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六四〇年四月,在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朱由检还在听着宦官和朝臣汇报各地大捷的消息。城内的王公贵族大部分已逃亡,或者投降了。一路上降李自成的明将不计其数,北京如今已是近乎空城,黑死病肆虐城内,士兵染病者不计其数,每日城下焚尸不绝。原本以控制的瘟疫,因为被皇太极劫掠,而至瘟疫再次肆虐。李自成的军伍只用了三天时间即克京城,杀入城中,朱由检杀了所有身边人与自缢与景山。欧阳轩的到来让明王朝早了四年灭亡,而此时守山海关的是一个叫曾公堡将领。在北京城破的消息传到山海关时,曾公堡第一时间派人降了李自成。

    李自成麾下的刘宗轼领兵受降,重新布置了长城沿线防御,在重要关隘设置了多重防御。而此时在华夏苏州江岸边一个边防军中校正望着江面发呆。“吴三桂,你在这里做什么?师长正到处找你呢”,一名上校匆匆跑过来说道。“找我什么事?师长没说嘛?”。

    “是陛下点名召见!”。

    “陛下还在苏州?”,吴三桂惊讶的问道。

    “陛下一直在宣城,你怎么忘了。你脑子里想什么呢?”

    “哦,高层的事,哪里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能知道的”。

    “你小子是不是有些活腻了?这话要是让将士知道,你的前程就完了”。

    “在这军伍里,最高也不过升到少将军长,军衔最高不过上将,哪里还有什么前程?”。

    “这你还想怎么样?想造反?自立为王?念在你我同乡,这事就算了。否则我一个毙了你”。

    “像江对岸的淮王又有何不可?快意江湖,雄霸一方……”,吴三桂的话还未说完,三支手枪已经顶在了他的头上。

    那名上校匆忙转身,敬了一个军礼,朗声道:“岭南战区边防军第十六军三五四师上校参谋长黄志华见过总管”。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东方煦,欧阳轩殿前总管。回敬了一个军礼,转头对警卫团士兵说道:“将吴三桂军衔摘除,卸掉枪械,收押,稍后等陛下发落”。

    “总管,吴三桂只是说说,尚无错事”,黄志华上前说道。

    “哈哈,年纪轻轻,二十八岁就已经是中校团长,你还想要什么?居然通敌,妈的要不是陛下拦着,白狼队那帮子狼能撕碎了你。哼,带下去”。

    “总管,他通敌?可有实证?”。

    “有,没有我怎么会亲自来抓他。哦,对了,你们都是蓬莱郡人?”

    “回总管,正是,我是胶东县人,他是即墨县人”。

    “陛下五十分钟后即到这里,去通知你们师长做好迎接准备,不用刻意造势,只需列队即可。可带各自枪支弹药,陛下要看你们实弹训练,尤其是这个吴三桂所在的三五四一团”。

    “哦,他们团自是没问题,都是由副师长亲自训练出来的沙场老将。是这次军队改编才将吴三桂调过来任职团长”。

    东方煦点点头,看了一眼已经摘掉了军衔的吴三桂,挥手让人押了下去。“带我去你们师部,你们这是城防,不是河防。就这防御,一个突袭就破了”,东方煦摇摇头说道。

    师部位于常州城内,这里也是岭南边防第十六军的总部所在。刚一进师部,一个准将就已经立于门前,见到东方煦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用卡米尔语朗声道:“羽林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十二团少尉卓航参见东方总管阁下”。

    东方煦回了一个军礼,笑着用华语说道:“如今你可是准将,哈哈,都是一个槽子里吃过饭的,不必拘礼”。

    “陛下怎么会突然来这里?”。卓航不解的问道。

    “就是看看江防,顺道捉拿吴三桂”。

    “现在的江防就是摆设,诱敌之用”。卓航说道。

    东方煦笑而不语,作为欧阳轩身边的军事高参,他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奥秘。这个苏州之地并不是欧阳轩想要的地方,而是作为一个缓冲区存在,国家太大,周边国家太弱,没了缓冲区,战火将直接染指边关。所以华夏在边境都设置了百里缓冲区,十里红线区。

