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晗把那个四方形状的东西取出,还是在雪地上来回摩擦一下。[阅读文字版,请上]经过积雪的清洗,四方形状的东西终于现出原形。原来这外表的是一张羊皮纸,羊皮纸被针线缝得密密麻麻的,不知道里面包裹着什么东西。

    处于好奇之心,刘子晗马上把羊皮纸拆开。只见里面赫然包裹着一本书,书的封面上写着四个字:“龙吟剑谱。”刘子晗看到之后,更是喜上眉梢。

    这本剑谱就像有魔力一样,吸引着刘子晗打开来看。打开剑谱的第一页,上面并没有记载什么高深莫测的剑法,而是记叙了一段历史。它这样写道:

    公元一三二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濠州钟离(今天的安徽的凤阳)一座破旧的二郎神庙里,传出一阵清脆的啼哭声,一个瘦弱的婴儿降生了。他是大家庭里的第八个孩子,属于“重”字辈,父亲朱四就给他取名朱重八,他就是后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那时候,正是元朝末年,天灾一场接着一场,不是闹大水,就是闹天旱,加上官服的残暴压迫,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父亲朱四一辈子给地主干活,穷的缺吃少穿,所以朱元璋一出生就得忍饥挨饿。几年之后,父亲、母亲和大哥都得病死了,朱元璋就成了孤儿。没吃的,朱元璋只好吃草根、啃树皮。最后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走投无路的小朱元璋就来到当地的一个寺庙——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

    从此,每天从早到晚,朱元璋不是扫地、做饭、洗衣服,就是击鼓撞钟、上香上供。他每天忙个不停,什么重活脏活都干,可是还是经常遭到寺里长老和师父们饿打骂。他满肚子的委屈没处诉说,只好向那些不会说话的泥菩萨发火。

    有一次,朱元璋打扫殿堂的时候,实在太累了,走路都走不稳了,一个不小心,被神像的石座绊了一脚,摔得好痛。[阅读文字版,请上]他爬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扫帚把那座神像狠狠的大了一顿。

    又有一次,神像前的蜡烛被老鼠给咬坏了,一个大和尚怪朱元璋没有看管好,就把他给大了一顿。朱元璋气不过,趁没有人的时候,用毛笔在菩萨的后背上写了“发配三千里”五个大字。意思是说,菩萨是有灵验的,可是他却连老鼠都管不住,还算什么菩萨,应该吧他发配到三千里外的地方去充军。

    朱元璋在庙里虽然受气,可是还能吃上饭。谁知道才过了五十天,寺庙的租子也收不上来了,长老们自己都没有的吃,哪里还能养活得了大大小小的和尚呢?他们商量了半天,就决定让和尚们出去化缘(求别人施舍)三年再回来。就这样,朱元璋只好穿着破衲衣拿着木鱼瓦钵(和尚专用的饭碗),背着小包袱,云游四方要饭去了。

    三年后,朱元璋又回到了濠州。三年之中,他到过安徽、河南的好多地方,长了不少见识。这时候,反抗元朝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红巾军占领了濠州皇觉寺也被毁了。为了求一条活路,朱元璋只好参加了红巾军。

    参加红巾军之后,朱元璋十分刻苦,武艺很有长进。每次打仗,他都表现的非常勇敢,还出了不少好主意,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红巾军的首领郭子兴看他那么有出息,就把一个姓马的干女儿嫁给他,还让他去当和州(进安徽和县)总管(相当于军区司令)。

    身为一方总管的朱元璋,知道自己年纪轻,资历浅,威望底,虽有郭子兴的令牌在手,可是他还是担心其他将领不服气。怎么办呢?想了半天,朱元璋终于想出来一个好办法。

    朱元璋先让人把总管府大厅里原来按地位和主次排列的作为全部撤去,再一左一右的摆上两排凳子。然后,他通知众将领到总管府来。

    各位将领来到了总管府,按照官职的大小,在长凳子上坐了下来,可就是不见朱元璋的影子。大家默默的等了一会儿,才见到朱元璋走进大厅。他一言不发,坐到了长凳最后一个空位上。

    众将领一个个傲慢的瞧了瞧朱元璋,他装作没有看见,平静的对大家说:“今天,我请大家来,是商议如何守城的事情。谁有高见,不妨就直接说吧!”

    诸位将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说出什么来。最后,朱元璋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决定立即修筑城池,并且按人划定地段,责任明确,限期三天完工。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朱元璋和众将官一起检查验收。检查的结果是,除了朱元璋负责的一段按质按量完成外,其他地段都没有完工,有的甚至不顾质量,修得七扭八歪,根本不合格。

    朱元璋把脸沉了下来,让将官们再次来到总管大厅。这一回,朱元璋第一个到来,坐在朝南的总管位子上,拿出郭子兴的令牌,严肃的对众将官说道:“郭子兴主帅令我做和州总管,责任重大。前次分工筑城,本该各尽其职,如期完成,可是你们都耽误了、如果遇到紧急的军情,像这次一样,怎么能打胜仗呢?现在说清楚,过去的事情就都不提了,今后要是再不遵守军令,就加重处罚。到那时候,可不要怪我不讲兄弟情义。”

    这一席话,说得众将领耳红面赤,只好服从。从次,朱元璋下的命令,谁也不敢不听了。后来,郭子兴病死,大家就推荐朱元璋成了这支起义军的元帅。

    朱元璋当上军事统帅之后,深深意识到自己的实力要发展,就需要各地的人才加盟自己的队伍。所以,他行军作战,每到一处,就派人四处打听当地有没有能人。如果有,就邀请他参加红巾军。时间一长,在他周围就聚集了好些有本事的人,其中最有名的有李善长,刘伯温,宋濂,朱升,冯国用等几十个,这些智囊们给朱元璋出了不少好主意。

    (以上为历史真实事件,读者可在《明史》之中查阅。)

    朱元璋打仗越来越讲究策略和方法,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不过,虽然元朝气数已尽,但是,他的底蕴犹在,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朱元璋在几次和元军的正面交锋之中,连连吃了败仗。

    朱元璋吃了败仗之后,心灰意冷,挥军南下,返回自己的基地。说来也巧,在返回途中,朱元璋偶然得到一把古剑,这把剑乃是玄钛所铸,重量极大,锋利无比,实乃当时世上第一宝剑。朱元璋得此神剑之后,再次与元军交手,竟然大获全胜。

    但是,元军之中也不乏能人异士。朱元璋的宝剑在一次征战之后,被元军的一名巫师实施妖术所截断。此战,朱元璋又是大败而归。他立志要靠次剑,铲除元朝,消灭元军。

    于是,朱元璋派人四处寻访干将、莫邪之后,决心重铸此剑。皇天不负有心人,朱元璋终于寻得干将、莫邪的后人,铸剑名师——干德。朱元璋为了灭掉元朝,歃血铸剑,取自己的鲜血,历经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将那把玄钛剑铸成两把利器。这两把利器分别就是龙吟神剑和寒月宝刀。

    朱元璋同时拥有了两件利器,再次同元军交手,简直是如虎添翼。再者,他武有徐达、常遇春;文有宋濂,刘伯温。而元朝却是越来越**无能,大势已去。朱元璋趁胜追击,越战越猛,终于灭掉了元朝,完成起义大业,建立了明朝。

    (但是这龙吟神剑怎么会跑到雪蟒的腹中呢?敬请关注子轩下一章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