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里的中国海军巡洋舰队于第一时间出海南下福建,8小时后从本土出发的日本快速巡洋舰队才赶到长江口外,已一无所获,拿民船泄愤居然还打死了船上的英籍雇员,在英国公使抗议下被迫向英国赔礼道歉,把伟大的东乡元帅弄的狼狈不堪。 更新最快随后日军追击南下途中在舟山海域遭遇中国潜艇伏击,才服役3年的新巡洋舰对马号被击沉,吓的日军再不敢冒险全速航行;听任中国海军舰队顺利到达福建、进入闽江。

    10天后的傍晚,大批沿海帆船及夹杂其中的少数轮船(当时确有不少暗轮甚至明轮汽船,轮船之出处就在于此。史实)乘着夜色从闽江出航、横渡台湾海峡。在多艘日舰日夜巡逻的海峡里,夜战不可避免的爆发。幸好害怕再遭潜艇袭击,日军大舰不敢夜间深入接战,只以千早号等小型巡洋舰率领雷级和缴获的俄国驱逐舰群冲入扫荡,中方的11艘日造和国产沿海炮舰(楚字号和江字号)勇敢的迎击日军进攻,120毫米和76毫米大炮不断发射,火光点点,双方各有所长,鏖战不休。虽然中方炮舰火力略优,又是有备而发,先击中千早号及多艘驱逐舰,但日舰却多是速度飞快的驱逐舰,鱼雷扫射击沉2艘中方炮舰后还有多艘冲过中方战线,杀进运输船队当中。幸好我还在船队中留了后手,8艘甲午前后入役的老式鱼雷艇和通济号教练舰等正等着他们,以逸待劳、连发鱼雷和炮弹,打的日军单薄的驱逐舰队伤痕累累,2艘倒霉的甚至被中方老式鱼雷击沉。

    见驱逐舰队迟迟不出,远处尤炮声轰轰,三须宗太郎急了,但自己率领的是4艘宝贵的进口9000吨级装甲巡洋舰,有那8条被中方潜艇击沉的战舰为先例,三须宗太郎实在不敢冒险冲进去夜战;无奈之下只能以203毫米主炮远远的轰击;在这种混天黑地的场合,这种远程炮击打的中才怪。就在日军大舰炮声当中,常驻福建的第10镇11000名精兵及绝大多数物资装备顺利运过海峡,等黎明后日军神风级驱逐舰队高速赶到,中方舰船已进入港口陆炮掩护范围,而日军的大舰还远远落在后方,见状只能鸣金收兵。

    此后中方多次乘夜色往来海峡两岸运输补给,虽偶遭日军拦截,然迫于中方潜艇及小型舰艇的战力,总体损失不大。不过这已不是我关心之事,到达九连城后我立即和蒋百里等进入实质谋划。

    此时正是12月的寒冬,鸭绿江冰沉足以驶过150毫米重炮,问题是新军没有啊!当然,既然冰封江面,过江也就用不着桥梁船只,导致气势汹汹而实质色厉内荏的日本陆军驻朝鲜部队在亲自出马的桂太郎反思上次失败经验的部署下,将部队分散部署在从海边到长白山区,处处防守的代价必然是处处薄弱;不过全日本倾家荡产装备起来的、至少纸面上不弱于三年多前那支军队的大军还是使桂太郎敢到几成成算,毕竟华军在那次战争中也损兵折将伤亡惨重,且战后一直被慈嬉压制,只能算恢复,远不及日军的进步。

    19个师团已全部按欧洲标准装备起来,每个大队配2挺重机枪,每个联队配4门雷击炮(俄军发明迫击炮最初的名字。史实),每个师团配36门山炮或野炮。唯一比三年前弱的就是重炮方面,上次日军可是把绝大多数都丢在东北和朝鲜的战场上了,这三年来砸锅卖铁、连进口带生产也未能全部恢复,即使放弃了105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重野战炮等方面的补充、也只装备了3个150毫米重榴弹炮联队。然光绪和慈禧突然死亡,而日本也跟着俄国挑起事端,导致日子过去一个多月,日本的大军还在行军、航度甚至集结当中,鸭绿江一线只有一半师团就位。

    不过中方也颇为不利,慈禧削减军费的后果是现在的新军基本处于三年前的水准,唯一好的事因为缴获大批俄军和日军武器装备,慈嬉本着不用白不用原则,下令制造局等兵工厂生产了不少相应的弹药,使新军拥有的大炮意外的达到列强标准。不过其余项目就糟糕了,最后还是奕劻出面‘化缘’,从上至铁帽子下到小贝子钱袋里好容易掏钱把最关键的战车项目拼凑出来。本来是留给俄国佬‘享用’的,不过既然倭寇跳出来跟风,于是这致命第一击就留给了日军。

    12月17日清晨,由购买美国机器生产的履带式拖拉机底盘,加上从德国购买的旋转炮塔及37毫米舰用火炮拼凑出来的89辆战车轰隆隆压过鸭绿江厚实的冰面,比历史上早了近6年投入实战;不好意思,虽然检查了好几遍,还是有11辆战车抛锚。不过只有89辆战车冲击,在一望无际的冰面上还是气势磅礴。在大部分日本兵目瞪口呆之下,日军炮兵勇敢的发射各种炮弹,但30毫米厚的装甲板使对岸日军最重型的武器75毫米野战炮也告无效(当然不是穿甲弹无效,只是爆破弹而已,问题是这时代哪国陆军也不装备穿甲弹啊!),于是被桂太郎照顾安排在下游防线的日军第5师团就悲剧了,在各种武器高速发射几分钟后,心理崩溃的日本兵就开始彻头彻尾了,江防仅仅以击毙击伤百余名跟在战车后面冲锋的华军后即告被突破。还很原始的战车群缓慢爬上江岸,在战车车载机枪的密集扫射当中,武器毫无效果的、第三次重建的第5师团迅即分崩离析,大批士兵甚至军官都四散逃命,已有几次逃跑经验的木越安纲更是一马当先逃窜而去,等装甲协统领吴佩孚杀进师团司令部,只余下木越的关防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