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道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形成于北朝北魏时期流传至隋唐间。

    楼观道尊尹喜为祖师。尹喜的原型是春秋时代与老聃齐名的道家关尹。《庄子-天下》将其与老聃并列叹为‘古之博大真人哉‘!关尹主张‘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做人要‘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所以他‘未尝先人而常随人。‘《吕氏春秋-不二篇》在论诸家学术特点时称‘老聃贵柔‘、‘关令贵清‘。高诱注云:‘关尹关正也名喜作《道书》九篇。‘司马迁为老子作传有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于是关尹遂成为关令尹喜道德五千言之《老子》遂成为老子为尹喜所写之书。传为刘向所著之《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常服精华隐德修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明(‘明‘为‘胡‘字之误——引者注)服苣胜实莫知其所终。尹喜亦自著书九篇号曰《关令子》。‘此传除将尹喜之官阶由函谷关令升为周大夫外又增加了他善内学、隐德修行的行谊特别是增加他与老子俱游流沙化胡的内容。其后道士们据此加以增饰、渲染敷衍成系统的老子化胡成佛的故事。其中除西晋王浮作《老子化胡经》以外东晋、南北朝时又有《玄妙内篇》《出塞记》《关令尹喜传》《文始内传》等许多有关老子和尹喜的传记加以渲染。在这些经、传中尹喜始终是老子化胡(实为化佛)的随行大弟子和得力的助手或代理人成为老子化胡故事中最显赫的人物。因此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楼观道就选择这个显赫人物作为自己的创派祖师。《楼观本起传》:‘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

    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亦称:昔周康王闻尹先生有神仙大度之志乃拜为大夫并赐嘉名因号此宅为楼观焉。次昭王时大夫遇老君因遂得道。其次穆王乃钦尚遗尘为建祠修观召幽逸之人置为道士。自尔相承于今不绝。意即楼观道是在周康王时开创的尹喜为其创教祖师。这无非是为了托之古远在佛道斗争中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已。事实上该派在南北朝时期也是力主老子化胡之说为排佛教思想之最烈者。

    尽管楼观道尊奉尹喜为祖师但不能证实楼观道在周康王时就已创立。因为道教所尊奉的始祖老聃是春秋末期人如果真有一个关令尹喜也只能与他同时怎能在他们出生之前很久的西周康王时会产生出一个道教派别来?因为道家老子之变为道教老子道家学派之演变为道教是在他们以后很久的事。楼观传记作者为了使人相信尹喜在西周初年确已创立楼观道又在尹喜之后安排了十二名所谓周秦道士:尹轨、杜冲、彭宗、宋伦、冯长、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封衡、张皓(见《仙苑编珠》所引《楼观传》)。称他们相继住楼观续传尹喜之道。当然这些记载皆非信史。

    据其他有关资料核查陕西周至县楼观自三国末期起始有道士隐居修道。最早者为三国末的郑法师(履道)。继之者有其弟子梁谌活动于西晋卒于东晋初。接着又有王嘉、孙彻、马俭等活动于东晋十六国时。截至东晋末楼观道士仍然很少对社会影响甚微。表明在那之前楼观道尚未形成一个有一定特征和一定内聚力的道派。它正式形成为一个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道派始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时。据有关资料记载太武帝始光(424~428)初道士尹通事马俭法师于楼观其后道术精进渐获令誉。‘太武好道钦闻其名常遣使致香烛俾之建斋行道。自是四方请谒不绝。嗣后道士牛文侯、尹法兴等人才接踵而至道士增至四十余人。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道士王道义又从姑射山率门弟子六七人来楼观并大修观宇土木工匠就役者日常百数。楼观坛宇一皆鼎新。王道义又‘令门人购集真经万余卷‘置楼观。再后西魏文帝又钦敬楼观道士陈宝炽召入延英殿问道太师安定公及朝士大夫皆从而师之。大统十五年(549)卒诏谥正懿先生。又召其弟子李顺兴至都城试以法术‘有验由是朝野钦信。‘由是观之在北魏时期楼观道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下始正式形成为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的徒众、并对朝野上下有一定影响力的道派。

