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应对会一结束,我就迫不及待地拉住甄工,开始了我的调查,让他介绍噙先生的情况。

    其实我老早就很想向钟老、甄工他们了解噙先生的事了,但他们不是很忙,就是不容易碰上,自己也觉得冒昧。现在好了,可以名正言顺打听,人家还会认真配合。

    刚才,我几乎未加思索就张口接下任务,可能是心里早就有想法,水到渠成吧。

    出乎意料,虽然甄工一直称噙先生是老师,但他对噙先生的了解,其实也并不是很多。

    甄工说,他和噙先生认识是在1990年代,那时他还在大学。他无意中听了噙先生来学校做的一次有关it行业的报告,让他一下子极端佩服,散会后还找噙先生请教。从那时起,在他心目中,噙先生已成为他的精神导师。后来,他还将自己开发的程序寄给噙先生看,得到过指导,让他更钦佩不已。毕业后,他就职于一两个游戏公司,但并不是觉得很安心,当后来接到噙先生邀请,来参加红楼梦虚拟研究中心的工作,他欣喜不已,没有片刻犹豫,就辞了工作,赶到这里,开始了这一段最难忘的人生经历。

    据他说,他是自此才与噙先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不过,紧密接触后他才发现,噙先生的水平之高远超他的想象。师生,如果非要这么说,打个比方,那就是一方是大学教授,一方是幼儿园的小孩,如果这也算师生关系。

    “我刚赶到这里时,以为噙先生所说的这个研究中心,无非是个虚拟的人景结合的展示园而已,类似国内好多那种大观园景区,有建筑,风景,最多再放上一些蜡像,把书上文字的描写,变成眼睛能看见的东西而已。用电脑来模拟,也就是搞些3d建筑、人物建模,顶多那些虚拟人能活动活动,说些预置的话语,人能通过转换眼镜、手套看到、摸到虚拟的景物、物品等,这就已经算顶级先进水平了。一听噙先生是要把红楼梦整个变成完全的虚拟世界,演示故事的发展,我一听就认为这是神话。来的别的程序员们也基本都这么个认识。但是大家通过那个头盔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后,都震惊了,但也服了,能有这么个林黛玉,那当然也不愁贾宝玉,是吧?”

    “怎么,这个林黛玉是第一个完成的虚拟角色?”

    “是啊,也就是通过她,我们才认为噙先生不是在吹牛皮,这个虚拟世界是有可能完成的,否则,大家一听他讲的目标大概都会跑了,谁会跟个疯子干呢?”

    “那,你见过噙先生的――像毕业证书、博士聘任证书这些东西?”

    “干嘛看哪些东西?一个林黛玉就活生生站在你面前,会说会笑会哭,从来没见过那么强的人工智能,这样的事实你不信,倒要去想着看什么证书?那时候,哪像现在这样迷信证书啥的啊。”

    “那你们就没有打听过他从哪里来的,在哪上大学啥的?”

    “哦,这个偶尔闲谈时他说过,他是从美国来的。在那边上的大学,成为博士。我想想,嗯,也就这些,足够让我们这些根本不知道外国一点情况的人崇拜的了。”

    看来从他那里确实没办法查证出噙先生的来历,他也说:“你找钟教授吧,听说他和噙先生是八几年就认识了,比我早个有六七年呢。他应该比我这种半路师生要熟得多,能讲些业务外的事。”

    他说得不错,我其实也肯定要找钟老的。不过今天这么晚了,当然不能去打扰老头儿,再怎么着急也得等明天吧。赶回宿舍,我又开始用另一种方法查询。

    我们在外国影视剧中,常看见角色调查别人时,采取黑客手段,一堆所需要的资料马上就蹦出来了。我对黑客技术一窍不通,只能老老实实用“白堵”等几个搜索引擎,搜索了一下噙先生,其实我之前也曾搜过,这回发现同以前那次结果差不了多少,材料少得可怜,也只有我们的那个官方**网页所发表的那些。但就这些,上回搜还没有呢,内容是我们的**创立后才有的。

    但这不足为怪,噙先生近十年来潜心打造红楼梦虚拟世界,几乎是隐性埋名,而这些年正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能称得上信息的东西也就是这个时间段内“大爆炸”,大量涌上网络,在这个时期“隐居”,又怎能积累起信息呢。

    也正因为如此,方舟子打假打到噙先生的头上,就更令人觉得不合情理,这样一个根本没有利用什么博士头衔谋取名利的人,也几乎默默无闻的人,值得方舟子这样大动干戈么?他是怎么样找到这个对象的?决不会也是通过网上搜索选定的吧?

