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五十三章访苏(三)

    赫鲁晓夫对中国余怒未息,话里话外向黄历透lu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背后是中国在支持,力争将印度支那不稳定的原因全部归咎于中国。

    “作为亚共体的成员国,我们将负责任地帮助越南王国反抗侵略。”黄历说得很坚决,但脸上却依旧是云淡风清的样子,“请您,转告越南民主共和国,不要再挑衅我们对战争的容忍度。我们无意于改变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也无意于帮助越南王国谋求不该得到的利益,但也希望他们能正视现实。越南王国已经是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这是被联合国所承认的,任何想用武力改变这个事实都是失去理智的行为,将遭到强有力的反击。”

    赫鲁晓夫模棱两可的说道:“我想,他们会得到这个信息的。是否能够见效,我不能做乐观的估计。但总统先生应该知道,我国一向是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至于真正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好战的国家,那就不太好说了。”

    黄历轻轻点了点头,心中已经决定回去后尽快采取行动,给越南民主国一次沉重打击,即便不能彻底遏制,也要使其在一段时间里无力再挑衅,给越南王国赢得发展壮大的时间,并且为南洋联邦赢造一个平和安静的奥运会环境。

    送走了黄历,赫鲁晓夫自己一个人坐在屋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对释放鲍尔斯的优劣进行着仔细的分析。

    在国内,赫鲁晓夫是否很需要提高一下声望呢,回答是肯定的,他很需要用一次有力的外jiāo来冲淡人们对前一段时间改革的非议。当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改革的措施过于草率,也是赫鲁晓夫主动盲动所造成的恶果。

    首先在调整农业的过程中,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yu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就不顾苏联的条件如何,强行扩大yu米的种植面积。五三年,全苏的yu米播种面积只有三百五十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到六零年扩大为两千八百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这项规定导致了灾难xing的后果。因为yu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yu米经常结不了穗,使得很多农民消极抗拒,怨言极大。

    在五七年,赫鲁晓夫又突然提出,苏联的人均牛nǎi和黄油的产量将在1958年赶上美国,人均rou类产量将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这是一个颇欠考虑的口号。要达到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就要使苏联的rou类产量在三四年内增加近两倍。这对于缺乏饲料和大型畜牧设备的苏联来说,是很难办到的。

    结果不出所料,五八的畜牧业发展情况便很不理想,产量只增加了5%,而不是赫鲁晓夫要求的60%~70%。但是,这并没有使赫鲁晓夫头脑清醒过来。他不断对地方施加压力,要求各州采取果断措施,提高rou类产量。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家乡的梁赞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以种种nong虚作假的手段宣告“胜利完成”指标,并因此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但是,没过多久,骗局就被揭穿。拉季奥诺夫自杀身亡,也给赫鲁晓夫声誉上造成了很大打击。

    同样,在工业上的改革也并不让赫鲁晓夫满意。起初,赫鲁晓夫认为,放松中央控制会推动生产发展。但是,执行的结果,这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这次改革只不过把部n管理体制改为经济行政区管理体制,即由“条条”管理体制改为“块块”管理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没有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难以调动地方的积极xing。

    不仅如此,工业改革由于准备不足,由于没有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还引出了一系列问题。中央统一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矛盾重重,互相扯皮。这种情况对专业化大企业打击最大。过去它们只同上级一个主管部n打jiāo道就可以组织好本企业的生产,现在则需要同分属于不同经济委员会的众多企业打jiāo道,而且往往一个委员会就可以打luàn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专业化大工厂不得不生产过去可以很容易从其他州买到的零件。

    简政分权的做法失败,使赫鲁晓夫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改革方案。而就在此时,《国路》这本书重新进入了他的视线。以前他随便翻阅过目录,还有不屑一顾的心理,认为这不过是资产阶级为其政治、经济制度吹嘘的产物。但当他重新加以仔细阅读分析后,却发现并不完全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其中苏联篇中所指出的弊病是确实存在,而且是一针见血的。