    “总管,这吴三桂通敌,是通的哪家?”。卓航问道。

    “三家都有,金国许以王爵,大顺李自成许以半壁江山,淮王张献忠则许以吴王。这小子在中原各势力吃香的很”。

    “不过就是一个军部中校参谋,改编之后才做了边防团长不到三个月,居然就有这么大的能量?”。

    “华夏任何一个校级以上军官去了中原恐怕都会是这待遇,将官就更不用说了”。

    “中原的一个王,也没这里一个平民百姓舒坦。哈哈,也就是那些扬名史册的小人喜欢这个吧”。

    路过军部时,东方煦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立于礼兵队前,见东方煦过来,敬了一个军礼,“岭南战区都督田嵊见过东方总管”。

    “哪那么多废话,兴师动众的居然把都督都请到这了?”。东方煦回了一个军礼说道。

    “哈哈,新军组建,尚不成熟。又是新占之地,到处看看。听说陛下要来,特此留了一天”。

    “国家大了,有时你我一别就是数十年,这一转眼又是三十余年未见”。

    “可不,上次见你还是去美洲上任之时,真怀念以前的时光”,田嵊感慨说道。

    “就在你这里等会儿陛下吧,卓师长,你把这城防布置的严实些,别让那帮子狼,看出了破绽。否则,嘿嘿小子你可惨了”。东方煦坏笑着说道。

    “吓唬他干什么,那窝子狼,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啃骨头呢”。

    东方煦让一名侍卫跟着黄志华去安排城防事宜,自己随田嵊进了军部闲聊。欧阳轩在侍卫簇拥下到来时已是下午,欧阳轩一行人没有坐车,清一色骑马而行。一路上查看了江防、城防等设施,又去各地兵营转了转。

    欧阳轩见到东方煦时,吴三桂早被战狼队审讯完毕。押着吴三桂跪在军部门口,十六军军部全体将士和三五四师部分官兵列着严整的队形,执枪而立。欧阳轩通过时,执枪于地,敬上军礼。从西门一直到两公里外的军部,除了官兵,还有迁过来集中接受华夏移民教育的百姓,在士兵身后站满了街道空地,都想目睹那个传说中活了近两千年的皇帝。

    欧阳轩始终保持着那种微笑,挥手示意,或者举手还礼,做得有板有眼,没有丝毫的懈怠。人群中欧阳轩能看到一些战狼队和猎豹队的人,他们身上的那种气质一眼就能看出来。在国内是不会有这么大的阵仗,这里毕竟是新占之地,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现在每个华夏国人都不希望欧阳轩出一点点问题。尤其是羽林军和近卫军系统的将士,这次就是新的猎豹队第一次执行任务,协同战狼队完成暗中护卫任务。

    走过热情的人群和激动地官兵迎接队列,欧阳轩才下马在东方煦安排下进入了军部,提审吴三桂。对于这个人,欧阳轩通过记忆中的史书还是有些了解。只是简单询问了一遍还未掌握的其他事,签署了司法移交手续。按照华夏法律叛国罪是一项重罪,最低刑罚都是终身监禁,军人叛国则是更重。

    “吴三桂,朕想知道你放着大好前程,为何会做如此之事?”,欧阳轩签署完手续,问道。

    “大好前程?哈哈,我的大好前程就是祖父在中原时,妻妾成群,号令一方,手握生杀大权的快意生活”。

    欧阳轩听完摇了摇头,“当年你祖父进关时,就该拒之关外。罢了,朕还不想大开杀戒。你若是对朕有些承诺,朕会考虑放过你和你的家人”。

    “陛下所说不过是让我忘记华夏所学到的一切东西,重归原始……”。

    欧阳轩挥手打断了吴三桂,说道:“你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若是触犯了承诺,你也知道朕的麾下还有个战狼队还有猎豹队,更有执行署。你自己选择,你的家人就在青州关,包括你的那个婚外情人现在苏州”。

