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舰是一款现代军事海上登陆战最实用的武器装备,也叫做两栖舰艇,是为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补给品登陆而专门制造的舰艇。

    一般认为登陆舰艇的最初形态是俄国黑海舰队1916年使用的称作“埃尔皮迪福尔”(希腊文,意为“希望使者”)的船只。这是一种平底货船,吃水很浅,排水量100-1300吨,适于运送部队抵达海滩实施登陆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曾改装和建造了一批与其类似的登陆艇,排水量在10-500吨,大小不等,艇上装备机枪或小口径舰炮,艇艏开有舱门,便于人员和车辆下船登陆。这就是最早的登陆艇。登陆艇的航速都在20公里/小时以下,续航能力仅200-1000公里。在登陆作战中登陆兵一般需乘运输船或军舰至登陆占附近的海域,再换乘登陆艇突击上陆。

    登陆舰又称坦克登陆舰,它的排水量600-10000吨,可载坦克几辆至几十辆和士兵数百名。它的续航能力一般为200-6000公里,航速20-40公里/小时,这就使登陆部队可从出发地直抵登陆点滩头,无需中途换乘,大大简化和强快了登陆过程,其登陆作战能力比登陆艇大为增强。世界上第一艘登陆舰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用油船改装而成的。1940年,英国建造了首批lst1级大型登陆舰。此后一些国家也相继建造了大量登陆舰。战后,登陆舰提高航速,增设直升机平台,装备防空导弹,采用侧台推进器和新型登陆装置,使战术技术性能有较大提高。

    坞式登陆登陆舰,又称船坞式登陆运输舰,它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和在太平洋岛屿实施登岛作战而道德研制成功的。坞式登陆舰内有一个或两个巨大的坞室,在艉或艏部有一活动水闸,水闸打开,艉(艏)部分沉入海水中,装载的登陆艇或两栖车辆可从坞室驶出。现代坞式登陆舰的满载排水量一般在万吨左右,航速30-40公里/小时,可载10-22艘各类登陆艇或20-80辆两栖车辆。有的还设有直升机平台,载运直升机数架,可实施机降登陆作战。

    登陆舰得到大力发展是在二战期间。在一战之前,登陆作战主要使用传统船只。1915年灾难性的加利波利登陆表明,传统船只已经不适合用于近代登陆作战的要求,特别是机枪被大量装备以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登陆舰在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没有看到很大的发展。这是因为美国海军陆战队这一时期经历了几场小规模的战争,如:香蕉战争,从而导致先进登陆舰学说的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具体的计划开始实施,并开始建造第一艘真正的专业登陆舰。

    早期被分为两类,输送舰与登陆舰(艇)。通常部队在港口登上运输船到换乘点换乘登陆艇发起攻击,或者直接由登陆舰从始发港口向目标地点发动登陆攻击。

    许多早期登陆舰由货船改装。然而,也出现了坦克登陆舰(lst)这样的专用舰只。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专门用于坦克或其他大型车辆登陆的舰只。不像其他大型船舶,坦克登陆舰可以直接到登陆海滩投放部队。除了运载部队的船只,其他船只是必要的。很快,人们意识到,像两栖登陆作战这样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一种专业的指挥舰只负责指挥,普通海军船只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也有人意识到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不一定能提供所有的火力支援(包括压制火力)需求。因此一些搭载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火力的专业船只被制造出来。这些火力包括火炮和火箭炮,它可以装上登陆艇和登陆舰。作为登陆前的最后攻势的一部分,登陆区将布满这些类型船只。

    尽管登陆舰在二战期间的得到大力发展,但仍有很多限制,比如:登陆区海岸线的类型是否适合发起攻击。海滩上的障碍物必须较少,并有适合的潮汐条件和合适船只抢滩的斜坡。然而,随着直升机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在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为了满足中华海军舰船“均衡装载”的需要,中华从30年代起开始建造了大型通用两栖攻击舰“饕餮级”。发展这种两栖攻击舰的主要原因有:

