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校尉你嘴上就不能留个把门的,不说我是不是难受,要不要再回教导营训练训练”,赵亮一脸笑开花的表情高声道。

    “见过夫人,赵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夫人来了也不提前说声。要是弟兄们招待不周,外面那帮侍卫还不得扒了我的皮。来人,快点沏茶。夫人请”,校尉很恭敬的做了个请的手势,将李淑宁让到了一处山水亭中。

    “真没想到这里还有这样一番美景,赵将军这里是何处?难不成也是与地下?”

    赵亮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吹着假山上流下的瀑布造成的凉风说道:“这里是主公亲军驻地,若是主公与外面有样,这些将士将是主公的最后依靠”,赵亮赶紧解释道,他可不敢实说。

    “回夫人,我等即是在这里为主公守护仓储粮草,主公需时,再与外面施展伸手。这里只是驻地而”。校尉补充道。

    “哦,真没想到,夫君还有如此阵仗,若不是得了夏王真传,哪里有如此之富”,赵亮和校尉相视而笑,皆是不语。

    等出了山洞,李淑宁宛如做梦一般,将来此要办之事忘了个精光。拿着宝物,快马加鞭的回了山庄,发簪玉佩一应装饰上,在镜子前美了美,觉得差不多了,才带着两支透明的蓝陶瓷凤皇杯,安排仪仗前往长安大兴宫。百里的路,本是一个时辰即可到达,但这次却走了一天,一路上看到秦王长公主仪仗的百姓无不跪拜盈道,知道三娘将军酷爱美食,很多人都送上了精心制作的美食,就这样走走停停,长安城中的百姓更加热情,无论贫富皆于路边行跪拜大礼,高呼“秦王长公主安康”,直到到了大兴宫道边依然有人行跪拜大礼。包括宫中的黄门对这位秦王长公主也是礼敬有加,这些人若不是李淑宁保全,攻下长安之时恐怕也将受灭顶之灾,就为这这些黄门也是死心塌地为李淑宁服务。当时李淑宁攻下长安时,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全城百姓无不感恩三娘将军,当百姓把心中的怨气撒向大兴宫时,李淑宁力劝下,百姓才得以放过宫里的黄门和代王杨侑。

    “父皇可在宫中?”。

    “回长公主,陛下正在武德殿,与朝臣议事。是否需要洒家通传?”,引路的黄门回道。

    “嗯,速去通传,以后这门可出不得了,百里路走了一天”。“遵命,洒家这就去通传,百姓敬重秦王长公主才有此为”。说完黄门转身向武德殿跑去。

    李渊正忙于起草《田赋志》和《科举制》,完全按照欧阳轩给的那本书中记载的乱世治国方略所制定,正在和萧瑀、陈叔达、李纲等人商议具体细节。虽然原隋朝官员对这个制度极力反对,但架不住李渊的强势,在上的强压之下,不得不执行,只是再具体细节上想做些改动,但原来的方案太过完美,没有漏洞可用。对于官员采用科举,隋朝时就用过,但不理想,很多都由世家豪族控制,而欧阳轩所用的科举制度是经过自己在华夏国实践基础上而制,完全断绝了世家豪族的垄断。这也是这些隋朝老臣着重反对的,争论了一天,都是站在世家豪族的立场上竭力阻挠,甚至搬出了孔孟之道。渐渐地李渊觉得赵亮的话越来越有道理,心里渐渐地也有了打算。争论了一天,最后毫无结果,正在准备挑灯夜战之时,先是京城观风使递上了一封奏疏,接着黄门通传:秦王长公主晋见。

    李渊迅速的看了一眼奏疏,下令此事搁置,明日早朝再议,传秦王长公主上殿。李淑宁的仪仗刚至武德殿,正好碰上刚从武德殿出来的朝臣,刚刚从车架上走下来的李淑宁头上的五彩莹玉凤皇发簪在昏暗的光线下熠熠生辉,让这些朝臣不免起了他心。李淑宁很大方上前行了一个晚辈礼:“淑宁见过各位叔叔!”。“见过秦王长公主殿下!”,众人也只能回礼,言不由心说着客套话。李淑宁微微一笑,大方的在众人瞩目中进了武德殿。赵亮派的五名侍卫一身黑夹克装,手持突击步枪,腿上插着短刀,黑色的立沿长舌帽,耳朵上都挂着耳麦,看上去异常的精神。宫中仪仗行走,佩剑上殿这是李渊赐予李淑宁的权利。对于这个朝臣一点意见也没有,谁让人家立有盖世功勋,如今除了河东,太原,其他地方都是人家打下的,麾下的精兵也成了如今唐军的主力。

