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平越农业小学。

    如今的平越农业小学经过刚刚好一年的发展,不仅成功的完成了去年的教学任务,而且,学校规模也再次扩大了将近三倍。

    辛亥年三月,年关刚刚过,平越农业小学又开学了。

    这一次开学,不仅原本的将近四千学生再来报告,第二批一年级的学生,又招收将近四千余学生。

    两批学生,加起来将近有八千,这个规模,简直可是说是贵州最大的学堂。

    而这一次,这第二批学生,可不单单来自平越,平越附近的县城,瓮安,黄平,都匀,凯里等相邻等相邻县城的也有好些人来平越农业小学报告。

    除去一些学生是家中为了生计,少养一个人才让他们来学习之外,还有许多人是看到了平越如今的发展,看到了平越农业小学第一批学生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在对比之下,他们的家人,主动把他们送过来的。

    本来,招收的人数在几个县的响应之下,不可能那么少,但农业小学招生处目前只招收出生清白的农民子弟,还有十二岁到十八岁的学生,所以,一些学生,不能进入平越农业小学。

    好在,对于这些一些适龄学童,平越并没有歧视,除了农业小学外,平越在附近的县城还开设了各个小学,凤山小学,陆平小学,高平小学,平越县内,每一个镇,也都开设了这种启蒙的小学,算是为农业小学做人才储备。

    平越在过去的一年可是赚钱了,而赚钱之后,教育是头等大事,在陈立青,陈明仁,县令等人的干预之下,各个县的学堂也是建立起来。

    人才兴国,现在的陈立青他们虽然暂时不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但一些初级技工,初级人才的缺口对于现在平越发展基础工业来说,是很大。由此,各地的各种职业小学,算是为了平越的发展而开设。

    这些学生,在学校里也不会学一些特别高级的课程,除了基础的识字和数学之外,平越教育工会给各地发的课表一律是实践加学习。

    一边在工厂的老工人的教育之下完成工厂的任务,一边还要学习课程文化,这种学习模式虽然对学生的要求可能很大,可只有这种快速的教学,人才的供应,才勉强跟得上。

    至于一些高级人才,每一个高级人才,不都是从底层开始慢慢做起的吗?所以,实践,只要不停的做事,陈立青相信,在大量的普通技工锻炼的基础之上,还出不了几个管理人才?

    到时候再对管理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训,实践加学习,这或许,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吧。

    陈立青不知道他这么办教育是否是正确,可是,通过一年的实践下来,他的这条路,看上去似乎是正确的。

    陈立青和陈立军此时就走在新的平越农业小学中,瞧着新建起来的校舍和教学楼,还有宽阔的操场,想着以后人才发展,陈立青不住点头。

    "这教学楼算是刘叔叔他们建筑公司修建的,立青,当初你的决定是正确的,让刘叔叔开建筑公司,他果然很有天赋。你看到现在平越的基本上的新建筑,还有新马路,都是刘叔叔帮忙的。"陈立军这时也是难得有时间走在这新学校里,看着平越四处忙碌的一切,他感叹着。

    仅仅是一年,他也没有想到平越有如此变化。

    "听立群说,刘叔叔他都让立群去日本进了两次机器,每一次得到机器的补充,他们的建设速度都要快一些。"

    "看来,这个时代的发展,果然是需要机器啊。"陈立军由衷感叹。

    而陈立青则随着陈立军的话,看着平越周围。

    机器轰鸣声中,平越各处有建筑兴起,不远处,陈立青甚至可以看到一台自动搅拌水泥机在运行,看到一个个工人,推着简单的手推车运各种建筑材料。

    虽然建筑条件简陋,可此刻,陈立青依稀能够看到现代建设的一点痕迹。

    刘松仁在他们的引导之下,目前,看来已经掌握了一些建筑技术。

    "我还听说了,这次农业小学开学,刘叔叔他甚至都出钱要开一个泥瓦匠班级。"陈立军的声音继续传来:"立青,你看,现在在报名的,最长那个队伍,就是刘叔叔要开设的那个班。"

    "你不知道,现在平越工资最高的,就算是刘叔叔的建筑公司,在建筑公司就算是当一个小工,工资也一天五毛。其他的工头,还有技术人才不算,有的甚至还有一天一块的高工资。"

    陈立青顺着陈立军的声音看过去,果然看到报名那长长队伍中,泥瓦匠班级最受欢迎。

    房地产么——

    这里面的利润当然需求量大,追捧的人自然很多,不过看着这么热闹的长队,陈立青眼中又闪过一丝担忧。

    刘松仁的建筑行业,算是中华银行推动起来的,中华银行疯狂印钱投入建筑行业,然后建筑行业才会有那么多钱发工资。可是,最终这些钱,大部分要流通到刘松仁手中,刘松仁呢,看到这么庞大的利润,就想要再投入资金扩大规模。

    只是他手中的钱,只在平越能用,每一次他要投资机器,那购买机器的银元,可都是中华银行出。

    也就是说,其实刘松仁的建筑公司如此火爆,实则是陈立青他们在上海赚来的银元,全都投入房地产生意当中去。这样下去平越虽然能越来越好,可中华银行当中的银元,迟早会被用光。

    这种模式发展肯定不行,在和平年代虽然好,可是现在战争即将到来,军工才是该投钱的。

    是该想个办法让建筑公司赚取一点外汇了——陈立青暗暗下定决心。

    "对了,小弟,你不让我去剿匪,难道就是想要让那些兔崽子帮忙训练新军?"

    在两兄弟边走边说的时候,陈立青他们走到了农业小学保安部这边来了。

    在这一边,招收的学生都是十六岁以上的,看着到了自己的地盘,陈立军就不由得想到了他的计划。

    去年他一年都带着保安团在瓮安,在黄平剿匪,打仗,今年本来刚刚过年他想要继续去继续练兵。那种真刀真枪的练兵,让陈立军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虽然因此他们的学员也受到了一些伤亡。

    去年一年剿匪将近两千人,他们学员不小心死了两个,当时的事件引起平越很大的重视,不过好在赔钱,好在县令的安抚之下,总是平息那件事。

    练兵嘛,打仗嘛,总是要死伤,也就是在那一次事件以后,陈家军才算得上真正成型。陈立军虽然当时对兄弟死亡很伤心,可看到军队的变化后,也认清楚了战斗。

    这一次,从小弟哪儿获得强生健体的药,又获知了今年要有大变,陈立军早就摩拳擦掌想要继续大干,哪儿想到陈立青却阻止了他。这点,让他几天都不解。

    被陈立军这样一问,陈立青停了下来,转头看,他也看到了农业小学保安部,人头涌动。

    军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