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端午节快乐!亲人聚会有点忙。所有昨天少更一章今天也略作休息。难得有陪陪父母家人的机会大家见谅啦!

    十八万吐蕃大军被冲杀而来的飞龙骑明显分割成了两部分。之前投入攻城战的前军自然是无法逃脱。赤松德赞跑得够快在唐军形成合围分割之前就已经跑到了后军。他带着十余万人紧急朝东北方向撤退。吐蕃人的营寨长达数十里后军蒙受的冲击还不是很大。其实以吐蕃人现在的兵力状况要翻身再战反扑也不是完全没有胜算。只不过久经沙场老谋深算的赤松德赞明白一个道理。现在吐蕃大军的气势完全落了下风想要生硬的扳回战局必定要付出数倍的代价这是极不划算的。而且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的军粮不多了。顶得了现在一时但绝对无法长久的支撑。维州无法拿下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现在他最想要做到的是最大程度的保存实力。

    所以战场上出现了颇为诡异的一幕:七八万疲惫不堪的唐军将十余万吐蕃人打跑了。而且他们还留下了一支尾巴——约有四五万吐蕃残兵陷落在唐军的包围圈里。

    赤松德赞使了一招壁虎惯用的手段——断尾逃生。舍弃了四五万大军拖住凶猛的唐军为大部撤离赢取时间。

    维州以北到乌蒙山一带数十里的大战场上鏖战不休。陷落在包围圈中的吐蕃人绝望的做出了最后的抵抗。飞龙骑这支生力军飞快的抢先完成了合围将这四五万人马圈了起来只待剿杀。李世民给高固下令让他与野诗良辅一定要严防死堵大金川峡谷与乌蒙南麓的缺口绝不能让一个吐蕃人再从这里逃走。与此同时。马勋与异牟寻率领的步兵联军快地赶杀了过来。四五万柄大刀开始了一场大屠杀。

    战局基本稳定李世民这才没有亲自冲锋陷陷阵了。他已经到了乌蒙山的半山腰居高凭下的审视着整个大战场。

    方圆数十里的大战场上没有一个火把。因为所有人都是天黑之前开始战斗根本没有作出夜战的准备。半空中重云密布阴风怒号。星月无光。在半山腰上也看不清什么状况。李世民只得连连派出身边的斥侯哨探不断打探战阵中的消息。

    已是深夜时分乌蒙山中寒气逼人。冲杀了一整天所有地衣襟都被汗透了好几次。李世民站在那里不禁时时的哆嗦。在他身旁。墨衣早已是冻得嘴唇紫紧紧的裹住了战袍。李世民让人升起了几处大火堆这才好歹暖和了一些。这个时候他身上负的几处伤又有些疼了。检视一下身上胸前、腹间有明光胸甲保护要害未尝受伤。可是肩膀、手臂、大腿和背后。都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十几处伤疤。背后更是还有一根箭簇穿透了铠甲插在肉里。好在有战袍和铠甲挡去了大半力道只是没入了一部份并没伤及筋脉骨骼。厮杀冲动地时候倒没感觉这些伤有多疼。这时平静下来才感觉有些疼痛难忍。一路看中文网

    李世民艰难的卸下了铠甲找来了军中的军医将伤口做了一下临时包扎处理。也是万幸那些刀箭并没有粹毒也没有伤及到任何要害。大大小小的包扎了十几处感觉整个人那被捆成了棕子一般。墨衣早就就泪流满面几乎成了一个泪人可她又不敢哭出声来更不敢亲眼去看汉王身上的伤口。只能躲到了一边悄悄地掉泪。

    不久以后。派出去的各路斥侯回报消息说赤松德赞率领大部分吐蕃兵马已经沿乌蒙山东麓急撤退任何粮草辎重都没有携带走得极快。被包围在阵中的吐蕃兵马。约有五万人。

    收到这个消息李世民不由得就皱起也眉头:赤松德赞。还真是个心狠手辣地大枭雄!他居然置自己的五万大军于不顾率领大部份人逃命去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现在仍然有十万大军。要是让他回到吐谷浑一带休整好了兵马到时候仍然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可是李世民也很清楚仗打到这份上已经是能够堪称奇迹了!唐军用不怕死不要命的打法跟赤松德赞火拼了一场赢了一场不可能赢得的惨烈胜利。现在唐军已经是身衰力竭强弩之末。要再转追击百里去踢赤松德赞的屁股显然是不明智的。

    李世民重新披上了战甲让斥侯去传令各军尽快剿灭包围圈中的吐蕃兵马然后撤回维州。

    胜是胜了可这是一场代价极大地惨胜。典型的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一战后赤松德赞固然是颜面尽失大伤元气唐军也同样是伤筋动骨并不见得比他好过多少。

    大战仍在进行。阵中的所有人几乎都已经到了虚脱的边缘。连生猛的飞龙骑在激战了二个多时辰以后也纷纷气喘如牛。吐蕃人被剿杀过半仍然还有二三万人在负隅顽抗。而赤松德赞则是已经逃到了数十里开外完全摆脱了唐军地攻击范围。

    正当战局胶着时又一股唐军大吼着冲杀了进来。武元衡大胆的将维州城中地一两万守城步兵抽调了大半出来参加围歼战。这一万多人可就来得及时了。他们全是体力充沛的生力军对付崩溃边缘的吐蕃残兵简直可以以一挡十。

    得到援军到来的消息李世民暗自吁了一口气。虽然这场围歼战没了什么大的悬念但是越快越早的完成自己就能越少一些损失。武元衡的确是一个冷静而又有胆气的人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决断下来的。毕竟现在战局还不是太明朗维州的防务仍然重要。