    1.节约经费:这种舰综合了中华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和武装货船的性能。它具有一艘两栖攻击舰装载的登陆兵和直升机、一艘船坞登陆舰装载的登陆兵和直升机、一艘船坞登陆舰装载的登陆艇和一艘武装货船装载的货物的能力。若要完成同样的装载任务,需要三艘上述运输舰来完成,这会使造舰经费增加约20%。

    2.提高作战的有效性:由于这种舰将登陆兵及其装备(如直升机、登陆艇和各种车辆等)按比例地装在一艘舰上,故可避免因一艘专用运输舰被击沉,而丧失登陆部队的作战能力。从美侵越战争中表明,船坞登陆舰和其他运输舰已不能充分保证海军加强陆战营(登陆第一梯队的基本战术单位)及其装备迅速予以海运和上岸。因此,美海军声称今后将大力发展新型通用两栖攻击舰。

    早在1930年财政年度新舰建造计划中,批准建造“饕餮”级的首舰,原计划建造9艘,后决定建造1艘。第一艘舰“饕餮”号于1932年3月15日开工建造,1935年3月29日服役,在上海船厂建造。1936年中华政府预计5艘舰全部费用为6100万元,即平均每艘费用为1220万元。

    “饕餮”级舰的主要任务是运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加强营(约2000人)及其装备,以支援登陆战。由于舰上设有指挥控制部位,并安装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还具有指挥舰的作用。

    饕餮级通用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39300吨,长:250.2米,宽:40.2米,吃水:7.9米,人员编制:930人(军官56人),动力装置:2x锅炉,2x齿轮传动式涡轮机,功率:52200千瓦,最大速度:24节,续航力10000海里/20节,装载能力:1703载员、4xlcu-1610级通用登陆艇、通用登陆艇、2x部队登陆艇、1200t航空燃料、直升机:19架运输直升机或26架武装直升机,固定翼机:6架

    补给舰,主要用于向航母战斗编队、舰船供应正常执勤所需的燃油、航空燃油、弹药、食品、备件等补给品,是专门用来在战斗中帮助队友的船舰。

    补给舰的种类有很多,从最古老的运煤船,到最先进最现代化的高速综合补给舰,均属于补给舰的范畴。中华海军有着较完整清晰的分类系统,所以主要以中华海军的分类系统作基本扼要的介绍。

    舰队油船

    舰队油船是现代补给舰的最基本型号。顾名思义,油船就是只提供液体燃料的补给舰,有部分型号会同时提供淡水。某些补给舰亦会提供少量杂货,但补给物主要还是以燃油为主,因此还是只能归类为油船。

    综合补给舰

    综合补给舰(aor)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由纳粹德国发明,战后被美国发扬光大,尔后被各国海军所采纳。综合补给舰结合了油船和军火船的功能,把多种补给物资集中在一艘船上,这样的好处是当舰队虽离开战斗阵位进行补给时,只需跟综合补给舰对接一次,即可获得所有补给物资,无需跟不同类型的补给船舰进行多次对接,增加补给时间,从而增加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危险。

    综合补给舰通常以柴油引擎(柴油机)作动力,满载排水量一般介乎15000吨至30000吨不等,最大航速通常在15~20节,设有直升机平台甚至机库,可携带1至3架直升机。对于一般中小国家的海军而言,综合补给舰往往是该国最大型的军用舰只。

    快速战斗支援舰

    快速战斗支援舰是中华海军为了配合航母战斗编队的高航速以及大编队而设计的,可以说是综合补给舰的强化版本,排水量大幅增加,各类补给物资的装载量亦大幅提升,动力系统强劲,航速远比一般的综合补给舰高,能追上航母编队高速行进的步伐。

    由于建造及使用成本高昂(动力系统皆选择性能优秀但购置/运用成本高的燃气轮机),也没有需要,大多数国家的海军均选择建造排水量较小(30000吨以下)、航速较慢但使用成本较低廉的综合补给舰。

    “西伯利亚”号综合补给舰:舰长:171.4米,宽:24.6米,吃水深度:9米,排水量:23000吨,满载排水量:36000吨,两台柴油发动机双轴驱动,可同时为两艘以上舰船补给,主要用于远洋补给。最大航速19节,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船员130名,物资容量为燃油10500吨,水250吨,干货弹药680吨,120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