    从改革之初,赫鲁晓夫便为自己的理论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名为“科学社会主义”。但名字很好,却一直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论作为改革的依据,这是赫鲁晓夫一直所头痛不已的事情。而在《国路》中,黄历所阐述的社会资本主义,却让赫鲁晓夫眼前一亮,感觉大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因此,在赫鲁晓夫的印象中,黄历也是改革派,一个是看到了目前社会主义制度的缺陷和弊端,一个是看到了现在资本主义制度隐含的危机,两人应该颇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心理上的认可,使赫鲁晓夫对黄历的好感大增,而且南洋联邦的迅速崛起,也使赫鲁晓夫既羡慕又嫉妒,觉得有必要向南洋联邦学习,学习其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经验,而暂时放弃他所想象的,要经过实践才能证明是否正确的改革政策。

    而在国际上,“冷战”开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对峙和斗争的主要场所是在中欧和远东地区,也就是说阵势始终摆在苏联的大n口。对此,苏联人,特别是赫鲁晓夫一直是愤愤不平的,决心寻找机会改变这种局面。

    但有了同美国争霸的**,却缺乏争霸的实力,因而赫鲁晓夫决定采取迂回战术,打缓和紧张的牌,在不触及美国重大利益的前提下,chā足到不属于西方势力范围的新独立国家,进行和平渗透。并且,趁此缓和的时间,大力发展,以便早日使苏联真正具备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实力和资格。

    或许黄总统说得对,想借鲍尔斯一事左右美国总统的选举是过于理想化了。赫鲁晓夫从国内改革想到国际冲突,再想到美国大选,头脑渐渐冷静下来。

    说实话,想在美国大选中打击尼克松捞取政治资本的想法,更多的还是赫鲁晓夫对尼克松的恶感。如果真从国家利益上考虑,谁当美国总统也不会把苏联当作朋友,这是肯定的事实;同样,谁当美国总统也不会令美苏关系继续恶化,因为现在两国关系已经到了那种“再坏能坏到哪去”的地步。

    释放鲍尔斯,首先是给了中间人黄历一个面子,在会谈中能得到一些西方的高级jing密的机器,甚至还可以提一些利益要求;其次,佐鲁道夫体面地、象英雄似的回到苏联,无疑将是自己外jiāo成功的一个典范,对冲淡改革不利给自己造成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最后,可以间接修复在巴黎高级会谈中与艾森豪威尔形成的个人关系上的障碍,艾森豪威尔的总统职位要到明年十月份才会卸任,在这多半年的时间里,应该还能捞到更多的利益。

    赫鲁晓夫想通了,他马上召来葛罗米柯夫又商议了一番,终于决定了明日会谈所要提出的条件。既然黄历把鲍尔斯的事情掺杂到会谈里想要进行一揽子解决,那就狮子大开口,多要些好处才是。

    ………………

    在晚宴上,赫鲁晓夫便将同意用鲍尔斯jiāo换佐鲁道夫的决定告诉了黄历,这使得酒宴的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准备这次宴会,黄历也是早有预谋的,不仅带来了几位名厨,连食材都随船运来。琳琅满目、香气扑鼻的中式菜肴使前来赴宴的苏联人差点连舌头都吃进肚子里,高度白酒更是让这些家伙垂涎yu滴,开怀畅饮。

    礼多人不怪,黄历在国内是禁止送礼的,但在外国,却不用担心**问题,倒变成了一次商品的公关行动。每个赴宴的宾客都奉送一个礼品盒,里面装着两瓶酒和四只真空包装的熟食酱rou。吃吧,喝吧,吃好了,喝好了,就得huā钱来买,还有将要在苏联开张的南洋商品专营店,占领市场不过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得到了好消息的黄历显得很高兴,他端着酒杯,在会场走动,与苏联高官们碰杯饮酒。他特别注意到了勃烈日涅夫,这个恭谨地、低调的家伙与赫鲁晓夫有相似之处,都是善于隐忍,都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都曾经不为竞争对手所看重,但最后的结果却会让人大吃一惊,更让他们的竞争对手后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