    李淑宁和李渊在武德殿谈了足足一夜,外人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就连记录起居注的官员也被拒之门外。直到第二日小朝会,李淑宁破天荒的出现在了朝堂之上,一上来李渊就下了四道令人震惊的诏书。第一道诏书即是重新修建宫殿,所需财物皆由秦王长公主负责,第二重修长安城,所需钱物依旧由李淑宁出,长安百姓需配合修建,第三道诏书则是全国内免除徭役五年,改为雇佣,各级府衙所需钱粮依旧由秦王长公主负责。同时免去了萧瑀、陈叔达、李纲等等一些前隋官员,而且是一免到底,直接贬为庶民,同时下了第四道诏书,成立太学院,在全国范围内征招能人异士,无论贫贱富贵,只要通过太学院初试和皇帝殿试,即可根据个人能力任职,为乱世时选拔人才临时措施,天下平定时,即实行科举制。堂上众人看着头戴五彩凤簪的李淑宁,那威严的气势,顿时让他们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即使是被免职的官员,也都哑口无言。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们只能选择退缩。至于能否东山再起,则是要看这个实力影响的持久力。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渊和太子李建成都很依赖这个手握重兵的亲王长公主。原以为会继续争吵鸣冤的小朝会,居然在悄无声息的结束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选拔考核官员,这次坐镇主考的就是李淑宁,无论贵贱、地域皆可参加初试。短短的一个月得到消息的关中、太原、北地、关内等地来此应试的人员多达万余人。在城南校场搭了一个临时考场,分为文武两个考场,文考题目有四,都是欧阳轩根据自己的经验出的题目,包括施政、律法、思维能力和文学四个方面,武考有五科,包括行军步阵、兵法、战例演练、战略思维和搏杀竞技等五个方面,前四个方面都是纸上作答,后一个就是比武大会,实行淘汰赛。根据名次列分数,一切都是由欧阳轩亲自设计的公式。

    经过十余天的初试,文科有百一十人过关,武科有五十三人过关,文科第一为河东人氏吴丘奎,第二为冀州魏征,第三为关中奴仆出身的张施粱,武科第一为幽州人氏秦琼,第二为徐世绩,第三为罗士信。按照事先安排,李渊用十天对这百六十三人逐一考校,文科中选择了九十四人入朝为官,吴丘奎任职礼部尚书,魏征任职御史大夫,张施粱任职太常卿。武科全取,暂时交由李淑宁节制管理,根据以后军功再有任用。

    余下未能考中的人员,在李淑宁的建议下,文科择其优者任职与关中各郡县,武科则全部交由李淑宁培训后与军中任职。正是这一次选贤任能的公开招人,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当欧阳轩看到这份名单时差点乐疯了,隋唐交替前期落魄的文人英雄几乎全在这里,欧阳轩重点圈了百余人,包括初试落榜。文科无论是落榜还是考中的,欧阳轩请来坐镇胶东国黄庭忠对这些人进行洗脑式教育,让他们成为真正改变大唐命运的肱骨之臣。至于武科,欧阳轩将参与武科考试的全部三千余人集中在咸阳南城外的一处军营,由白狼队负责对这些人进行军事培训和技能训练。这些人中除了罗士信、秦琼、徐世绩、还有单雄信、程知节等隋唐交替时期的名人,这次招揽贤才正好赶上一些落魄的士人、武将因为前主无德或者战败而转投他处的交替时机,是欧阳轩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这些武将本身就有些根基,再加上专业化的训练和指导,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原有功底,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专用的搏杀术。整个训练包括基础体能、反应速度、应变能力等公共训练,还有针对个人的马步搏杀技能训练,量身打造兵器,每人一匹上等汗血宝马,再有就是针对作战的战略、战术、兵法、战阵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为了增加个人威信,每天的训练李淑宁都和这些武将一起训练,同时给他们讲授他从欧阳轩那里学来的兵法、战略、战术,再由白狼队队员分批进行强化培训。

    士子的培训则是从治国理念、行政规律、社会学、法学、农事、科学思维、基础医学、军事战略、参军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和与武将一起参加基础体能、反应速度、应变能力等方面基础训练。正应了当年刘述的那句话:乱世出英雄,乱世出能人。

