种提防和戒备。



    自从这以后,清军凌厉的攻势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回落,紧接着就是多铎战死江南,又有了现如今的湖广之败。



    “听说明军中的领军人物是个叫做张启阳的?你对此人知道多少?”



    作为前明的重要军事首领,整个明朝能征善战的将官吴三桂都很熟悉,但是对这个张启阳却没有多少印象,就好像那是一个凭空出现的人物。



    “回王爷,据末将所知,这个张启阳本是老英国公遗失的次子,后来莫名其妙的回来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不知道这个人呢。”吴三桂说道:“这个张启阳也算是个有本事的,但也就仅此而已罢了。”



    攻克九江直逼武昌,打的阿济格狼狈万分凄凄惨惨,对于吴三桂而言,其实也不过如此,因为这一套战略根本就是他的翻版。



    首先攻取九江,掐断顺江而下的可能,然后沿长江一线猛烈攻打,这一套最基本的战略和当年吴三桂攻占湖广的战略如出一辙,只不过是反过来而已,甚至连其中的很多细节都多有雷同之处。



    对于吴三桂而言,湖广的局势怎么样,那张启阳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全都遥远的事儿,不值得投入太多的注意力。



    手指在地图上虚虚的划着,从山海关一直延伸到了京城,然后在京城的位置上重重一戳,登时就把厚厚的地图戳出一个大窟窿:“这里才是核心!”



    夏国相说道:“此次王爷奉摄政王之命入关,却没有朝廷的旨意和批文,怕是还有不少麻烦。”



    吴三桂哈哈大笑起来,声音洪亮直震动屋瓦:“大变在即,哪里还顾得上那些个繁文缛节。我你之辈,同万千将士蜷缩于锦州苦寒之地,这分明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故事。只有这次进京才是天赐良机,说不得就是一场泼天的富贵,这天下大势尽操于我等之手,要说这个机会,还是那张启阳送上来的。”



    若是没有张启阳的犀利攻伐,若是清军败的不是那么惨,吴三桂就只能老老实实的继续怂下去,继续留在锦州。



    在接到多尔衮的密令之时,他明明知道这么干有违朝廷制度,还是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率兵开拔。



    凡大奸大恶之徒必是大智大勇之辈,吴三桂虽然是天下第一大汉奸,但却是个目光如炬的能人,最擅长把握机会,当年献出山海关投靠了清廷就的最好的说明。



    现如今,朝廷内部纷争不休,已都了决出胜负的关键时刻,作为一支关键的力量必须要出现在京城这个决战之地。



    若是弄好了,就会局面一新,或者是有更大的局面也说不定呢。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当此明清交替之际,正是英雄辈出之时,吴三桂若是仅仅只满足于一个区区的王爷,当时直接死心塌地的投靠李自成就好了,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第一大汉奸的骂名改换门庭投靠外虏?



    不管是明朝还是清廷,当然也包括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李自成,对于吴三桂而言都只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



    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终于任何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



    什么千古骂名,不过是过眼云烟,投靠清廷的人多如牛毛,还不是贪图一身的富贵?



    好名声管什么用?



    清军动辄屠城,还不是照样定鼎天下了?



    在这样的世道里,忠孝节义只不过的骗人的鬼话,只有兵强马壮才是硬道理!



    只要拳头够硬,只要刀子够锐,抓住机会,未尝就不能效一效隋文、宋祖的当年故智,这天下到底是谁的还说不准呢。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