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辉这两天加班,累死了。可怜一下小辉吧,赏两张票吧!————————

    原来当日崇祯皇帝在皇宫中砍伤十六岁的长平公主后,长平公主晕死在血泊中,长平公主后来后人发现,抬到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家中,五天后竟然苏醒过来。

    当她醒来的时候,北京城已经成了大顺天下。周奎不敢收留她,就把她交给了李自成,李闯王见长公主居然死而复苏,感到很意外,于是将她交给刘宗敏救治。

    “大顺”只在北京城里呆了两个月,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李自成没有来得及带上长平公主,就在清军的追击下败逃远去。

    而长平公主却没有像原来的历史上被清军捉住。

    那个时空中,李自成败逃之后,长平公主被清军捉住,因为她是个女人,对于满人统治中原没有大碍,是以没有被杀。清朝顺治二年时,上书顺治皇帝及摄政王多尔衮说:自己九死余生,她希望自己能够出家为尼,断绝这尘世间的哀伤悲痛。因为人世间有太多的悲苦,她希望用这种方式,彻底了断尘缘。顺治皇帝及摄政王多尔衮下诏不许,并依旧赐婚周世显,而且赐以大批田地住宅金银车马对她赏赐有加。因公主非男儿身,不会有人拥立她为帝,造成对清廷的威胁,所以对她赏赐有加。但公主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婚后仅一年多就去世了,死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死的时候才十七岁。福临皇帝赐葬在广宁门外这个地方。

    而如今,由于王大官人这只小强的到来,很多的历史都被改变了。就李自成在清军的追击下败逃远去时候,长平公主被人忽略了,是以她遁入了乡间一个皇家秘密据点。

    这个秘密据点是崇祯在大顺军攻破北京之前想的退路,只是由于崇祯自觉无言愤而自杀才没有去,但这个据点却完好的存在了下来,仅有皇家之人才知道。

    至于皇太子朱慈烺则是另有一番幸运。

    皇太子朱慈烺当日被大顺军捉住了,后来李自成封朱慈烺为宋王。正常的历史上,朱慈烺在太子岁月留下的资料跟他的下落一样,是个谜。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朝的太子像他这样留下这么少得可怜的资料。总是有一种感觉,这个太子是否真的存在过。因为在大明朝末期,人人注意的都是崇祯和李自成还有满人,一个并没有成为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其分量真是太轻了。当时英雄太多,遂使他默默无闻。

    后来李自成封朱慈烺为宋王,败退时被送给吴三桂,吴三桂奉他还京,建年号义兴。不足一个月后,清军到北京,吴三桂希望立朱慈烺为明帝,但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吴三桂愤而挟持朱慈烺到山西,朱慈烺死在陕西宁家湾。南明年间追封为献愍太子,鲁王监国元年谥为悼皇帝,杨起隆托称朱三太子1673年建元广德,增谥朱慈烺为顺宗同天合道承明纯靖康文懿武神仁献孝悼皇帝。

    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南明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因此结伴而行。晚上就寝时,穆虎发现少年内衣织有龙纹,惊问其身份,少年自称是皇太子朱慈烺。

    其时,朱由崧已经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得知此事后,便命令太监李继周将太子接到南京。据说,太子在见到李继周时曾问:“迎我进京,皇帝给我做吗?”李继周摇头,“此事如何哪是我等奴婢所能知晓的!”

    顺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三月初一,太子来到南京,被交付锦衣卫冯可宗处看管。朱由崧派了两个太监去辨认真伪。两人一见到太子就抱头大哭,还脱下了衣服给太子穿上。朱由崧知道后,大怒,跟两个太监道:“真假未辨,你们就行见太子之礼,混账!”说完,将两个太监拉了出去斩首,又将李继周也杀了。然后,面谕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东宫,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随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同往审视。

    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来到太子所居处,正视良久,不说一语。太子大怒,“卢九德,你见我怎不叩头?”

    卢九德不由自主地跪下叩头,已经魂不附体。太子骂道:“才一年不见,你居然肥胖如猪,可见在南京享福不浅啊。”

    卢九德上下牙捉对似的厮打,又被太子骂了许久,才张皇而出。见到朱由崧后,回道:“有些相像,却认不真。”

    朱由崧陷入了沉思,老实说,他这个皇帝之位来得不易。如果太子是真的,按照祖宗成法,他必须要把皇位让出去。虽然,南京百姓对他这个政权的所作所为已经痛不欲生,但就这样把皇位让出去,实在不情愿。

    南京百姓知道了太子之事后,纷纷要求太子登基称帝。明旧臣、处于长江中游的左良玉在这个时候以保护太子的名义进逼南京;长江以北的黄得功、刘良佐等总兵也上疏要求朱由崧善待太子。危机一触即发,朱由崧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他准备再让人辨认太子,而这一次的辨认却是抱着某种目的去的。事实上,朱由崧政权的许多官员都在崇祯朝廷上任职,大多数人都远远地见到过太子朱慈烺。曾经担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皆言太子眉长于目”,他们看了伪太子之后都说“认不清”;朱由崧认为,这是大臣们对自己不满,而刻意地不想认出太子来。

    他找来亲信,对太子进行辨认。这些亲信在他的示意下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并对太子进行严刑拷问,审讯结果出来了:太子是假的,真名叫王之明。

    既然王之明承认自己就是王之明了,那么,下面的审讯应该轻松多了,但事实却是,难度依旧,笑料百出。

    审问官问道:王之明,你冒充太子该当何罪?

