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技击激烈而多变要想掌握格斗的主动权有效地制服对手必须在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技术、战术、心理、方位、战、机等1o个方面下功夫。这是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的。

    一、度

    度是指人体的快运动能力。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迅完成某一动作或通过一定的距离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快通过某距离的能力称位移度;对各种自己快反应能力称为反应度;快完成动作的能力称为动作度。武术技击法对度的要求突出在反应度和动作度上其度的快慢是取胜的关键因素。在技击实战时不论拳打还是脚踢都要动作快、迅疾以快来攻击对方无防备或薄弱的部位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先制人”的目的。

    反应度是指从出现刺激到作出应答反应之间的时间。在技击实战中的表现形式为:根据对手的情况变化而迅改变动作的方向、路线、度、方法等。它要求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搏击中做出快的反应。反应度的快慢与神经中枢的机能状态和人体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有关。我们常感到人在疲劳和休息不好时反应就会知道;反之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兴奋性适宜、机能状态良好反应度就快。人体感受器包括视网膜光感受器耳的声感受器肌肉内感受各种神经机械变化的本体感受器等。感受器越敏感接受信息就越快反应度也就越快。因此平时要注意训练这两方面的机能。如利用突然出的不同信号使练习者作出相应反应的训练;或迅移动目标使练习者在目标不停变化中作出相应的反应。

    动作度和力量、协调、耐力、技术等因素有关。他除了和信息在反射弧个环节中传导度快慢有关外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其指挥能力越强引起肌肉收缩完成的动作度就越快。其中包括拳法、腿法攻出收回的快慢步法前进后退的移动身法闪、展、腾、挪的运动等。动作度训练的主要方法有:1.以最快的度反复进行某一动作的练习;2.利用声响、手势出指令练习者按其节奏快慢做各种手法和腿法动作或者进行各种转身、上步、退步、交叉步等步法练习;3.加跑练习(短距离转身跑、急停跑、变方向跑等)。

    二、力量

    力量是指人体肌肉在紧张状态下(长度不变)或收缩状态下(长度缩短)所表现出力效应的能力。应当注意的是“力量”和“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劲”士运动力量的一种能力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用力技巧。在武术运动中它有明暗、刚柔、虚实、轻重、快慢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力量不等于有劲尤其是用劲。比如说一个农民肩挑数十公斤的重担行走较远的路程可算是很有力量了但是如果让他踢一脚就未必有多利害这是因为他没有掌握运动力量的技巧不善于用劲。在技击实战中力量大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攻防力量大者威力也大击中对方的效果也显著。所谓“一力降十会”就是这个道理。

    力量又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两种。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收缩时在肌肉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力量。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人体维持或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位移。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进行缩短性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使人体和器械产生加度;它又可分为重力型力量和度型力量。重力性力量主要以肌肉收缩克服负荷重量。度型力量主要以肌肉收缩时机体和器械产生加度的大小来衡量。如技击格斗中各种手法和腿的快运动就是度型力量的具体表现。其力特点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度法这种力也叫“爆力”、“寸劲”。在力量练习中主要练的就是“爆力”。训练力量的方法多种多样。练习的负荷量及练习次数可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三、耐力

    耐力是指人体持久活动的能力。在实战技击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搏动没有充分的体力和耐力是不能适应紧张而激烈的对抗运动的。实战技击所需要的专项耐力主要是力量耐力。因为它不仅要求能长时间的快有力的拳、金而且还要求每一个进攻动作都很有力量。我们知道人体运动产生提高的重要因素是能量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能量来源于体内能量物质的氧化其中主要靠有氧氧化而氧气的运输主要靠呼吸系统。因此只有心、肺功能好耐力才能好。此外肌肉耐力的好坏与肌纤维类型有关。而不同部位肌肉的耐力也是不一样的。

    耐力素质一般通过无氧耐力训练、肌肉耐力训练以及长跑、变跑、游泳、爬山等多种全面的耐力训练来提高。展肌肉耐力多采用负重训练法促进肌肉耐力展的基本条件是完成练习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越多肌肉耐力展就越快。

    四、柔韧

    柔韧是指人体各部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韧带的弹性与伸展性。平时讲柔韧性好不好主要是看其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除了于关节本身结构有关外还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有直接关系。在实战技击中柔韧性好可加大动作的幅度“一寸长一寸强”能更好地挥动作的威力。

    柔韧性训练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静力性牵拉一类是动力性牵拉。在训练中常常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练习。

    五、灵敏

    灵敏是指快、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敏捷性在内的力量、度、耐力、柔韧的整体反映。它取决于大脑皮层的敏感性以及掌握技术、技能的水平。所谓灵敏性好是指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转换快对肌肉运动的指挥能力强能随心所欲的支配肢体协调一致的工作能迅准确的完成某一个应答动作。灵敏性好其反应能力也就强这在技击实战中是十分重要的。

