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告别昔日的繁华,西安将一份文化的厚礼托着这冬日潮冷的风送到了星城长沙,逾万的朝圣者纷至沓来。即使只是复活军团一支胳臂的到来,也足以召唤楚地的士子们。

    战车、兵佣、兵器一个个跃跃欲试地争取到外面世界的阳光,或许它们闷在朝代更替、风云变幻的土地下太过于寂寞了吧。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灵杰之地展现古长安往日的辉煌,更是长安成为丝绸之路的写照。

    (一)大叹华夏艺术

    正厅摆放着一辆马拉的战车,气势不凡,驻足于前,仿佛听到轰隆的战鼓已敲响,马蹄声起伏不断。战车作战是一种奇特的作战方式,只有战车上几个士兵整装待发,而整个战车队伍竟无步兵跟随!如此新颖却出奇制胜的军事谋略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从馆内所有展出的文物来看,人、马车等都是当时的真实情况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武士佣,身着战袍或铠甲,有的头带巾帻,有的反绾发髻。有的佣身还残存着色彩,以绿、红色居多。据解说员说,颜色之所以不褪去,是因为这皆为天然矿物质本身的颜色,足见秦朝科技发展水平。透过残存的色彩,我看到了秦军整齐的仪容,军容壮观,势不可当。惊异于秦佣的“千人千面”,我尝试着与这些万古的英雄们交流,却发现他们神情各异,千姿百态,我忙不过来对他们表情的诠释,只知道他们各有喜悦,各有哀愁,读不尽的故事。是哪些能人巧匠赋予这些陶佣十足的个性?也许,这巧匠最终也难逃为佣的命运,但这种艺术更体现了华夏民族人民脊梁意识的脉络,在暴政下依然不失自我的人文形象。你看那陶佣上一丝不苟的花纹,十分光滑的面部,这种制陶技术已是登峰造极。

    (二)深重的灾难,沉痛的思考

    秦始皇嬴政的暴政世人皆知,虽狠但在当时也是“大一统”的必要手段。秦始皇的暴政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的人生观因其父一直在赵国作人质的经历受到了巨的改变。是那积郁心头多年而不能薄发的恨,是那幼年生活的艰辛不幸铸就了他钢铁般的虎狼之心。工程浩荡的秦王陵建筑,竟动用工匠、刑徒七十余万人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叫苦不迭、怨声载道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是的,他们不懂艺术,可是当一个人生命都无法保证时还何谈艺术!或许这,正是对我们现代人的最好启示。秦王朝历时不久,不以“仁”治天下岂能长久?再者,假若秦始皇出身于一个家庭和睦的寻常百姓家,这番大业恐怕难以酿成,但暴政确是免了。家庭教育从古至今其实质仍没有变,家庭是社会的单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果父母与孩子能在“和平、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那社会的良好风气也指日可待了!

    复活的军团,复活的思想,不朽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