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和下一章会有些枯燥,设定需要,大伙凑合着看吧)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花载亲人上高山,顶天立地迎彩霞……

    绒花,绒花,一路芬芳满山崖——”

    铁心兰清越宛转的歌声,伴着天籁般的童声合音,一曲《绒花》唱出了多少感慨,无尽的哀思。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汹涌的泪水奔腾而出,保家卫国,为人民大众的幸福安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万千英魂,此刻在人们的心中无限升华,永远圣洁,光耀千秋。

    今天,是此次宋金大战,燕军牺牲将士遗骸集体送葬八宝山烈士陵园的日子。大战惨胜,单燕军就有两万七千余将士战死疆场,还有一万七千多人留下了终生的残疾,其中五千余人因残疾不再适合军队不得不黯然离开部队。今天集体下葬的烈士计一万六千五百七十二人,其中超过大半是烈士的骨灰。大战之前,每个燕军士兵都领到了一张授权协议,只要他们签字画押,那么就代表他们同意战死他乡时,由战友们将其火化,只将骨灰带回燕山安葬。为此,还有万余烈士,因为没有签署协议,或是各种其它原因所迫而埋骨他乡。

    恶战一场接着一场,后面又跟着京师之变,赵桓北来之事,加之烈士遗体转运,是以一直拖到今日,方才举行本次集体送葬仪式。

    “不要跪!不要下跪啊!烈士们不惜身死,奋勇杀敌,就是为了让我华夏儿女不做他人的奴隶,不对强暴屈膝。今天,我们在此为烈士们送行,他们绝不会希望看到我们向他们下跪。他们都是铁骨铮铮的英雄,不愿对谁屈膝,也不愿我大宋百姓再对谁屈膝。让我们用燕山的方式,为烈士们送行。”江烈声震长天,泪如泉涌。

    下葬,合墓,摘下胸前的白色纸花,轻轻的放在烈士的墓碑前,带着浓浓的不舍和无尽的眷恋。

    默哀。久久沉默凝聚着沉沉的哀思,山林葱翠间浸透悲情,天地凄然失色。

    “吾死后,遗体火化,骨灰不需送归故里,就葬在此处,吾要和战友们葬在一起。”送葬仪式后,自何灌以下,燕军众多将士,都立下了类似遗嘱。

    宋金国战,牺牲烈士送葬之后,燕军各部首长也都赶回了燕山――大宋的新北京,辽王辖下五路军政首脑也受辽王赵桓之命,齐聚北京共商国是。此时赵桓北入燕山已过去了整整一月,到了北地军政新局展开的时候了。

    作为赵桓在位之时,亲自任命的燕山府路宣抚置制使,燕地最高军政长官,江烈被辽王赵桓授权拟定北地新的军政规划,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首先,我强烈请求诸位参会人员,要抱着开诚布公的态度参与讨论。有一说一,不打掩护,不留余地。因为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不仅是带着我们各自的意愿,还代表着北地千万民众,就在这里,在各位共同的探讨下,所做出的决议将会影响我们自己的权益,影响北地万千民众的权益,直至影响我们的未来,所以,今天我们讲话论事,打掩护、留余地,那么在将来,我们就会没有余地,没有退路。诸位,责任重大啊。下面,我将向大家报告我受辽王殿下之命,起草的北地五路分治军政布局构想。大家可以看看我会不会做到有一说一。”

    “我拟定的北地未来军政布局构想,可以归结为三大主题,军政分离,军队体制变革和政治体制变革。”

    “第一项,军政分离。军事力量作为暴力工具,是维护政权稳定,国家统一的最基本保证之一。但也因为其具有的强制性、暴力性这一鲜明特点,一旦军事力量失去控制,必将对国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如何有效的控制好军事力量,一直是历朝历代不断研究的一个问题。诸位都是识古知今的大才,定然知道唐末藩镇之祸,地方坐大之害。我朝太祖立国以来,吸取唐藩镇之害的教训,以文制武,便是为了杜绝武将拥兵自重之事。然,百年来,我朝军事力量不断削弱,至今时,空有百万之军,可战之兵几何,善战之将又几何?以文制武,或可保一时无虞,难保长治久安啊。