    王之明:我既然被你们说成不是太子,也就罢了,何必要给我改姓名?

    审问官:王之明。

    王之明不回答。

    审问官:为何不应?

    王之明:何不喊“明之王”?

    审问官大怒,吩咐用刑。

    太子高呼:皇天啊上帝。

    该年五月十日,清军大举南下,朱由崧到太平府避难。南京百姓这才冲进监狱,把奄奄一息的太子救了出来,并拥其登上皇位。这个皇位只持续了五天,五天后,清军大将多铎进入南京城。他第一件事就是问太子,有人告诉他,哪里有什么太子,是一个叫王之明的人冒充的。

    多铎笑道:“你们真愚蠢,如果他承认自己是真太子,朱由崧早就把他杀了。”一名降臣趁机说道:“是啊,太子本不承认自己是冒充的,都是马士英(一个太监)的安排。”多铎连连点头,并骂道:“奸臣,奸臣。”

    十天后,多铎设宴招待刚擒获的朱由崧,并将他的位置安排在皇太子之下。皇太子对朱由崧道:“你看,你让李继周把我叫来,又不认我,还给我改名,又让人抽打我。这些事,你知道不知道?”朱由崧坐在他下首,不作一语。几个月后,多铎将太子和朱由崧带到了北京,随后都被处死。

    惊动一时的皇太子案由此结束,我们真的很希望那个叫王之明的就是朱慈烺,但我们的希望往往都被清廷扼杀了,由不得我们做半分幻想。

    朱慈烺和他的身体一样,在这个太子案后就永远地在历史上消失了。随之而起的是朱三太子。朱慈烺一死,作为崇祯帝的儿子们,年龄最大的就是皇三子朱慈炯,确切地说,他就成了大明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朱三太子”四个字在清初的确闹腾了好久。

    顺治八年(1651年),有人冒称是崇祯第三子,被清廷杀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有一个叫杨起隆的冒称是朱三太子,被杀;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又有名为王士元的自称为朱三太子,后被凌迟。这三个人在当时冒充的朱三太子的名字叫朱慈焕,而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

    这些人为什么要冒充一个本不存在的人呢?

    朱慈焕本是崇祯帝的第五个儿子,在五岁的时候就死了。据传说他生前对崇祯道:“九莲菩萨说:‘皇上待外戚太薄,所以将让他的儿子们都死掉。’”

    这个九莲菩萨就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她曾支持张居正变法。崇祯听了这个小孩子的话后,很惶恐,就封其为“玄机慈应真君”。

    真***像一个灵异事件,还是一个恐怖的鬼婴故事!

    这样看来,诸多的朱三太子案频频以朱慈焕为号召,而不是以真的第三子朱慈炯,原因已经很明显了。

    民间宗教是此类活动的依托,作为“玄机慈应真君”的朱慈焕显然具备这种蛊惑力,于是,诸多的人都选择了他。尤其是白莲教这个为造反而造反的邪教最为活跃!

    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太子很多,但真正让后人记得的的确太少。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历史往往在每个朝代的末期所关注的焦点是他们的父亲,而不是他们。

    而这一次历史没有忘记朱慈烺,这个同样趁混乱逃出北京的太子很是幸运的遇见了自己的妹妹,没有像历史中颠沛流离最终遇害。

    而且这个朱慈烺还将在以后的日子里做了一件大事,一件让整个大明都记住了他的大事,从而被深深的被历史记住了!

    对于这两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孩子,王大官人很是蛋疼!要知道他从来没有做过父亲,而且还是一个会亲手杀自己孩子的父亲!

    在从崇祯的记忆中确认这两个孩子确实是‘自己的孩子’后,王维将两人领入了一间偏僻的屋中,拿起刀,不要误会啊!

    王维将刀递给了那个只有一条右臂的可怜女孩,说道“你也砍朕一刀吧!朕对不住你们!”王大官人在这一刻确实是很内疚,尽管,砍人的那个不是他,但这还是要他去还的!

    有些柔弱、有些秀气的朱徽娖没有接过刀,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迅速被泪水淹没了,只是用一条独手捂住了嘴巴,无声的哭泣……

    而一旁的已经算是个大人的朱慈烺也是悲伤的哭泣起来,这一副场面感染了王维,泪水同样从他的脸颊流下,有点儿咸,有点儿苦……

    这两个孩子没有去怪罪他们的父亲,王大官人也没有坚持让自己的便宜女儿拿刀砍自己,毕竟没有谁**了真的愿意让人砍自己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