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去这片土地之前,我一直与自己的好朋友—相思在此居住.这个小村庄,四周是高高的山顶,青翠占满了小小的空间;一陂陂田亩,在山峦间蜿蜒,直弯向我们居住的地方。村庄不是很繁华,时常所见的,就是稀稀落落的那几个人,一年四季在这里来来去去。

    这后山上是一片茶山,茶花正慢慢开放,象女人的红唇一样鲜艳;“茶舌子”也正逢其时,许多已不是青涩的样子,变成了将要脱皮样子的白色.我们当然是小孩子气,把那在矮处的茶花,给随手摘下来,蹂躏得不成样子;还有那茶舌子,附着在一片片茶叶子的隐蔽处,引起着我们搜寻的**。茶舌子是很清甜的味道,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总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触。当然,我们找茶舌子,这样漫山漫野的跑,也决不仅是因为肚子饿了,我们更多的是沉醉在这寻找的乐趣里.有时,如果运气好的话,两个人很快就能找到一大包;运气我不好的话,我就试着去抢相思的东西,而相思也同样这样的方式来对待我.有时候,我们两个人闹起心来,也偶尔气臌鼓的,一路上都心里誓着不再搭理彼此.但这种事情,对于两个小孩子来说,又能持续多久呢?时常是几分钟,或者更长的是好几个小时,当我们还弄不明白到底是一种什么原因时,两个人竟在某一刻又热乎上了。

    日子缓缓流过。当时我们还傻傻的以为,这样的生活,会是持续一辈子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丝毫不用担心,那些大人们世界里暗藏的东西。有时,当他们为地界矛盾而闹得不可开交,当他们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闹大了叫嚷不停,我们就觉得真是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呢?难道不能换一种缓和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吗?难道只有你死我活的争来争去,才能得到一部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不至于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年龄慢慢长大,生活中出现了更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它们时常是作为一个矛盾体存在的,我自己越深入去了解它们,心灵里就会越变得懵懵懂懂,对什么都捉摸不透。于是无形中,生命中小小的烦恼就不断出现了。但我自始至终,却并没有把它们,都看得很重要;每当我遇到这些不能解答的事物,我就想起了相思:相思呢,相思现在到哪里去了呢?你快把我不知道的事情都告诉我啊.

    每次当我有些迷茫,对他问的时候,他就象一个小大人的模样,尽力用还显稚气的语言,来给我作答。尤其在回答的过程中,他还查漏补缺,好象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的东西.当然了,他时常也有不懂的地方,到了这个时候,他就整得憋得厉害,整个脸上都面红耳赤的样子了.到了这个时候,我竟然不怀恻隐之心,说:你也有不知道的地方吧,呵呵,看你的小样.于是他更急了,我们就又争论一番,这样才彼此之间渐渐平息这个问题.

    其实,那时的我们,斗大的字才识几个,又能知道些什么呢?我们两个人的讨论,在大人眼里,实在是幼稚而又老套得很了。我们的模样,几乎是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在嚼着舌头。但尽管如此,我们两个人,还是津津有味,饶有兴致的谈着自己的天说着自己的地。

    随着时间的推长,我们两个在唧唧喳喳的讨论中,都逐渐现,自己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来提高我们的见识。而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见识呢?这又让我们两个迷糊了好一阵子。最后呢,可能是由于自然而然的原因,因为看到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很拽,知道那么多东西,一出口就成章成诵的;于是,在榜样的模范作用下,我们开始暗暗的较起劲来。但一想到他们那样的厉害,每天都有这么多的东西象竹筒倒水一样的溢出来,又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自己才知道多少点东西啊。但不管怎样,自从我们两个讨论到认为是神圣的这个问题时,心里已经肃然了起来。要知道,我们尽管没有更多的在表面上表现出来,但心里面已经暗地里誓:再也不逃课到山上去玩儿了:“我要看很多很多的书,我必须给自己充电,我要作一个有知识的人。”就这样,在没有大人们的督促下,在我们两个小样的心灵里,竟埋下了这样相同的想法。

    于是,我们两个小伙伴,就这样的攒起了自己最初的劲头.相思呢,从小就爱看小人书,也很崇拜那些写这些东西的人儿。有一次,他跟我说:自己在将来,一定要当位名作家,你觉得行不?他神情紧张的看着我。我看着他这认真的样子,马上就笑了:“行,当然行了。不过,你先要把字给写好。看你,字歪歪斜斜的样子,到时怎样给读者签名售书啊?”

    这样一来,可把他惹恼了:“你别整这个嗑,得了吧,你就是不相信我。咱们等着瞧,总有一天我要让你看到我的真功夫的。”他一脸不服气的样子,竟对着我大声嚷嚷起来。

    呵呵,好样的,果然有志气.其实,我哪里是想扁他呢?他的那些心思,我当然能看破一些的,我也希望他在以后有所成功。只是如今想当大作家,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付出多少辛劳,还有汗水,还不知道整到哪时才能出名呢.而且,现在我们两个都还小,最主要的事情,当然就只是努力读书了。于是我对他说:“你真想一举成名,那我可告诉你,你现在就给我狠吧;要不然,跟在牛屁股后面的日子都还长着,更不用提到那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了。

    于是我就激励他努力学习,先把手边的小人书摆在一边。我还说,在学业上,一定要跟他进行一场拉力赛,看咱们两个到最后到底谁输谁赢。他听到我这样一说,当然是很不服气的样子,用眼瞥着我,直接了当的就告诉我:”有什么了不起啊,比就比,咱谁还会怕谁啊。”

    没想到他果然一个不赖的角色,在初一镇上中学的时候,他还跟在我身后打游击,在班上的名次常挂在十名以后;没想到到了初二的时候,他的成绩,就突飞猛进的涨了起来。在学的所有的科目中,除了一个英语他死不开窍外,其余的都相续赶过了我。我看到这种样子,心里虽然也有点酸,但更多的是,为他感到欣喜。我当时就对他说:“恩,行啊,果然有种;等不久,咱们县城见时,再拼个高低!”

    他听到我这样一说,脸上不自觉的阴了一刹那。我看了他一眼,马上明白了过来。我说这话的意思,无非是想他去读高中,而后走大学这条路。这样他就能读更多的书,好提高了文学修养,为未来的作家梦作储备。但是当时他父亲,是极力要他上的所谓中专的。他自己呢,是一心想去读高中的。他又不好跟父亲明说,但他自己知道,这个中专已经不包分配,读下去怕没有实际意义的。

    这样他郁郁不乐的心思就放在心里了。最后还是我怂恿他,说同样是花钱,还不如去读高中更有盼头。于是,在权衡之后,他最终还是跟父亲去说了自己的想法。刚开始父亲不认可,但最后看到他那样坚决的态度,而且也听说到了社会上的一些风声,就勉强同意了。这样他就与我一样,都选择了到县城读高中.

    对个人的选择,也是一个大环境的影响。从那一年起,所有的学校,都不管学生的去向了。这个情况,总体上对许多想通过鲤鱼跳龙门的穷苦人子弟,打击不可谓不小。这就是说,每个人以后的命运都要走向市场了。而市场是什么呢?市场的特性就是自由竞争,竞争的过程必定就有弱肉强食。在不健全的市场里,当某些人,没有利益资本,没有权力靠山的时候,他想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最底层做起,去获取生存资本,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于是,趁着还年轻,多读几年书,也许有些用处—至少多些选择的机会,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