    天露微明凌晨时分。这一场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几万具残骸横尸战场。最后的近万名吐蕃士兵在精神崩溃之下无奈投降。

    大金川地怒涛。完全变成了赤红色。无数的尸体被扔到了河里几乎就要阻断了水流。乌蒙山的每一寸草木土地全被鲜血浸染。半空中浓厚的血腥味笼罩一切。风吹起来几乎就能看到半空都是一阵蒙蒙的血汽在蒸腾。

    没有人欢呼。因为只要是参加了这一场大战的人几乎都已经是麻木。胜败已经无足轻重。入眼所见都是仇人与兄弟的尸体。死亡与血腥。让每个人地精神都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天色终于大亮一轮红日从东方跃出撒下万道金光。朝阳的光辉映到了李世民残缺的黄金战甲之上折射出凌厉与耀眼的光芒。

    这是一场得之不易、梦寐以求地巨大胜利。可是李世民几乎没有感觉到一丝的欢喜。

    几万具尸体。冰冷的躺在他的眼前他的脚下。放眼望去数十里大战场上死气沉沉血海尸山。每个人地心头。都像是被一场大石板给压住了几乎就要喘不过气来。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平缓着自己的心情。毕竟是身经百战。他清楚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虚脱、盲目和麻木。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会让更多幸存下来地人从此心有余悸。但与此同时凡是经历了这场巨大战役的战士从体格到胆魄都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烈火粹炼。

    成了真正合格的军人与勇士。

    剑川军浴火重生。从此成了真正的铁血悍师!

    青骓马休息了整整半夜总算是回复了一些精气神。李世民又翻身骑上了他重披那领支离破碎的战袍打着同样残破、凌乱、满是血污的李字帅旗走下了乌蒙山半山腰。出现在了战阵中。

    一万多余吐蕃俘虏全被绑了个结实。圈在了一起。他们个个瘫坐在地上低压着头比死人还要死气沉沉。

    最后赶来的参战地维州城步兵正在清理战场救助伤员。飞龙骑、蛮兵联军与李世民手下的兵马则是完全虚脱正在缓步朝维州城撤离。

    那些挺着长枪、提着大刀年押俘虏的唐军个个脸上怒气充盈。李世民刚刚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历来军纪肃严的唐军居然集休狂怒地吼叫:“殿下下令吧!”

    “杀光这群杂碎!”

    巨大的声浪层层袭卷而来。正在撤退地唐军将士们纷纷惊愕的看向这边。他们心中的愤怒再次被勾起——玄门关前被无辜斩杀的三千汉人的鲜血重新出现在了他们眼前。

    许多拄着刀枪缓步艰难行走的唐军瞬间又有了莫可名状的力量。他们大步奔了回来将战俘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一齐大声呼喊“杀光他们!杀了他们!”

    李世民面色冷峻骑在马上静静的看着群情激昂的士兵。他清楚的知道连续数月的战役数万人丧命的大决战让所有人的心中积压了太多的压力。这种压力足以让人崩溃与狂暴。谁也不能保证今天所谓的凯旋之后军中会不会生营啸。因为愤怒与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已经积压得太深太深而且从来没有泄出来过。

    要宣泄这种压力与恐惧方法无外乎几种。一是请军妓来帮忙让这些男人舒缓压力放松神经。就现在这种情况来看这显然是难以办到的。虽然唐军军中默认可以狎妓但自从李世民入蜀后大力打击花酒猥妓的靡靡风气剑川军中也明令禁止了这一做法蜀中妓子也变得极少了。另外一个法子就是杀戮……用杀戮与掠夺来让战士们缓解压力与愤怒!

    怒吼声越来越大排山倒海。将李世民身边的那一面残破的李字帅旗都吹得鼓动飞扬起来。

    野诗良辅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浑身上下鲜血横流插了六七根断箭在身上。新旧的鲜血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同颜色的残渍连头都因淋满了鲜血而变得根根竖起。

    乍眼一眼简直就是一个血池里冲出来的吃人怪兽!

    野诗良辅跳下马来扔了铁棒就跑到李世民马前。这个粗莽如牛的汉子冲着李世民的马就跪倒了下去声如巨雷的号哭道:“殿下下令吧!杀了这群***为无辜被屠的汉人百姓报仇哇!”说罢就用他的大黑头在地上砰砰砰的磕起头来。

    所有唐军全部跪下一起磕头——

    “殿下下令吧!”

    李世民跳落下马来将野诗良辅扶住拉了起来。

    看着他身上仍然在流着鲜血的伤口和插在皮肉里的残箭听着数万唐军将士震耳欲聋的狂吼声李世民的心都在惊颤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猛然扬起手来:“杀!!!——”

    “杀!!!——所有人同时欢呼一般的怒吼起来。

    被圈在人群人的吐蕃俘虏出了一阵歇斯底里的惨叫!

    无数的刀枪箭矢朝他们扑面而去。

    狂暴的唐军将士开始了近乎于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野诗良辅眼泪横流赤手空拳的冲进了俘虏堆里。将一名吐蕃俘虏生生的举过了头顶大声怒吼的从半空中狠狠砸了下来。

    脑浆迸裂、粉身碎骨!

    那名吐蕃俘虏惨烈的大叫、疯狂的抽搐。野诗良辅大步上前对着他的头胪死命的连连踩踏几乎就要将那颗人头踩成了面饼。

    墨衣终于忍不住跑到一边恶心恶胆的呕吐起来。

    李世民的眼角也是一阵抽搐感觉一阵触目惊心。现在的唐军哪里还像是纪律严明的王师……简直都成了患上失心疯的暴徒、狂人!

    这就是战争。(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qidiannet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