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台,我确实是王阳明啊,莫非兄台认识我?”

    王阳明看着王谦一脸呆滞,不解的问道。

    “认识认识,啊,不不不,不认识不认识。”

    王谦呆愣的神情仍未缓解,语无伦次。但心里却翻起了惊涛骇浪,若说王守仁这个名字或有重复,但是姓王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的,纵观上下五千年,仅此一位而已。王阳明是什么人?后世的他虽然不太精通历史,但也知道王阳明就是王守仁,因自号阳明子,亦称王阳明。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百家学术,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

    这坐在他面前的绝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牛人啊,其学说阳明学也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阳明学短短十几年传遍日本,朝鲜,东南亚,其传播之广可以想象。不仅如此,纵观历史,王守仁在军事上也有着过人的天赋,在王谦的记忆里,正德年间,江西宁王造反,王守仁仅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平定的了这场叛乱,直接抄了宁王朱宸濠的老家南昌。像他这种人,会打仗还会搞哲学,无论放到哪个年代,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啊。

    这是王谦穿越至此见到的第一个历史名人,故而心中无法平静,双眼放着光死死的盯着王守仁,像是在看什么宝物似的。

    王守仁被他盯得好不自在,便出言道:“公子?”

    闻言,王谦的思绪便被拉了回来,正想着该如何答复时,王守仁又开口道:

    “公子,实不相瞒,王某是前来接任永清县县令之职,看公子模样及穿着打扮,想来也不是寻常人家,适才见公子如此吃惊,想来是已经听说在下之名,王某敢问公子,是何方高人?”

    怪不得王守仁会出现在此,原来是来接任这永清县令之位的,王谦心里暗道。这时的王守仁还正值弱冠之年,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而普通的七品官,来日能成为大明朝乃至对后世都影响颇多的风云人物。

    王谦定了定神,收起了呆滞之色,拱手正声道:“不错,王先生的名字在下可是如雷贯耳,心学之道,不可谓不深奥,此次真不知是先生来接任这永清县县令之职,在下方才失态,烦请先生海量。”

    回想前世看过的一部电视剧,那电视剧简直是把正德黑的体无完肤。王谦依稀记得王守仁好像什么时候当过正德皇帝的老师,传授心学,以至于有学者分析,正德皇帝继位后那桀骜不驯放荡不羁我行我素的性格,和他眼前这货的心学教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哦?原来是这样,在下还真未想到公子也对心学也颇有研究,那敢问公子姓名?是在哪个衙门任职?”王守仁一挥折扇,问道。

    “在下姓王,单名一个谦,字…?”

    王谦眉宇一皱,来到这世上他还没有给自己起上一个字号,正想着要起一个什么字号好,脑海中便灵光一闪微笑道:

    “字九江,南直隶扬州人氏,现任职锦衣卫南镇抚司总旗官,隶属林永全林大人麾下。”

    既然想不出字号,那便以前世之名作为替代,从此之后,王谦也是王九江了。

    “原来是锦衣卫的总旗大人,王某真是失敬失敬呐。”

    王守仁正色道,他也没想到坐在他对面的这个年轻人,竟是锦衣卫的一名总旗官,对于王守仁来说,惊讶也是不小,只想道是朝廷哪位大员的公子,身无功名,年纪轻轻,官居七品。

    “哎,王先生,你千万别这样说,今日在这,你我相逢便是有缘,何不遵从本心,无需那般客套,咱们便以兄弟相称如何?”

    王谦一摆手道,眼前的这王守仁与小虎长得一模一样,他也心生好感,何况这位牛人也是纵观明朝三百年,也是数得上号的人物,故而王谦也有意结交。

    “兄台哪里话,王某固之所愿,不敢请尔罢了,哈哈,九江兄,幸会。”王守仁一拱手,笑答道。

    “哈哈,幸会,伯安兄。”

    …………

    两人在戏院中,交谈不止,或许是因为王守仁长得极像小虎的缘故,或许是两人就有注定的缘分,互相诉说了一番自己的生平往事,关系已然又近了一步。

    “早听说永清县原县令王贸王大人之子王谦是个满腹经纶的翩翩公子,今日王某得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啊,想不到九江兄年纪轻轻却已官居七品,这真是令为兄汗颜啊!”

    王守仁笑呵呵的说道,这一路言谈,他也认可了王谦此人,颇对他的胃口。

    “哪里哪里,伯安兄才是真正的人中龙凤,兄长虽为读书人,却能开硬弓,能驯烈马,年仅十五,便单骑千里,深入北元,与蒙古骑兵交手,这才让小弟钦佩不堪啊!”

    王谦也满是笑容,答道。

    “九江兄不也如此,呵呵,以一人之力,赤手空拳,打趴七个身怀绝艺的贼匪,武学之精,还能文能武,怪不得会让林永全大人如获至宝,一定要你加入锦衣卫,这才真正令为兄羡慕不已,有机会一定要向九江兄好好请教一番武学之道。”王守仁帮王谦添满了一碗茶,双眼满是欣赏之色。

    “我这一到,九江兄明日便要赶赴京城,这相聚不足一日,你我相谈还未尽兴,便要分开,实为让人不舍。”王守仁放下手中折扇,沉吟道。

    与王守仁交谈许久,王谦也觉得他是一个可交之人,最主要的心学之道,明心见性,只要遵从自己内心的良知,知行合一,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圣人,就连五百年后华夏大地上那个国家的主人,都提倡他的官员们学习心学。穿越而来的王谦在与王守仁一番谈话后,讲讲心学,原本浮动的内心都忽然感觉极为轻松,不愧是今后的一代圣人。

    想到这里,王谦也是颇为不舍,捶胸叹气道:“能与伯安兄相识,实在是我王九江的荣幸,还未好好请教一番,就要分别,小弟心中也实在舍不得。。”

    这话可是王谦可是出自于的真心,未来王守仁能与孔孟朱熹齐名,定是有他的独到之处,能与这样的人长期在一起,也是能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