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船争出是官商

    十字门开向三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

    银钱堆满十三行

    这首古诗的作者已无从考证,描写的是清朝中后期时广州十三行的繁荣,道尽了那个时代的富奢,海外贸易的兴盛。

    广州十三行,最早设立于康熙年间,是清政府规定的对外贸易商行,代理海关征收关税,并且具有商品价格的定价权。

    到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再次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关闭了除粤海关之外的其它海关,规定全国的海外贸易口岸只设广州一地。而广州十三行就等于包办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可想而知,这里面的利益会有多少。当时的广州,是世界上数得着的世界贸易中心,广州的繁华是冠绝全国的。邻近广东的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有许多条商道通往广州,这些商道上来往着络绎不绝的商队和商品,每条商道上都有着几十万的搬运工人,整个南中国的商品都通过这些商道到达广州,出口海外,换回大量的白银。中国当时的出口商品主要是老三样:丝绸,茶叶,陶瓷。另外还有一些如漆器,刺绣,纸伞,国画等手工业商品,这些商品背后就是大量的农户和手工业者。所有这些人和商品构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的顶端就是广州十三行。

    权力滋生腐败,垄断产生暴利。站在产业链顶端的广州十三行,就产生了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潘振承,十九世纪的世界首富-伍秉签。

    明清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贸易顺差,就是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银输入中国。直到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了鸦片,且鸦片的输入量是逐年增加,英国人终于用它终止了中国的贸易顺差,白银开始流出中国,清朝政府坐不住了,于是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后,割地赔款,另外就是增开了五口通商,废除了广州十三行的垄断地位,十三行逐步走向没落。上海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更受洋商和洋人的重视,贸易量逐年增加,渐渐的超过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中心。

    1.伍秉鉴的怡和行,

    2.卢继光的广利行,

    3.潘绍光的同孚行,

    4.谢有仁的东兴行,

    5.梁亟禧的天宝行,

    6.严启昌的兴泰行,

    7.潘文涛的中和行,

    8.马佐良的顺泰行,

    9.潘文海的仁和行,

    10.吴天垣的同顺行,

    11.易元昌的学泰行,

    12.罗福泰的东昌行,

    13.容有光的安昌行。

    这是清朝后期广州十三行的名单,其实总数不止十三家,这十三家是其中的代表和佼佼者,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大佬,富可敌国,在中国的外贸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