    我所谓的军政分离,不是简单的武将管兵,文官管民,而是从人事、组织、财权、职责等一系列事务上彻底将军事和民政分离成两套独立的系统。军队系统仅隶属服从于最高领导层面,即中央政府。而且军队不对中央政府负责,而是对整个北地负责。也既是说,军队不是向哪一个中央最高首长效忠,而是向整个国家效忠。诸位稍安毋躁,对此,烈还有下文。”

    “军队,被称之为国家稳定的基石,那么军政分离之后,咱们就首先来探讨一下第二项,军事体制变革。依照烈刚刚军政分离的设想,或许有人会问,这不是又回到了唐朝藩镇的老路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也不是。因为,作为军政分离之后的必要后续工作,就是军事体制改革。

    当权者要利用军事力量控制国家政权,又害怕对军事力量失控,所以,历朝历代多少名将只因上位者的猜忌,最后都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开国功臣被卸磨杀驴也是常事。呵呵,诸位将军莫要着恼,此乃人性使然,无关好恶。虽是这么说,但讲来也是残酷。这种无情的轮回局面有法杜绝吗?有!只要使当权者对军队管理者放心,那如何让当权者对军队管理者放心呢?将军领兵为国为民而战时,全军用命,奋死争先,欲引兵作乱,颠覆政权时则立即变成孤家寡人,手中顶多只有寥寥几个死忠亲随。如此,还有谁人敢拥兵自重,起兵造反,当权者还会猜忌领兵之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吗?

    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关键在兵,在于全军将士的思想武装。若使官兵皆受精忠报国的思想教育,明确他们尽忠的目标是国家是人民,而不是自己的长官,他们的职责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而不是保卫哪个野心家,那么任何人再有通天的本事,这样的军队也是他无法蛊惑跟随的。这能做到吗?我可以十分肯定的告诉大家,能。诸位也都深入到燕军各部队中考察过,以大家和燕军士兵接触的感受,这样的军队会跟着哪个人起来造反,背叛国家和人民吗?

    我可以讲一件事,但此事只限在场诸位,不可再向外传。义捷军统制乙室八斤,安抚司发布的公告称他是遭金兵奸细行刺而亡,其实不是,他实际是被我斩杀的。金主许了他高官厚禄,让他在燕山府城保卫战时领兵反叛,放金兵入城。领兵反叛?他做到了,他领了二十八个亲兵反叛了。二十八个啊,义捷军一万五千余将士,他只敢带着这二十八个亲兵反叛,连蛊惑其它奚族旧部士兵一同造反的想法都不敢有。为什么?他怕,他知道这些奚族士兵不会跟随他,如果他敢去蛊惑他们,恐怕他到不了我面前,就会被忠诚于燕山人民的奚族士兵就地正法了。

    军事体制改革第一条,北地军队全面建立军事、政治思想双重领导,此称作军政两治。各部队设军事、政治思想教育管理两套系统,分设军事主官、政治主官。两主官平级,属协作关系。军事主官分管部队训练、守备、作战等军事相关事宜,政治主官分管部队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军规军纪督导、后勤生活、军风军纪建设等工作,同时政治主官还是军事主官的重要辅助,有参谋军事指挥,督促部队训练、守备的权力和义务,战时,政治主官是继军事主官之后军事指挥权的第一顺位接替人,所有下发的命令和上承的报告皆需军政两位主官联合签字确认,方为有效,当军政两位主官意见出现分歧时,根据责权划分以相应主官意见为准,另一人必须签字,但签字后可附上自己的意见。不用讳言,军政两套系统的设立,也是一种监督制约机制。

    军事体制变革第二条,北地五路各部队,全面打散,按军政两治重新整编,原有部队番号全部弃用。第二条变革的实质就是,构筑新的部队建制。基于新的军政两治,新式武器和新式战法的推广发展,宋军原有的部队建制已经不适合部队的健康发展,于作战指挥上也出现了诸多束缚。这在此次宋金大战,燕军的作战指挥过程中显现的很明显。

