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胜利者应该有的姿态

    谢国明有一种想笑的感觉,实在难以想象两年前,他还在大街上被小混混堵暴力催债,到如今居然成了一个重要人物,被五个保镖十二个时辰地保护着,他觉得颇为讽刺。

    但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此刻谢国明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不是宋晨就没有他的今天。

    想到这里,谢国明又热情满满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一定要把大宋的金融体系建立起来,这样才能报答宋晨的知遇之恩。

    童氏一家,这个温馨的三口之家正在吃晚饭,除了童婶,他们都不明白这几天宋晨为什么要给他们安排这么多保镖。

    是的,阿牛出事之后,他们还自己找了一个行伍退下来的老兵当儿子的保镖,即使这样他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居然给他们安排了这么多护卫,这些人都还是皇城司的人,喊他们一起进来吃饭,也被他们客气地拒绝掉。

    不过他们也理解,阿晨肯定是认为他们有危险,才会派人来保护,确实有了这些人后,他们感觉到安心多了。

    泉州。

    不要说临安了,即使这里的街面都嗅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到处都是肃杀之气。

    蒲府,外围就有一百多个带着刀的侍卫,杀气腾腾的盯着过路的路人,仿佛他们是派来的杀手似的,弄得路人宁愿饶一个远路也不从这里过了。

    州衙,衙役也全部武装起来了,宋晨也想走一下他的路子,这个态度暧昧的知州见都没有见他,但似乎他也没有倒向蒲家,王积翁这老匹夫想严守中立,不知到底是愚蠢还是聪明。

    沿海制置司,这里更是进入了战备阶段,李晓菲、小玉儿都不能出去了,小姑娘因为被‘禁足’了还闹过情绪,这一回她不管怎么撒娇,宋晨也不会为所动。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如果她们当中一个被捉,用来威胁他,那他宋晨会陷入多么被动的境地呀,坚决地不松口。

    如此做虽然不尽人情,但这也是一种非常保险的举措。

    虽然宋晨可是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是他还有点举棋不定,不是害怕灭不了蒲家,而是担心打击面太大,有太多的无辜之人在这场血雨腥风中死去。

    是的,宋晨这个现实的人,清楚这次大火拼,不可避免地会有无辜之人死亡的,他一点也不怀疑,即使在蒲家的人,也有无辜之人。

    他们也许在蒲家做着平凡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伤害别人的无辜之人。

    政治,就是这样,有时就是要不分青红皂白,要一锅端,就像刮自己身上的坏肉一样,不可避免地要把坏肉边上的好肉都刮到。

    无论怎么样,宋晨不想过多的波及无辜,这也有从利益方面的考量,反正要尽量减小这次事件对社会产生的震荡,所他得想一下更好的办法,以雷霆万钧之势把蒲家搞定。

    可是他现在还没有想到好办法,那应该怎么做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

    元朝大都。

    “文大使,考虑到怎么样了?”伯颜很是温和地问道,但这种温和的语气里隐藏着十分倨傲的态度。

    “我朝是胜利者,这一点不容置疑,”文天祥开始据理力争,“贵国的武器,威力射程都不怎么行吧!”

    “好,就知道你会这说,大使是否可以移步,走吧,咱俩去打一枪不就知道了!”伯颜兴致颇高,信心十足。

    这位蒙古丞相,其实也是一员猛将,对武器颇为精通,到了靶场,举起枪支,瞄准远处的一只山羊,这里直接以活物为靶子,更形象更直观。

    点燃了引线,枪口冒出了很浓的白烟,一声枪响,那二百多步外的山羊应声而倒。

    周围的官吏发出赞叹之声,这种赞倒不是纯粹的拍马屁,蒙古崇拜强者,伯颜这种神枪手,肯定会受到尊敬的。

    “要不大使,也来打一枪,检验检验此枪到底与你们的一号怎么样?”伯颜得势不饶人。

    文天祥脸色有点难看了,他抱着很大的热枕来,希望签订一份体面的休战协定,现在大宋的武器优势都快要被给赶上了,此时他内心是煎熬的。

    以前他实在瞧不起那些主张和谈的人,认为他们都是软弱的人,他自己来做的,肯定会无比强势。

    但他真的来充当议和大使时,才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无奈,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里面有门道的,有些地方可以据理力争,有些地方要学会妥协,争取以最小的让步,达成目标。

    靠山还观察到一点,那就是整个蒙元,他们的统治阶层是多么的好战呀,这次试枪是多么地踊跃,不分文官和武官,都喜欢打上两枪。

    这和他们的文化是多么地不同,南宋的士大夫觉得拿着枪都好像要脏了手似的,虽然晓得枪的妙用,还是在心里认为它是贱物。

    那些士大夫,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大弟子宋晨被士大夫阶层给屏蔽的缘故,他都用上‘那些’了,潜意识里把自己都排除在外了。

    “咳,”伯颜打断正在神游物外的文天祥,“我朝的议和条件不容一个字的更改,实话跟你说吧,我是一直不赞成议和的,奈何我朝皇上感念天下苍生生长不易,故而有休战的意思,只给你一天的时间考虑,否则我朝将还会有动作。”

    伯颜撒起谎来,一点也没有心理负担,议和其实就是他提出的,哪来的‘一直不赞成’。

    这下文天祥不得不仔细考虑了,因为他在蒙古人的议和条件里,没有看到称弟称侄称孙这些最令皇帝觉得屈辱的条款,这一点是士大夫阶层最在乎的。

    但其他方面要价极高,如此讲究实际的游牧民族政权,真的很少见。

    靠山知道,这份和约只要带回去,别人会认为他很好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因为没有令皇帝和大臣难堪的条款,大宋只要在经济上出点血就可以了,这还会视为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