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吃豆腐

    方信两人过去时,方妈已经将石磨收拾干净,还说和方信一起推磨。(手打小说)方信把推磨的活独自揽了下来,让她去做其他准备工作,烧水洗锅洗包帕找十字架什么的,家里很久没有自己摸豆腐,器具倒是有,不过得重新找出来清洗干净。

    沈箮则担负起放磨的重任,比起推磨来,她更喜欢这活。

    方信现在蛮力气不小,倒不觉得独自推磨有什么压力,唯一的问题就是天气太热,推起来肯定会出上一身的汗水。

    他轻松推着磨,还让沈箮每回合少放一些,以便推得更细腻,同时还不忘和沈箮开玩笑说,“人言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其实这磨豆腐也不过如此而已”

    “你现在是锻炼出来了,要我来磨的话,绝对就是件苦活。豆腐西施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沈箮呵呵笑,她可是亲身体会过推磨的痛苦,也难怪古时候大家把磨豆腐称为人生三苦。而且不光是把豆子磨成豆浆就算,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工序呢,尤其在点浆的时候,做出来的豆腐不好吃的话,就等于前功尽弃。

    “辛苦娘子磨豆腐”方信嘿嘿唱道,随即又说,“不过为了吃到红豆腐,这点困难算什么。”

    也亏得方信承担了最累人的活,要不然他还真笑不出来。他现在力量和耐力渐长,但也推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将所有的黄豆推成豆浆。方妈说家里难得自己做一回豆腐,就多准备了一些黄豆。

    方妈不打算把这些豆腐全部做成红豆腐,方信就马上报出几道菜来,说是做家常豆腐,麻婆豆腐以及豆腐鱼来吃。

    在方妈看来,方信比好吃的黄晓英好不到哪里去,几个年轻人中就沈箮还正常一点。

    方信把豆浆推好后,方妈这边的灶火已经生好,大铁锅也洗干净转上水。

    制作豆腐专门过滤用的十字架挂在屋梁上,用厚一点的白布做成的豆腐包帕四个角则固定在十字架的四个角上,形成一个网兜状。十字架和包帕下放着洗干净的大木盆,用来接豆浆。

    方信麻利地将石磨磨好的豆浆倒入大锅里,这会没沈箮什么事情,她就继承了黄晓英的光荣传统,在旁边看热闹外加拍照记录。

    等到锅里的水和豆浆一起烧开后,方妈指挥着方信立刻把锅头端下来,放在地上石制的小石臼上。这个小石臼是家里专门用来搁置锅头鼎罐的,也可以把废旧的洋瓷盆敲掉底部来代替。

    然后方妈用水瓢把刚熬开的豆浆一瓢瓢盛进豆腐包里,方信就去摇十字架,使得豆浆和豆腐渣分离开来,这个活方信小时候爱干,这时候兴致也不减。沈箮在旁边看着也颇觉有趣,还接手方信的工作。

    方妈笑着夸她做得不错,这也让沈箮脸上笑开了花。

    把锅里的豆浆都盛入豆腐包中,沈箮又摇了一会十字架后,方妈喊停。这时候豆腐包里的基本就是豆腐渣,要点豆腐的豆浆都流倒下面木盆子里。豆腐渣压上一压还是可以出些豆浆,不过方妈他们不在乎这点,就省了这步。

    方信则拿碗盛了一碗的豆浆,还笑着招呼沈箮说趁热喝豆浆。

    “这就是豆浆了?”沈箮迟疑着望向方妈。

    方妈笑着点点头,“不过我们一般这时候很少吃,就方信这家伙搞出来的名堂最多。”

    方信也不怕烫着,吹了吹之后,就喝了一口,还一副非常享受的样子,“这可是亲自磨出来原汁原味的豆浆,还有大豆的香味,放到网上去,还不够你牛x的。”

    沈箮笑,她也拿小碗来盛了一碗,趁热喝了口,确实是原味豆浆的味道,而且比在外面买的豆浆喝起来香多了。

    方信还招呼方妈喝豆浆,方妈连忙摆了摆手,“我可不爱喝,对了小箮,要是喝着觉得没味道的话,就加点白糖在里面,会好喝一些。”

    “谢谢阿姨,这样就非常好喝。”沈箮连忙礼貌地回应她,平时在学校她就喜欢喝豆浆,不过那个肯定得加白糖才喝得下去。

    等方信两人趁热将豆浆喝完后,豆浆的温度也降了下来,这时候就到了做豆腐最重要的一步,点浆。

    方信眼高手低,方妈可不放心他来操作,便亲自动手。用的是事先就准备好的卤水,也可以用石膏水以及葡萄糖内酯来点浆。

    卤水本来是有毒的,但在点豆腐的时候,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豆腐凝结出来,卤水中的有毒成分也不复存在。所以也有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说法。