    反应能力又可分为接受能力和变换能力。“接受能力”是指对对方的攻击能迅及时的作出相应反应的能力;“变换能力”是指在接受能力之后及时进行自身变换动作的能力。灵敏性的好坏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多少和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体内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对灵敏性也有一定影响。此外灵敏性和心理状态及情绪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关系。

    灵敏性是一种综合素质无一定的指标反映其好坏然而在攻防格斗中却处处都有表现如步法的进退、身法的转换、战术的运用、攻防的反应等等。提高灵敏性的训练方法很多如快改变方向跑;在跑动中做急停、转体、起动、闪躲等练习;或设计复杂多变的组合动作按不同信号做出各种应答反应。

    六、技术

    技术是指在技击实战中能够充分挥本人机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技巧与方法。一般可分为进攻类技术和防守类技术两大类。进攻技术是克敌制胜的唯一手段也是组成战术的主要内容之一。进攻技术又可分为抢攻和防守反击两种形式。抢攻就是先于对手动进攻抢攻有“先下手为强”之利可以掌握技击的主动权甚至一举成功制服对手。抢攻要抢在对手未做好防守和进攻准备时进攻使其防守不及;抢在对手旧力略过、新力未时进攻使其来不及换劲变招;抢在对手生失误时进攻使其来不及作出新的判断和反应。抢攻是“先制人”的打法动作必须快、突然、勇猛以“手快打手慢”。

    防守反击是进攻的另一种形式。根据双方攻防时间的差异又有“回击”、“迎击”、“反击”三种技术。回击是先防后攻。这是在制根防守、或迎裆防守、或碰击防守、或闪躲防守之后的进攻法。迎击就是在防开或挡住对方来招的同时进攻对手的打法。反击是闪开对手攻势的同时或者不管对手的攻击直接攻击对手。这是迎击动作与闪躲防守同时进行以及“以攻为守”的打法。防守反击是一种“后制人”的技术运用要沉着冷静地寻找对方空隙创造迎击的条件并力争转变防守的地位为主动进攻。

    防守技术主要用于破坏对方进攻包括直接防守和间接防守两种形式。直接防守又分制根防守、迎裆防守、格击防守三种。制根防守指对方向我进攻时不防其用手击我的梢端(着力点)而是制其出击肢体的根节部使其劲力传不出去攻势无法展开而达到防守的目的。迎裆防守是对方刚起攻击时度较慢肌肉处于不便力的情况下我可逆其攻击方向迎面硬档其攻势使对方不能形成有效的攻击动作而达到防守的目的。格击防守是防守中最常用的技术。此法是在对方攻击即将触及目标时我用手臂以及身体各部分格击对方攻击的肢梢使其偏离攻击方向而达到防守的目的。

    攻击和防守是一对矛盾相辅相成。攻击是为了克敌制胜达到最彻底地保护自己的目的;防守是为了保护自己积蓄攻击的力量等待攻击的时机。有攻有守方为搏斗。因此在技击实战中攻时不能忽视防要考虑到进攻失利时的防守;防时不能被动挨打要注意创造还击条件由防守转变为进攻。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攻中有防防中寓攻”。

    七、战术

    战书是指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策方法。其作用就是把已经获得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在实战中进行综合应用。目的是通过斗智斗勇不断地破坏对方的进攻同时不断的伺机攻击对手并力争“制人而不制于人”。实现战术的目的必须掌握战术原则、战术形式和挥战术的作用。这是运用战术的基础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战术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技击实战中先必须有良好的战术意识就是在复杂多变的格斗中认真观察和分析情况随机应变快准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战术意识通过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攻防的主动性、技术的目的性、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一致性以及灵活运用的灵活性等诸多方面反映出来。

    技击格斗中的战术意识是赢得胜利的关键。每一个娴熟的招法和技能无不受到战术意识的制约。缺乏明晰的战术意识的任何技能和招法都会因为其盲目性而失去良好的战机。在积极格斗中常用的战术有:强攻硬进战术、虚实结合战术、奇正转换战术、先制人战术、后制人战术、以快制慢战术、迂回进攻战术等等。在双方实力相当时谁能正确而灵活的运用战术谁就能掌握技击格斗的主动权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战术运用得当还可以以弱胜强以小制大。因此在技击实战中掌握和运用好战术是很重要的。

    八、心理

    心理(因素)是指在技击实战中一系列心理反应和诸行为的表现。我们知道昂扬的斗志、振奋的情绪可以提高技击者的反应度和知觉的敏锐性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效性以及技术工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可以使身体挥出巨大的潜能。相反胆怯、恐惧、过度紧张、激动、情绪消极等会使技击者动作反应能力下降准确性和协调性大受影响战术思维贫乏总之使其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得到挥。