    第二天正是我预定休息的时间,里面的事情安排好了,不必过去。虽然要调查噙先生的事就不能休息了,但我心甘情愿。当然,休息也其实就是在宿舍里看看书,上上网,补补觉,也没多大意思,还真不如去追寻噙先生的足迹呢。

    先给钟老打电话联系,说有事要过去请教,问他能不能抽出时间,他爽快答应了。不过,他说不用我跑到他那里了,他马上就过来,在他那间办公室谈。

    我一听,十分高兴。倒不是我懒得跑那段路,而是在他的办公室,这地方触景生情,是个能引发记忆的场所,而且,如果需要资料,当场就能在他的那些老库存中找一下。

    过去还在一起工作时,他从未主动地谈起噙先生的往事,但我能感受到他对噙先生还是有很深感情的。我甚至认为,他独自珍藏回忆,并不希望与人分享,所以我也是几次欲打听却最终没开口。不过,这一回事涉噙先生的名誉,他应该不会再深藏于心了。

    果然,当他听说了事情的缘由后,气得一拍桌子,气愤地说:“这个方舟子,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居然连去世的人也不放过,掘坟鞭尸,是何道理!有那么多的学术造假事件,随便找找就能找到一堆,你这个‘斗士’眼变成‘斗鸡眼’了,斜到哪去了?”

    等他情绪稍平复些,我才说:“钟老,你别太生气了。慢慢从头说吧,我想整理出系统些的东西,放到**上,让更多的人都能知道他的学术成就。”

    钟老陷入了回忆之中:“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八五年――上世纪,对,得加上这个词,好遥远了。那时我是跟一位国内著名的红学家吴老先生做助手,而他,是当时全国重头拍摄的大戏《红楼梦》的顾问,老先生身体不太好,所以涉及到剧组的一些事情,都是我跑,比如传达他对剧本的意见啦,所选演员的意见啦,等等。当然啦,我也偶尔会提下自己的一点见解,在剧组那边,也算是个长驻人物。这个剧的拍摄,我等于跟到底了。那时的剧组,也很重视集思广益。你别说,我真学到了不少东西,对后来噙先生这个虚拟红楼梦世界的建设,也是大有帮助的。”

    钟老也是个很低调的人,他参与过八七版《红楼梦》拍摄的事情,从我接触他以来,根本没听他提过。想起那回李总导带新版红楼剧组来时,任凭剧组的人把我们当成一伙完全不懂影视的“麻瓜”,在那自我陶醉、吹嘘水平如何高,钟老仍是那么淡定,压根儿不提自己曾是参与过经典剧拍摄的前辈。

    “有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是个飘着小雨的九月天。那时剧当然已经开拍了,但其实仍在边拍边推敲。我接到吴老先生的电话,在一间办公室查看他提到的一集里黛玉的台词。这时,就听有人敲响房门,我应了声‘请进’,他就推门走了进来。这就是我头一次和噙先生见面。”

    “他那时候还不到四十岁,样子很帅,稍有点瘦,文质斌斌的,不过精神上好像挺疲惫的,像是经过了长途旅行的样子。他先是问这里是不是红楼梦剧组,我回答说是,他又问,那你们曾经选拔过演员吧?我有点奇怪,剧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演员的事,当时可是国人皆知,他的口气却好像是在求证这事似的。事实上,演员早已经选拔完毕,角色都已基本定型了,当然,并不排除若有了更合适的人选,角色也有微调的可能。这时,他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来,是个女孩子。我心想,又是个来推荐自家孩子的家长,虽然我没有亲自接待过,但确实见过不少,选上了欢天喜地,落选的垂头丧气。

    “见他要给我相片看,我忙说,我可不是负责选拔演员的,不过是在这里做些铺助性的工作,我领你去找管这事的人吧。他说,不,我只是想来打听下,这是我女儿,你们这里见没见过她。他这么一说,我就把照片接过来,因为我跟吴老先生也看过不少应试者本人或照片,说不定会见过。

    “不过,我把照片一接过来,就吃了一惊,因为这个女孩子已经是一副古装打扮,发式等也是古代的仕女的样子,真是太漂亮――不,这么说不准确,是太有气质了,而且,绝对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女主角林黛玉的完美样子。当然,当时这个角色已确定下来了,你清楚,就是现在大家都非常认可的那位,已英年早逝。不过,在当时,她可不像现在这样被认可,还有相当多的争议,具体我就不说了。当时我在心里给她打的分是80分吧,并不是我最认可的。而照片上这个女孩子,那种美丽,那种诗人的气质,可是天然呈现。

    “我记得,我当时竟一下子站起来,说,你这位女儿,她是来应试黛玉这个角色的吗?他回答说,她是想来试这个角色的,我赶紧问:那她现在在哪里啊?你瞧,把人家刚问完的话都给忘了。太激动了呀。他颇失望地说:‘我就是来找她的呀。我知道她要去应试下,但我没有同意。后来接到她的留言,说非要去演一下这个黛玉的角色,竟自己就走了,我才急忙追过来。怎么,你们并没有见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