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浩,你举荐的这两个人嘛……”

    荀彧轻捋清须,轻轻点头沉吟道:“此二子虽然年纪尚轻,但以吾观之各有其可取之处。6子真(6信)谦谨沉稳,处事稳健而不妄动,颇有少年老成之态,兼之勤奋好学,且追随了你数年得你亲自教导,对民事颇有其长,所欠者不过是历练而已。如今先为一小吏增其阅历,至弱冠之年必可成为一方良吏;至于6子良(6诚)嘛,他平日里的嬉闹之心到是与你有些相像……”

    说着荀彧便瞪了6仁一眼,意思是这就是典型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6仁都把别人6诚给带坏了:“不过我观此子平日里虽喜嬉闹,但目光深沉,有坚韧不屈之态。此外还有一点我注意到,就是6子良自为县尉以来,萌县虽无战事之扰,但是他整顿兵甲、修补城墙、巡警乡里,亦或是率吏兵修缮水利、护送萌县钱粮赀货到许都等等诸事,无不进退得法。我亦曾有意的试问于他,觉他胸中颇晓军事,有统御之才……”

    “啥!?”6仁的眼睛顿时瞪得老大,惊呀之情溢于言表:“诚小子有统御之才?没搞错吧?他今年才刚刚十六岁,冠礼还是开春的时候我给他行的呐……哦哦哦,我是说子良到我身边不过两年多些,在跟随于我之前只是甄……啊啊,是个破败人家的遗孤(6诚是甄氏的私生子的事差点说出来了),靠乞讨野盗为生。一直以来我也没听他说过有学习兵书战策什么的,荀公你怎么说他有统御之才呢?”

    荀彧摆了摆手道:“有些人身上的才干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只需稍加点拨指引便可有所成,这6子良便是如此了。”

    6仁哑然心道:“天份?怎么我就没有带兵打仗的天份?靠哦!”

    荀彧接着道:“话虽如此,但6子良仍需多读兵书、多晓事理方能以长其统御之能,所以我赠了两卷兵书给他,希望他能用心参读。彼若能学有所成,我到想在合适的时候举荐他在主公帐下试统军兵,用以为将。”

    6仁哑然,心说这方面的事看来不用我费什么心了——本来按6仁的打算,对6诚、6信的官职也不要求太高,大概混到个都尉、校尉什么的,能够立下些功劳苦劳,然后借此来保证许昌6、糜两氏的平安也就行了。可是6诚与6信年纪轻轻的就能得到荀彧这样的评价……6仁知道荀彧一生知人识人、举贤任能那是出了名的(眼力??),现在荀彧这么说那就多半错不了。也就说,6仁可能在最后的一年里连路都不用帮诚、信铺什么,只要这两小子认认真真的做事就行。因为曹操一向赏罚分明,事情做好了的人就绝对不会亏待。而6仁还能给诚、信留下点什么“金手指”之类的东西,相信也会对二人以后的仕途大有帮助。

    他在这里张大了嘴巴哑然无语,荀彧见状笑而问道:“义浩,你举荐你身边的两个小子为官,而且还都是在萌县,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在里面?”

    6仁回过神来,赶紧的点了点头道:“我也希望这两小子能够成才嘛。”

    “成才?”荀彧面色当即一沉:“6义浩,最该成才的人应该是你——”

    6仁赶紧摆手道:“我再加把劲说不定都能混上九卿了,这还不算成才?所以请荀公你在这口舌之上就饶了我吧。哦对了,差点忘了正经事。”

    说着探手入怀,取出了两本线装的纸制手抄本给荀彧道:“我随军归还许都时不是在路上现了一片盐田吗?不知现在那里修建得如何了?”

    荀彧随口应了一声还不错,注意力就集中到了这两本纸制手抄本上,奇道:“义浩,这是……”

    “哦,这是如何挖掘、提炼矿盐的文献。矿盐不同于海盐,一般情况下可能会带有轻微的毒性,要在煮盐工艺上稍加改进,去除掉这些毒性才行。”

    荀彧接过手抄本翻开细看,见上面记载着有关矿盐的挖掘、选取、提纯等等的资料,此外还有不少工艺、器械的工本图样,于是便点头赞许道:“义浩,真想不到你对制盐一事也这般精熟。还有你在萌县命工匠打制的铁器亦属上乘……水、粮、盐、铁,你都颇有建树,看来这大司农一职还真是非你莫属啊!”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太农令,至汉武帝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o4年)更名为大司农,为三公之下的九卿之一。两汉时期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只是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渐渐分散,变得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不过在6仁现在所处的时间点上,大司农一职的职权范围仍然是很广的。

    6仁心说屁啦!我这是转抄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只不过加上了一些合适的现代化学知识在里面而已。要是没记错的话,矿盐在现代是属于工业用盐,一般是不能作为食用盐的,不过在古代这个物资相对贫乏的时代就将就将就吧。

    不过荀彧的注意力似乎并没有在手抄本所记载的制盐工艺上,而是翻来覆去的细看这两本纸制手抄本的质地:“义浩,我见这两卷书物纸质尚新,墨迹亦鲜,想来并非古籍,应是你于不久前制成之物吧?那这些良纸你是从何处得来的?”