    方妈点豆腐的时候也有些讲究,并不是一下就全部倒下去的,而是一边倒入少量的卤水,一边搅拌,仔细观察着里面的豆腐凝结程度,再决定加入多少卤水下去。

    方信和沈箮两个小辈就在旁边学习,沈箮还拿相机详细记录下来。

    点浆好了之后,方妈用盖子将木盆子盖起来。

    方信则忙着拿小碟子出来,沈箮问他做什么,方信就笑着说,“这都看不出来,准备油碟吃豆花啊”

    豆花也是沈箮喜欢吃的,她就和方信一起准备油碟的材料,盐、酱油、油辣子等等,方信还出门采了些小葱和香菜回来。

    等豆浆里面的豆腐在卤水的作用下,渐渐析出来,形成一朵朵豆腐花的时候,方信就趁机动手,拿漏勺捞了好些豆花起来,装在盆子里,准吃豆花。

    方妈这时候已经将先前过滤用的豆腐包洗干净,一道洗干净的还有压豆腐用的木板以及碳筛。碳筛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筛碳的,是竹制的方形器具,漏孔很大,不过现在烧煤炭的时间都少了,碳筛派上用场的时候也就收获稻谷的时候。

    方信帮着方妈把木盆子搬到后面的阶檐上去,然后把豆腐包放在四方的碳筛里,碳筛则搁在两张板凳上。将木盆子里剩下的豆腐花都盛进里面,然后把豆腐包四角叠在一起,上面压上木板,再压上重量合适的砖块,下面用盆子接着。

    等把水分沥干后,豆腐包里剩下的就是豆腐了。

    干完这些,方信就招呼方妈一起吃豆花,方妈说她不喜欢吃。

    方信却硬拉着她吃,并说他最初的时候也不喜欢吃,那时候就喜欢吃拌豆花的油碟,后面吃多了后,感觉豆花的味道更鲜美。

    方妈拗不过他,只得先把手头的活计搁下,跟着他去吃豆花。

    桌子边,沈箮已经将油碟都配好,方妈过去就可以吃。

    打了油碟做调料,豆花吃起来也特别香,方妈吃了后也赞不绝口。

    沈箮和方信也爱吃,在江城的时候吃都豆花饭的时候可不少,豆花还有类似火锅的吃法,两人同样吃得不少。

    嘴馋的方信就说回头买个电磁炉回来,可以弄来烫火锅吃,“尤其冬天,围着桌子烫着吃特别舒服。”

    方妈出奇地点头表示同意,因为她看得出来,沈箮很爱吃。

    傍晚的时候,方信把牛牵回来,套在竹林下让它吃草。

    然后又和沈箮两人又去稻田边,捉了两条草鱼回来,都快有将近两斤的样子。

    沈箮就说这鱼的成长速度特别快,稻田养鱼的项目确实不错,如果不是条件限制的话,倒是可以推广开去。

    方信却说比不过人家,那些专业用激素养鱼的,这速度还是差了太多。

    沈箮笑他,“你可别贪心不足啦这样的成绩足以让很多养鱼专业户羞愧自杀的。”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还是低调点的好……”方信嘿嘿笑着说,“反正喂出来都是自家吃的,别人不知道也就不会自杀了”

    沈箮也发现,不只是稻田里的鱼长得快,稻田的香米稻长势同样喜人,估计今年能有一个大丰收,亩产千斤估计是不成问题的。

    究其原因,还得归功于方信把这块稻田打理得不错,初期规划做得好,水沟水坑挖得深,水也关得足够,不会多到影响水稻生长同时又能满足鱼儿们的需求。

    几只大白鹅夏天的时候也爱在这块稻田里厮混,方信搭了凉棚,夏日里最是阴凉。方信家对面就有条小溪,但还是两三千米的距离,大白鹅不可能大老远地跑哪里去玩水。

    两人捉鱼回家,几只大白鹅也排成整齐的队伍回家。

    沈箮现在也喜欢上了这几只聪明的大白鹅,还说给它们起名字。这些大白鹅能帮着在果园里锄草,在稻田嬉戏玩水时也还能肥稻田。也亏得是爱吃素的大白鹅,要养鸭子的话,稻田里的鱼早就被祸害光了。

    方信现在就指望着它们早点下蛋,吃蛋是一个方面。

    他和沈箮都期望着它们孵些小鹅出来,这些大白鹅都不用粮食喂,也不用去管它们,还能帮着看家护院,这样的好事别处哪里找得到。

    回家后,方信就动手弄鱼,准备做豆腐鱼吃。红豆腐用不了太多的豆腐,红豆腐也只能作为调味的,当主食肯定是不行的。

    方信还想起他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开玩笑说,做豆腐最能合理利用材料,做成什么样子都行。最稀的就是豆浆,其次就是豆花,太老的话就做成豆腐干,即便放臭了,还可以做成臭豆腐,可见豆腐确实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