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整个大明朝,周星对谁最熟悉,第一个肯定是朱元璋,开国皇帝都是被历史书重点照顾的对象。

    第二个是朱棣,因为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让他向往,让他惋惜。

    第三个就是这个方孝孺了,因为“诛十族”。

    方孝孺很有才,相当有才。姚广孝曾经在方孝孺被杀之后说过“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这样的话。

    方孝孺的才学,从姚广孝的评价中可见一斑。

    看着这些人出口成章,周星再次真心实意地感受到,逛青楼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不是说土豪暴发户就能混得开的。

    这里是文青的天下。当年柳永穷得裤子都没得穿了,就因为有才,被各大头牌包/养,那才是我辈楷模。

    在文人的世界里面,特权是没有用的,才学是唯一衡量的标准。

    如果朱高煦想要在今天晚上一亲芳泽,唯一的机会就是做一首诗,一篇文章,甚至是几句妙语,然后引起唐姑娘的注意,被唐姑娘选中。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里人数众多,方孝孺的诗文转眼之间就传遍了。眼看着就要夺了今天的头名了,朱高煦那是急得跳脚,催促周星道:“快些给我想出一首诗来,快……”

    周星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也很郁闷。这诗词最鼎盛的是唐宋,可唐宋的名篇,在场的学子哪个没听过?哪个不精通?

    因此,只能往明清的诗人身上招呼。可偏偏明清最出名的又是小说,哪里来的诗?总不能给人说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吧。

    本来,关于雪的诗,周星知道一首,正是那一首著名的“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篇没一个雪字,却字字句句写的全部是雪。可惜的是这一首诗是唐代的张打油写的,现在根本就不能抄。

    这张打油,生错了时代啊,你说他要是生在明清时期多好。

    “周星,赶快想……”

    所谓急中生智,这朱高煦不停地催促,还真让周星想到了一首诗,附在朱高煦耳边,如此这般一番。

    听完周星的诗,朱高煦不仅仅没感觉到惊喜,反而还诧异不已,惊疑不定道:“这能行?”

    周星道:“现在不是也没其他的办法了吗?要是再不来,恐怕就没机会了呀。”

    朱高煦虽然无可奈何,开口尚且有一线机会,不开口那就一点可能性也没有。

    不管这首诗水平如何,朱高煦总得“重在参与”一把。

    “好吧,那就这一首吧。”

    他咳嗽一声,高声道:“我这里也有一首诗,请唐姑娘品鉴。”

    大家都以为,今天的角逐已经结束了,夺魁的自然是方孝孺无疑,大家的羡慕嫉妒恨都已经准备好了。

    结果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半路又杀出了个程咬金来。

    无数目光朝朱高煦投了过来,发现是个十岁出头的少年,顿时生出轻视之心。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年纪轻轻的看过几本书,就想要一亲芳泽?还真是自不量力。”

    “这是哪家公子?如此自信的?用了这么长时间才想出来的话,本就落了下风。我要是他,我就选择闭嘴了。”

    议论之中,嘲讽居多。不过这朱高煦却是一点儿也没有退缩的意思,道:“我这首诗,名字就叫做《雪》。”

    他一开口,议论声便小了。大家都想听一听,这小子能吟出什么样的绝句,让他有勇气在这个时候还敢开口。

    “一片两片三四片。”朱高煦高声念出了第一句。

    “哈哈……”

    “笑死我了……”

    “这也是诗?”

    “来捣乱的吧……”

    朱高煦的第一句刚刚说完,在场的人,却纷纷绷不住,哄堂大笑起来。

    这能算是诗吗?打油诗也没有这么打油啊。

    原本还以为,这小子想这么久,能吟出什么绝妙的句子,结果这一开口,人设全部崩塌。原本大家还有一点期待的,这第一句就把所有的人的期待全部打破了。

    “小子,你还是不要念第二句了,就从第一句来说,你就输了。”一名老者“语重心长”地对朱高煦说。

    “公子,你说的这是雪吗?还是说枯叶?哈哈。”