    随着训练的进行,欧阳轩逐渐发现这些人总是经常的出现一些四肢无力的疲劳症状,和白狼队多方调查,原来根源在食用盐上,看着这些人每天仅食用很少的盐,一些出身贫寒的士子武士甚至只用醋布作为盐的来源。按理说在这里学习训练衣食供应,都是由李渊派来的吏部负责,不应该出现少盐的事情。在去了厨房,欧阳轩才明白,盐的质量太差,杂质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他们也不敢多用,用多了容易出现中毒。

    以前欧阳轩在汉地一直也没把盐当回事,都是自己教授徒弟制取精盐,从市面上买的盐,经过加工即成了一种纯度很高的精盐,而当年这种技艺随着徒弟的步入社会,在景帝和武帝乃至新莽时都是广为流传的技艺,而如今因为战乱、胡人屠杀,导致技艺失传。不得已欧阳轩从市井间买了十多名孤儿,手把手地将食盐精炼技术再一次倾囊传授。欧阳轩在自己通过飞碟勘探的矿藏地图上寻找关中附近盐矿,目光锁定在了梁师都占领的朔方、雕阴二郡(即今天的榆林地区)。给赵亮下令对薛举让速战速决,从安定郡出兵梁师都侧翼,与李神通两下呼应,与年内解决梁师都。由李淑宁将利害关系和盐矿信息告知了李渊,当李渊知道北方还有个巨大盐矿之时,腾地从位子上站了起来,下令由李淑宁领麾下精兵及新招募的武将,从韩城出兵与东侧征讨梁师都。

    公元六一八年四月杨广被宇文化及缢死于江都,然寻其尸首与家眷时,却了无踪迹。公元六一八年七月李淑宁点齐五万精锐娘子军带着训练了三个月的武将组成的训导营兵出韩城沿着黄河向北进军。薛举让在赵亮现代化的火器打击之下,只用了三个月全军覆没,薛举让被赵亮斩与安定城下,其部将尽皆被斩杀。赵亮没有按照原来的方案从安定进军梁师都,而是攻下由突厥人把守的三水关,沿着华夏当年修建的长城向东从背后斩断了梁师都与突厥人的联系。因为畏惧欧阳轩,突厥人在看到火器的那一刻选择了后退三百里,退守河套平原。赵亮在火器协助下,兵进甚速,在李淑宁与梁师都部将贺遂交战与黄河岸边时,赵亮已攻克朔方,正挥师南下,在雕阴辉水入黄河分水处,与梁师都主力决战,赵亮一马当先枪挑梁师都部将索州、辛獠儿、冯端、重伤李正宝,梁师都主力溃散而逃。公元六一八年十月,北地第一场大雪来临时,李淑宁、赵亮、李神通将梁师都困于雕阴郡治所延安,再补充了防寒衣物后,三下合力攻克延安,梁师都被秦琼挑落马下,其侄梁洛仁被单雄信擒获,至此大唐北方西方已定,三军班师回长安,路过欧阳轩标定的湖盐矿时,每名士卒每人背了二十斤的盐,大胜而归。

    李渊与玄武门亲迎凯旋之师,根据各自战功出征将领各有封赏,封国公十一人,县公三十三人,侯爵近百人,秦琼、单雄信、程知节都被封了国公,对李淑宁更加死心塌地。赵亮被封韩国公紫光禄大夫,领兵部尚书。在欧阳轩安排下将赵亮家眷通过天水郡接到了长安,赵亮也成了即唐德、黄庭忠之后的第三个在中原任职的羽林将领。

    进军河北的李世民开始也很顺利,在灵丘被窦建德打得大败,八万兵马近乎全军覆没,李世民在众将力保下才得以逃命,向正在洛阳城外与王世充对峙的李建成求救。战报转到了李渊手中,不得已公元六一九年二月,李渊任李淑宁为长安留守,统领朝政。自己带着已经培训了大半年的秦琼、单雄信、程知节等人,点齐十万兵马以秦琼为先锋,公孙誊为副先锋,徐世绩为参军愈加亲征窦建德。兵至函谷关,得知刘武周趁李世民兵败,兵犯太原,李元吉大败,兵锋直指龙门关。李渊再次下令李淑宁领麾下娘子军挥兵背上龙门关,征讨刘武周,将长安留守事务交于败退至长安的李元吉,由魏征总领朝政。

    李淑宁在接到诏书时,正在好生安慰兵败的李元吉,接到诏书,李淑宁也不敢耽误,点齐兵马,以赵亮为先锋,直取龙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