    楼观派尊奉的经典主要是《道德经》因为传说此书是老子应尹喜之请而作故为该派道士必修的经典。其次因该派坚主老子化胡说故敷衍老子化胡最鲜明的某些经书如《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等皆为该派所重视。《道教义枢》卷二《七部义》引《太玄经》云:‘无无日道义枢玄玄。而尹生所受唯得《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甄正论》卷中云:‘(老子)后遂西之流沙至函谷关为关令尹喜演《道德》二篇上下两卷论修身治国戒刚守雌挫锐解纷行慈俭谦下之道成五千余言。尹喜录老子谈论言旨为《西升记》其中后人更增加其文参糅佛义大旨略与道经微同。多说人身心情性禀生之事修养之理夭寿之由。后人改记为经。‘此外据《仙苑编珠》所引《楼观传》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所编楼观道士诸传讯载楼观道士除修习上述诸经外又传习多种上清经如《大洞真经》《黄庭内景经》《上清琼文帝章经》《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太上隐书》《灵书紫文》等和少数灵宝经和三皇文。上清经和灵宝经皆肇造于东晋中叶至东晋末和南北朝初始广泛流播楼观道士传习上述经书当在北朝初叶以后。由此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楼观道确实形成于北魏时期。

    楼观道传习的修炼方术表现了杂采兼收的特点即符箓与丹鼎皆习。如梁谌‘食炁吞符大尽其妙又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既晓遁甲占候之法又断谷、服药、行气、导引还能役使万灵制役群邪驱使六丁二十四神。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又能为人治病。其他楼观道士大都如此。不过两者相比服食药物在楼观道士中更为普遍。

    楼观道展至北周及隋进入其鼎盛时期。道士王延字子元扶风始平(今陕西兴平)人。西魏大统三年(537)入道师陈宝炽于楼观。与李顺兴相友善。后访华山云台观复师茅山道士焦旷得三洞秘诀真经。北周武帝闻其名遣使召之王延至都久之复还西岳云台观诏增修该观以居之。

    其后武帝下诏废佛、道建立通道观。命王延于通道观校雠三洞经图凡八十余卷;又作《三洞珠囊》(非现存王悬河之《三洞珠囊》)七卷奏贮于通道观。隋文帝即位置玄都观诏以延为观主复以延为道门威仪。据说隋文帝还从之受智慧大戒大臣苏威、杨素等皆北面执弟子礼。王延于仁寿四年(6o4)卒于通道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王延传》)。又有道士严达(字道通)北魏末入道师楼观道士侯楷‘学穷琼韫博通妙术‘也驰誉于周、隋之际。北周武帝建德中沙汰佛教正议同废道教时诏严达入便殿问佛、道二教优劣。严达答曰:‘主优客劣‘。谓释出西域是客道在中夏是主。并谓:‘客归则有益胡土主在则无损中华。

    去者不追居者自保又何送乎。‘表现了明显的排佛思想。

    据说‘上嘉其对‘然迫于形势不得不二教同时俱废。武帝废除佛、道二教后决定建通道观于田谷之左选释、道二教中人以居之。其中选有楼观道士严达与王延、苏道标、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乐、于章、张法成、伏道崇等十人。他们‘以道术相忘同乎出处世号曰‘田谷十老‘‘。11隋文帝开皇(581~6oo)初严达又重修楼观宫宇度道士满百二十员羽流精炼‘朝野宗奉‘。12

    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相应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字平定)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作大唐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626)初敕修楼观宫宇并赐田土十顷以充基业;又令改楼观为宗圣观以岐晖为观主诏赐粟帛以充斋给。武德七年(624)十月李渊又亲诣楼观祀老子。岐晖于贞观四年(63o)羽化后高宗即位命原宗圣观道士尹文操任昊天观主兼知宗圣观事。尹文操又曾奉敕撰《玄元皇帝圣纪》一部凡十卷总百十篇。高宗览卷大悦授尹文操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常少卿事。此后又著《祛惑论》《消魔论》三十卷续《楼观先师传》一卷表现出强烈的排佛思想。

    总之直至唐前期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楼观道一直处于向上展阶段。天宝(742~755)年间爆安史之乱此后楼观道趋于衰落。中经两宋终于默默无闻。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曾改楼观(宗圣观)为顺天兴国。至金哀宗天兴(1232~1234)间因遭兵燹楼观焚毁殆尽。至元代全真道加以修复变为全真观宇原楼观道士亦转为全真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