    仅仅第一句,收获的不是喝彩,只有嘲笑和不屑。

    饶是朱高煦大心脏,面对这一边倒的评论,脸上也有些发烧。他有些责备地看向周星。

    周星却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注意到朱高煦的目光,索性扭头去看江面的画舫。

    要不,接下来的三句就不念了?朱高煦心中一个声音,对自己说。

    第一句就收获了无数鄙视,那后面几句,还不知道大家怎么嘲笑呢。

    要知道,接下来的两句,跟第一句都是同一个调调。

    就算是朱高煦脸皮厚,也扛不住大家的鄙视啊。

    但是,心中却有另一个声音在说:“反正已经开始了,为什么不继续呢?反正来都来了……”

    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有一个四字魔咒是永远绕不开的。只要有人对你说出这四个字,你就能中邪般地买票去最坑爹的景点、玩命爬上最艰险的山峰、吃下最难吃的餐馆饭菜……这四个字就是——来都来了。

    既然来都来了,那就念完吧,鄙视就鄙视,鄙视又不会掉一块肉。

    “五片六片七八片。”这是第二句,朱高煦是咬着牙说出来的。他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丁点自信了。

    这周星简直就是在坑我嘛,哼,等回去之后非得让他好看!除非他能够把西游故事后面的一次性说给我听,才能饶了他。

    毫不意外,这第二句再次引来嘲笑,而且嘲笑声比之前更大,更肆无忌惮。大家已经认定了,这小子就是来搞笑的。

    哪儿有这样写诗的呢?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你那两句,还不如我这两句呢。哈哈……”

    “有本事你下一句再来个九片十片十一片,那我就服你。”

    朱高煦感觉脸在发烧,连酝酿感情的心情也没有了,迅速念出了第三句:“九片十片十一片。”

    那个人发现自己居然猜中了朱高煦的第三句,顿时很得意,高声说道;“哈哈,我就说嘛,他第三句肯定就是这个。”

    另一个人笑道:“那你说他第四句是什么?难道是十二三四五六片吗?”

    “可笑,可笑。”

    “此子不过是来捣乱的,不用理会他。”张诚之前还以为,又从哪里冒出来个程咬金,结果朱高煦三句念完,他就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威胁了。

    反观方孝孺,脸上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绝对不会是来捣乱的,看他脸上认真的表情就知道。可为什么他要做这样的诗呢?很显然从这三句来看,毫无技巧可言,也太直白了一些。如果他想要取胜,就把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第四句。如果这第四句没有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他必输无疑。”

    方孝孺是没有见过朱高煦的。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枢的推荐,被朱元璋召见。后来,被仇家连带举发,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释放了他。现在洪武二十五年,他刚刚被朱元璋招进京城,还没任用呢。

    而朱高煦,则是生于北平,两人从没碰面过。

    大家都在嘲笑朱高煦的前面三句,而方孝孺则在期待着朱高煦的第四句。

    接连三句,朱高煦被大家给笑惨了。如果说换个脸皮薄的,换个没什么底气的人,直接第四句估计念都不会念了。

    但是朱高煦毕竟是朱高煦,虽然信心和底气全部被打击得见底了,可仍旧还留存了那么一点点厚脸皮。

    “还有第四句呢,小子,来你的第四句啊。”

    “别问啦,再来四十句也是这个样。”

    画舫之中,唐姑娘坐在软塌上,悠闲地喝着茶水,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

    在她的身边,梅兰竹菊四人持笔,将外面那些人写的诗全部记下来。

    “有几首了?”唐姑娘问道。

    “目前来说,已经有三首了。”陈梅说。

    “小姐,这个张公子是最快的。这方孝孺的立意最好,可这陈毅的诗却是最刚直。各有所长啊。”陈兰分析说。

    唐姑娘扫了一眼,并不为所动,道:“还有吗?”

    陈竹犹豫了一下,道:“还有一首,不过,那位公子却只念了三句。”

    “哪三句?”唐姑娘有些好奇地问道。

    陈竹欲言又止,最后鼓起勇气说道:“他这上面三句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

    听了这三句,不仅仅是唐姑娘,其他的几个丫鬟脸上也露出惊讶的表情。毕竟这三句,实在是有些胡扯,跟其他几首诗比起来,实在是有些不入流。

    “不用等了吧,我倒是觉得这个方孝孺的诗好,你们觉得呢?”陈菊说。这三句的半成品,实在是让人看不到希望啊。

    陈竹附和道:“我也觉得是,不过这张诚张公子的诗速度最快啊。”

    就在这个时候,大家听到了一句诗。

    “飞入梅花皆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