    “这个这个,陛下也是知道?”。

    “张琬,中原苏州人,今年二十四岁,夫家刘,死于吴国三王之乱,与你相识与三年前边关红线巡逻之时。朕说得可有错?”。

    “陛下所言无差,三桂听凭陛下发落。若得保住家小,定守承诺,忘记华夏所学,终生不与华夏为敌,善待华夏商旅使臣”。吴三桂瘫软于地,缓缓说道。

    “哈哈,一个多情的种子,舍弃前程为红颜。朕也是服了,只是华夏法律不允许一夫多妻,既然如此情深,朕就网开一面”,说完欧阳轩取过移交文书,用火点着。接着说道:“你是军人,依律朕尚有管辖处置权。如今证据齐全,又有人证。司直记录”,欧阳轩看了一眼身旁的欧笏说道。

    “起草判决诏书,吴三桂通敌罪名自认无误,证据确凿。依据《华夏宪法》及军事管辖权,朕有权对此判决。依律朕判决如下,剥夺吴三桂极其族氏华夏国民资格,即日起驱逐至中原。其妻陆凤因属受害者,可自行决定去留,本判决为初审判决,若有异议可向岭南战区军事法院提起上诉”。欧阳轩说完,看了看欧笏。接着说道:“吴三桂,可有异议?可否上诉?”。

    其实欧阳轩多此一问,若是上诉,那可是死罪。堂上众人微微一笑,看着吴三桂。过了许久吴三桂说道:“三桂认罪,认罚,无异议,不上诉”。

    欧阳轩点点头,拿过欧笏起草的诏书详细看了一遍,签上了名字,盖上金玉大印,副本背书上签署上代码,交还给欧笏,宣读了一遍诏书,也算是正式宣判完毕。在经过参议院审核后,才正式发生效力,正本将交给吴三桂,按照诏书其将被驱逐至中原。

    处理完这里的事情,欧阳轩又在军部召集三五四师、三七〇师布置了一番江防,与五日后回到长安。那封诏书不出意外的获得了通过,吴三桂与公元一六四一年,五月按照各自的意愿被从渤海郡驱逐出境,吴三桂的妻子陆风和三岁的幼子选择了离婚,留在了华夏,接手了吴氏在蓬莱郡的家产。

    回到长安,欧阳轩也是心乱得很,江南并不是欧阳轩所要的,之所以众议院通过决议,欧阳轩还是了解的。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商业领地,江南之地出于一个缓冲区,水陆交通发达。从这么多年的观察他们也看到了中原在儒家理学统治下的人口优势,在嘉靖年间,整个中原人口达到了亿人。也正是这庞大的人口,在天灾面前,快速耗尽了物资储备,加剧了明王朝的灭亡。

    就在欧阳轩看着那台平板电脑发呆时,欧笏来报:“陛下明王朝残余四王及其海军将领现正与蓬莱郡蓬莱县海港,请求与华夏避难。请陛下示下”。

    “来的正好,朕还为此发愁。这江南之地可是有了主。传令将他们送至苏州,由那些明王朝残余势力自行推举明王,当地正在集中学习百姓,想避难华夏者,全部按最初方案执行”。“诺!”。

    靖王朱常瀛、潞王朱常淓、福王朱由嵩、益王朱慈炲四个明王朝最后的王爷,先后与公元一六四一年七月,被送至了苏州,明王朝残余势力相继通过华夏中原西部边关外的十公里红线区到达了江南,一部分通过蓬莱郡边关红线区到达海州,乘船出海抵达了江南。史可法、钱谦益、卢九德、马士英等人先后带着各自的残臣、残兵抵达了江南,一直躲在大别山避难的明王朝江南势力相继度过长江。一时间江南之地再次风起云涌,原来的难民只有不到三百万人选择了避难华夏,其余人全部留在了江南,同意继续做明王朝的臣民,前前后后从江淮通过华夏战舰避难江南的人数也达到了两千余万。

    四个王爷经过激烈的内斗,最终由辈分较高的朱由嵩做了皇帝,其他三个王也被缉拿下狱。史可法因从龙之功,封为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在江北的张献忠眼见着江南再次恢复了生机,在江北实在无可劫掠的情况下,目标再次指向了江南。华夏边防军却悄悄地隐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