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堪称国士!!

    看着眼前颇为寒酸的墓地,王维也不禁赞叹其人实在清廉,当地人有个说法,说大明的这位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实在是一个大大的清官!说这位徐阁老‘盖棺之日,囊无余赀’,由此可见,作为一个为官者,而且还是一个官至一品握有实权的内阁大臣,其人实在是两袖清风清的有些让人看不下去!

    有明一朝,对于官员贪污的惩罚实在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剥皮填草、凌迟处死都还是轻的,洪武年间曾经就有一贪污粮草的官员,就是被朱元璋下令用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给活活压死的。但是,正所谓压力越大反弹越大,明朝的中后期官员贪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甚至于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体制!虽说明朝的官员还达不到清朝官员‘千里为官只为财’的那种境界,但也是不遑多让了!

    而这个合法贪污的体制是被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认同的,当然也有不认同的官员,一部分被罢官了,一部分见老天爷去了。到后来,甚至于连皇帝本身都不敢去触碰这个禁区!身处这个禁区内的官员不管你贪不贪,愿不愿意贪,你都得跟着拿钱!不然谁会相信你啊!谁知道你会不会告密背后捅他们一刀!!

    在这么个环境下,徐光启还能洁身自好实属难得!有人说,他也许贪了,只不过没拿出来用罢了!可是徐光启终其一生都过得节俭没有铺张之举,其死后,他的祖孙后代也没有过上什么富足奢侈的好日子……

    “泥涂伤拱璧,流浪沫尘缨。

    未若冰兼玉,相将润复清。

    谓瑜方凛冽,讶水更圆成。

    体萤骊珠色,中孚皓魄盈。

    在阴辉自媚,向日影逾明。

    不蔽欺秦镜,无瑕夺楚珩。

    怀霜臣节苦,匪石女心贞。

    瑶瑟朱弦在,俱应鉴赤诚。

    ……”

    细从崇祯的记忆中搜索徐光启其人,王维发现也只有徐光启自作的这首诗才能形象的形容出其品性之高杰,德行之高远!!

    “徐阁老是我大明大德者,其人虽大器晚成,却多有功绩,作农书、治军事一生钻研不断!更可贵的是其人清廉一生,忧国忧民,一生所为具为苍生!堪称国士!!”王大官人一脸前所未有的严肃,为官者能为国为民已经是难得,能至死仍不忘百姓,那是圣人所为。然而,徐光启却恰恰做了圣人才能做到的,这也是王维最最佩服的一点。

    “徐先生是我们的前辈,我们的兄弟,能与他一同沐浴在天主的圣光之下,是我们一生的荣幸。在我们来到大明的这一段时间里,徐先生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明的善良。在那段与先生共研古籍的日子里,我们领略到了先生的博学多识。我有幸能与他有过一段相伴的时光,是我一生都值得夸耀的事!!愿他的灵魂进入回归天主的怀抱,愿主保佑他,阿门……”艾儒略神父深沉的祷告着,那种认真而又严肃的态度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此时,陪伴在一旁的徐光启的亲人早已是痛哭流涕。由于受到徐光启的影响,徐家的大部分人都是天主教徒,是以对于艾儒略的西式祷告并不反感。

    由于王维和艾儒略都是用汉语做的发言,站在王维身后的玛丽小姐虽然学了两天的汉语,但理解这么些深沉的字句实在是有些困难。虽然听不懂王维和艾儒略神父的发言,但这并不影响她领略其中的庄严和追忆,是以本来还很好奇的神情也变得庄重起来……

    “尊敬的陛下,敝人打算向教廷发送请求,请教廷为徐先生封圣!!!忽然,艾儒略转过身来,表情严肃的对着王维说道。

    ‘封圣?’初听之下,王维也不禁有些呆愣,随之一深思王维便理解艾儒略神父所说的是什么事情了。所谓“封圣”,简言之,就是在经过一定的调查核实程序之后,由教皇颁发谕令,宣布将某一或某些已故天主教徒的名字列入“圣徒名录”之中,同时要求天主教徒将之作为“楷模”而加以崇拜。

    被教廷封圣的最有名的算是十三门徒中的圣·保罗和圣·彼得等人,然而中国人被封圣这算是第一例。先不说如今教廷封圣究竟意味着什么,光是艾儒略神父的这份儿心就足够令人感动,王大官人自然也不会例外。王维从来都是别人敬我一尺,我还别人三丈的人,不提艾儒略神父到底是心思纯洁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投桃报李是我们中国人做人的准则。此刻,在王维的心底已经暗下决定,在不影响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对天主教在大明的传教事业给予更多的支持。

    “很好!神父有心了!徐阁老有你们这样的朋友,此生无憾了……”王维微笑着说道。

    ……

    时间匆匆流逝,王大官人查人返回南京下达了选拔留学人员的圣旨,在大明朝廷的积极运作之下,一批批有资质有头脑的大好青年或少年被分批派送至松江。当王大官人翻阅选拔的人员的时候,发现王夫之、丁寻欢二人赫然在列。

    “怎么会想到去西洋?”王大官人在见到王夫之和丁寻欢二人的时候,不禁有些好奇的问道,想当初,他对王夫之很是看重,但却也由于这个原因王夫之似乎归于平庸了,这让王大官人深感后悔。是以如今,猛然看到他便有此问了。

    “臣深感所学浅薄,深负圣恩,此次前往西洋是将祖宗之学迎回,以期重塑我大明文坛!!!”王夫之一脸庄重的说道,眼中充满了坚定。这些日子里,王夫之一直在六艺学院中学习充实,但令他无奈的是他似乎什么都懂,什么都懂却也说明了他什么都不精通,这个发现令他深感无奈。当得知皇帝要派遣人员前往西洋,他便主动请求了。

    明末清初西学的传入,使中国的少数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问之中有其优于中国之处,但这并未造成中国人对于中西学的基本高下看法有所改变。西学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技术方面如天文历法、测量以及所谓的“西洋奇器”等,对于中国学术本身的影响冲击亦不大。此外,当时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认为当下一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国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如黄宗羲认为一些数学原理是周公时代西传的。王夫之认为西学大多是“剽窃中国之绪余”。钱大昕认为西方天学算学,是习自于在中国已失传的祖冲之的著作,这样的看法使得当时人能很安心承认并学习这些西方较优越的学术。这也就有了王夫之迎回祖宗之学的说法了。

    “好!你既然有此心,朕也不能阻你,朕等着你回来的那一天!!”王大官人豪气干云的说道。

    “谢陛下,臣定当竭力以报皇恩!!!”王夫之郑重的说道。

    “你?又是什么缘故要去西洋?”王大官人有些奇怪的看着马屁天才丁寻欢,略带好奇的问道。

    “哈哈,回陛下!!臣日思夜想,始终觉得卧于一隅死读书,不如走出去,行万里路!坐井仅能观天,见多方能识广。陛下雄才大略,眼界广阔,为大明第一。臣愿为陛下走万里路,望遍天下!!”丁寻欢亦是豪气干云的说道,拍马屁拍的王大官人心花怒放,而一旁的王夫之则是一脸黑线的望着这位这一年多的挚友。

    王夫之此时心中想到的却是‘这厮分明是采遍了芙蓉,想尝尝西洋花的味道如何了!’,因为这一年多的相处,让王夫之深深的认识到这货是何等的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