    对于部队建制,我的构想是,三三分级制。部队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班,一般情况下,一个战斗班组为十二人,设正副班长各一名,三个班为一个排,同样正副排长各一名,三个排为一个连。连是基本分列单位,在连级设置驻地,设独立财务,并开始设立政治主官,称为教导员。连级单位配属连部及相关人员三名,还有一个炊事班,人员六名,负责全连伙食后勤等工作。再向上以此类推,营,团,旅,师,军。在团级开始设立作战参谋处、后勤处、卫生所,主官分别称为参谋长、主任、所长,同时团级的政治主官开始称政委,另设直属团部的警卫排,通讯班各一个。旅级一般不出现在普通部队序列中,是为一些特殊部队,比如山地部队,海军陆战队,炮兵等以独立旅的形式而设立的。在师级单位设立野战医院。

    整个北地五路将划分成四大军区,设军区司令部,负责指挥下属部队,负责下辖防区一应安保作战事务。北京军区、大同军区、太原军区、大名军区。四大军区职责、辖区细分以后再细化讨论,只听名字,我想诸位将军就能想到他们的主要针对目标了吧?出于预防的考虑,军区级首长需要实行定期轮换制,一般非战时,在一地任期不得超过六年。同样,军级首长,原则上也不得在一军任职超过六年,任期一到,或别调,或提用,或退役。

    以此建制构筑的新部队,他们的直接最高管理机构是隶属辽王府军事大本营的三总部,即总参谋部,负责部队总体训练、作战指挥、发展规划等事宜;总政治部,负责部队总体政治思想教育督导,考评军官等工作;总后勤部,负责部队后勤装备等工作。三总部是军队最高指挥机构,服从辽王府军事大本营指挥。北地军事力量的最高首长是辽王殿下,他也是军事大本营的第一首长,称为统帅。

    第三条,全面推行军衔制。部队是个等级森严的组织,必需明确上下级关系,军衔,即军人在部队中所处级别的标识。军衔分为两套,军官军衔、士兵士官军衔。一般排级主官及以上级别指挥员称为军官,适用军官军衔,原则上,今后部队的军官必需经过在军校中的培训学习,达到相应能力以后,才能被授予军官身份。从最低级的少尉至四星上将,共尉、校、将三级十阶,而对于不愿为官,或无法取得军官认证的士兵,他们适合士兵士官军衔,从最低级的列兵至七级军士长,共士兵两级,士官七级。军衔不但是上下级关系的明确依据,还是军队福利待遇发放的主要依据。

    第四条,兵役制。在北地全面推行义务兵役制。所谓义务兵役制既是指北地居民在适龄年龄内都必须承担一定期限军事任务的制度。民众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包括定期在军队中服现役或在军外服预备役。这其实是对政府强制征兵提供的法理依据,用以保证我北地战时快速征兵,提高全民军事素质,建立稳定的后备兵源储备,不断为部队提供新鲜血液的必要手段。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还是以自愿应征为主,特别是现在,宁总管还不得不拒绝了许多青年主动参军的要求。

    兵役制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取消终生制服役。不错,一入军营,代代为军的军戸制必需取消,军官终生制也必需取消。义务兵服役期限为三年,三年后没有转成士官或考入军校深造,则需退役。转成士官后则称为志愿兵,志愿在军中继续服役之意。

    同军衔相对,各级别均设立最高服役期限,级别越高,最高服役期限越长,到期后,若没有提升,则必需退役。这算是一种激励机制,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持部队的战斗力。

    第五条,三级军事武装力量。第一级,就是以北地各禁军主力整编后新建立的部队,他们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打击外敌的主力,是国家军事力量的精锐力量。我建议给这支部队命名为人民禁卫军,他是人民的武装,是人民的依持。第二级,就是以各地厢军和禁军中转编的人员为主整编的部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靖安地方,维持社会秩序,保护民众权益,打击内部敌人,战时作为禁卫军的辅助力量参与战斗。作为内卫部队,他们和平时期受辽王府政事大本营领导,参与战斗时则划归辽王府军事大本营领导。其地方守卫部队,当地政务首长有要求其配合靖安地方的权力,但无权涉入其内部管理、指挥等事宜。我建议给这支部队命名为国民警卫队。第三级,就是以各地乡军民团改组的民兵预备役,他们作为禁卫军的重要后备力量,处于半民半兵的兼职状态。但必需每年都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承担相应的军事任务。

    我对军事体制变革构想的大略要点,就是这些,希望诸位踊跃探讨,积极发言,不吝指正。”

    指正?全场都还没能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如此颠覆性的战略构想,创新的思维,怎么指正?还是先把惊掉的下巴找回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