    6仁一楞神:“我在萌县的时候自己花钱找了人帮我做的啊。”

    荀彧神色略微一变,复问道:“怎么你知道如何造良纸吗?”

    “造这种良纸又不算太难,就是工艺上稍稍复杂一点而已嘛!”

    荀彧脸色再变,睁圆了一双眼睛瞪住6仁道:“百余年前蔡伦制成良纸,可是自桓、灵二帝以来,天下祸乱不断,旧有的匠人大多亡殒。后董卓乱朝,宫中典藏几乎尽毁,可以说在中原一带再无会造良纸之人……哦对了,你是从江东吴郡流浪至此的。”

    换到6仁哑然心道:“不会吧?听荀彧这话的意思是说在这一时期,长江以北的地区已经没有了造纸业,这到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其实蔡伦制成良纸是在公元1o5年左右,而稍迟一些就进入了东汉的衰败期,再加上蔡伦是宫庭内员(据说是宦官?),知识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这改良了的造纸术还没有来得及真正的普及下去就天下大乱了。而天下一乱,百姓们民不聊生,肚子都吃不饱的,谁又会有心思去造纸?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造纸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因此直到三国末期,文字的载体仍是以竹简、字帛为主。造纸业真正展起来那还是三分归晋以后的事。

    却见荀彧爱惜的抚摸着这两本手抄本,轻叹道:“好纸啊……义浩,我一向不向人求取何物,但你是否能给我一些这种良纸?”

    6仁哑然笑道:“荀公你要的话,回头我让萌县那里多送一些来就是了,这玩意儿真正做出来了又不值什么钱,工本比竹简都要低上许多。”

    荀彧轻轻点头:“你怎么会想起来造纸的?”

    6仁道:“荀公你应该知道我一有闲暇就想把自己所知之事编写成籍流传于世,后来觉竹简太过笨重,且文字载量有限,绘制图样什么的还多有不便,所以就想起了造纸。纸张轻便,书写便捷,装订成册的话文字载量亦大。这是我那里的纸造好还没多久,暂时只是让昭姬帮我较验、转抄了这两本出来而已。等再过一阵昭姬转抄好了其它文献我会再送来这里,请荀公命人抄录并择人而授。”

    荀彧是尚书令,主管的是天子的奏章及出纳,而图书秘籍的掌管本来应该是兰台属官御史中丞的事。不过因为御史中丞尚缺,所以暂时由荀彧这个现时点真正的内政大管家代行。听了这些话,荀彧点头微笑道:“此举到不失为利国利民之计。而昭姬在你身边帮你整理典籍,到也可说是才有所用矣!且有昭姬在家助你,你亦可以安心……”

    6仁笑着接上话道:“有昭姬帮我处理这些琐碎且烦心之事,我也可以安心任职为官嘛!”

    荀彧点头称是,6仁心中则在暗道:“行了!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嘿嘿,以前是想写完整却没条件写完整,现在则是故意的不写完整,关键的部份俺只口授给蔡琰,让蔡琰牢记在心,这样的话就只有蔡琰能补充完整我事先留下来的文献资料。到我闪人之后,曹操想富国强兵就不得不重视蔡琰,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蔡琰可是接上了我的班的哦!如此一来,不管是谁想动蔡琰的话就得考虑考虑他有没有那个份量,担不担得起这个责任!哎呀,我说蔡大美女啊,我对你已经够好了吧?连以后的事都帮你安排好了哎!那明天成亲之后,你是不是可以让我好好的一亲芳泽了呢?”

    想到这里6仁便笑了笑,而且还是周星星式的招牌奸笑,直笑得荀彧都有些看不下去了,6仁这才接着按自己事先安排好的步骤往下实施:“荀公,一开始你不是问我让子良与子真分任萌县县尉与县丞是不是别有他意吗?其实我是考虑到有很多有待试行之事得在萌县试行,若事能成则向其他郡县推广。像之前鸡鸭牛羊的大量圈养……”

    荀彧摆手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其实当初你举荐此二子的时候我就猜出来了,现在不过是向你问询确认而已。说起来你那小小萌县的东西还真不少啊!牛羊鸡鸭供给许都已逾一年,许都因此而肉食价平,而百姓得肉食为补皆身强体壮获益良多,我现在都在打算把你萌县所行之事向其他郡县推广。而你欲行之事也不止这么一件两件,兼之你心性其实小心谨慎,若非试行之后确认的可行之事,你也不敢滥施妄为,所以需要萌县给你作试行之地。只是若安排他人新任为令恐怕会不按你的心意去做,所以你就让子良与子真分领县事,因为这俩小子会完完全全的听从你的安排,是也不是?”

    6仁大点其头道:“正是如此。荀公,我此举不会惹人非议吧?”

    荀彧道:“非议肯定是会有些的,不过你既然是在为百姓谋福,这些许的非议又何必挂在心上?远了不说……”说着荀彧晃了晃手中的纸制手抄本道:“我现在就很希望你能把这造纸术在完善之后再形成规模,取代笨重的竹简与昂贵的绢帛。想天下已大乱多时,至今民间贼盗盛行,皆因教化不足之故也。如今许都方宁,且百姓渐渐富足,正是大行教化之时,而此物看似寻常,但对教化百姓令之从善的帮助那可是非常之大的。”

    6仁心说行啊!你荀彧想得可真远!荀“眼力”果然名副其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