    精神状态是技击实战中心理活动的外观表现先要有必胜的信心没有信心会导致心理过程紊乱影响技术水平的挥和战术能力的灵活运用。造成无信心的原因很多:如经验不足过高估计对手的力量害怕自己受伤等。俗话说“两军相遇勇者胜”有勇就能使自己充满战胜对手信息与力量。在技击实战中就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敢打敢拼、勇于取胜。良好的精神状态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主动分以上的敏捷方法上的多变战术上合理战略上正确这样就能一举制敌成功。当然勇不等于蛮干硬拼要讲战术讲智谋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顽强的战斗意志是心理素质的另一表现也是取得技击胜利的精神支柱。他表现在顽强的斗志、必胜的信念、旺盛的士气等方面。在技击实战中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决不会因为一招一式失利或暂时的失败而手忙脚乱更不会因为对方的强大而失去取胜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常常可以挽救残局反败为胜扭转乾坤在气势上可以压倒对手挫其锐气。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技击者往往会水平挥并能适应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变困难为胜利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甚至可以弥补体力和技术的不足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九、方位

    方位又叫距离感是指在进攻和防守对于对手离开自己远近的正确度量。这种距离是随着双方的进退闪跃而时刻变化着的它直接影响着进攻和防守实际效果是技击法中不可忽视的技术要素。在技击实战中双方之间距离远一点点就不能击中对手;而距离近一点点又不利于出招力。因此要不断调整和对手之间的距离抢占有利于自己进攻和防守的方位。

    在技击实战中拳脚击不着的地方称为“无效距离”。因此在对方攻来时如果来不及防守只须微微退步或闪身至对手进攻动作够不到的方位即可。有时甚至只需要松胯、缩腰、含胸就能使对方攻击自己胸腹部的动作落空。此时可乘其旧力略过、新力未之时进行反击。对这两种距离能否正确、及时地作出判断是决定技击双方胜负的关键。这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视觉的敏锐判断力、技术的娴熟以及战术的运用相联系的而步法的进退快慢、身法的闪展腾挪又是决定方位的先决条件。因而要想得心应手的掌握好最佳方位就必须加强步法和身法的专项练习。

    十、战机

    战机既有利于攻击对手时机。它包括有效地攻防距离可击的空虚部位(空裆)不能击中对方而对方来不及防守时间差等。一般通过心理战术、假动作佯攻等方法去创造战机引起对方错觉造成对方错误判断;我则趁其失误或趁其来不及作出新的防守反应“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击中或制服对手。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回复标题:浅析武术运动中的“八法”回复人:晓风飞翔回复时间:2oo3-4-916:49:25

    浅析武术运动中的“八法”张平

    武术运动中的“八法”指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它是构成套路技术的八个要素。“手”指“手法”一般要求如流星轻快、敏捷有力打出寸劲;“眼”即“眼法”它是对头部运动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武术运动中必须是:眼随手动目随势往明快锐利;“身法”是躯干运动的方法在长拳运动中可分为“闪、展、吞、吐、转、冲、撞、挤、靠、俯、仰、弯、折、”;“步”即“步法”步法要求快而稳不掀脚不拔跟不受上肢影响;“精神”是套路演练时的意念、气质也就是精、气、神的表现;“气”指运动中的呼吸。由于运动中对氧的需要量大故在运动中要呼吸得法并同机体各器官密切配合;“力”指劲力也就是指动作的用劲、劲劲力有刚有柔也有明劲、暗劲之分;“功”即是身体素质和技巧等的表现也可认为是劲的放通常称为功底。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这“八法”关系到人体的上肢、头部、躯干、下肢、精神、呼吸、力量和技术几个部分并体现了人体在运动中的“内”与“外”的矛盾。“手、眼、身法、步”指“外”是对身体外在表面形与身的各种动作的要求;“精神、气、力、功”则是对“内”而言是对意识、精神、劲力以及各内脏器官机能协调配合而言。“内”与“外”是一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体内在活动通过外在活动加以表现从而使内外矛盾的双方合为一体。即在武术运动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也称之为形神兼备。这个整体是以内外合一为基础的。因为外部的任何形体活动均受大脑支配并受内脏各器官功能的影响只有内在活动达到一个“整”字才能促使外部动作协调一致逐步形成规范化和动力定型后的自动化。

    所以“手、眼、身法、步、”这个“外”与“精神、气、力、功”这个“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和影响的。“内”不能脱离“外”而单独存在“外”也不可能没有“内”而独居一方。但是由于事物是不断向前展的。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也在逐步提高故内外合一又是相对的这也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

    “八法”在长拳运动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它的要求是对长拳运动的统一体现。“八法”在长拳技术中表现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能为长拳动作技术的创新提供基本的条件也是长拳复杂多变的由来。

    不过由于长拳运动的特点又限制了“八法”在动作路线、度、幅度以及造型等方面的活动范围从而形成了完善、协调、优美、大方的形态动作姿态。但是无论长拳变化多么复杂均离不开“八法”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认为“八法”中“内”与“外”的关系在技术教学和运动中应该是以“内”为基础通过“外”体现出来从而建立良好的本体感受并在“内”与“外”的互相作用下达到协调一致。它们之间这样反复作用和提高以至使技术、素质达到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