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方冬梅回来了。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正中的饭桌上已经摆好了两盘热气腾腾的菜,闺女正在桌子边摆着碗筷,于是夸奖道:“闺女会做菜了?真乖!”

    翠花脸一红,“不是我做的,是……。”话没说完,房门一开,张振华端着一口汤锅走了进来,“让一下,汤来了。”

    “儿子?!”方冬梅愣住了,跟着一个箭步冲到了儿子的面前,张振华急忙大叫:“妈,小心汤!烫着呢。”说着急忙把锅放在了桌子上,这才道:“妈,我跟上级首长回来办点事,这几天就住在家里。”

    方冬梅激动地抚摸着儿子的脸庞,“儿子,你瘦了。怎么样?在朝鲜没受伤吧?”

    张振华笑道:“妈,我一直在后方,没事。”

    “不是说美国飞机总是去后方捣乱吗?”

    张振华一笑,“妈,我那是什么地方?战俘营。他老美要是敢轰炸那里,不说别的,那帮战俘就能拿起枪来把他们自己国家的飞机给打下来。”

    方冬梅也乐了出来,“你这孩子,又说胡话!等一等你爸,他一会儿就回来。”

    不多时,张盛也回到家中,见到儿子回来自然也是喜出望外。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饭桌上,方冬梅问道:“儿子,你这做菜的手艺是从哪儿学的?”

    张振华笑道:“跟战俘营的厨师还有几个爱做菜的战俘学的。您尝着怎么样?”

    方冬梅点点头,“虽说刀功火候还差点,不过还不错。”

    张盛问道:“儿子,那些战俘还听话吧?”

    张振华点点头,“基本上还算听话,只要不跟他扯什么意识形态,他们也不怎么和我们为难。”

    “哥,你具体说一下呗。”

    “美国人相对来说比较怕死,特别是他们的武装被解除之后更是如此。英国人则是傲得厉害,尽管做了战俘也改不了那骨子里的绅士傲气。在他们眼里,美国人就像是一群暴发户。就拿吃饭来说,英国人总是菜是菜、饭是饭,码放得清清楚楚;美国人就是饭菜混到一块儿,他们觉得那样才香。英国战俘爱讲究,喜欢干净;美国人邋遢得很,袜子脏了也不洗,正面脏了翻过来接着穿。”

    “啊?”张翠花一吐舌头,方冬梅踢了儿子一下,“正吃着饭呢,你说那么恶心的事干嘛?”

    张盛问道:“听说你们让那些战俘搞养殖,他们没意见吗?”

    张振华道:“没有。在他们看来既然做了俘虏就要惩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我们又不是法西斯集中营,又没让他们干什么重活。养出来的东西大多数都是他们自产自销,有些活还是他们在美国就干熟了的。我们除了负责看着他们不闹事之外,基本上完全由他们自己负责。我们也没剥削、虐待他们,他们有什么可说的?”

    张盛点点头,“这样就好,我就怕你们惹出事来。”

    张振华一怔,“爸,您是不是听说什么了?”

    张盛道:“我听说有些人私底下议论,说你们让战俘干活是违反《日内瓦公约》的行为。还有人说,你们这么搞完全是纵容美国人在志愿军后方明目张胆地搞资本主义。”

    “屁!”张振华冷笑一声,“照他们这么说我们就该让那帮战俘整天吃饱了什么事也不干。要说违反《日内瓦公约》朝鲜人比我们狠多了,抓住战俘、特别是韩国的往往直接杀了了事。哪像我们,不管是抓到鬼子还是国民党还教育转化?”

    “儿子,你可不许胡说!”方冬梅急忙拦道。

    张振华道:“我没胡说,我说得都是真的。”跟着故做神秘地压低声音,“想不想听一些电台里不让说的事情?”

    “好啊!”张翠花一听,顿时两眼放光。“去,别捣乱!”方冬梅拍了一下闺女的头,跟着说道:“既然外面不让说那你就别说了。”

    “好吧。”张振华倒是无所谓,“快吃饭吧,菜都快凉了。”

    吃完饭,收拾好桌子,张振华道:“爸、妈,该我问您二位了吧?爸,您现在忙什么呢?”

    正在一旁写作业的张翠花抢着说道:“爸爸可厉害了,现在当大学老师了。”

    “别听你妹妹的。”张盛急忙辩解道:“我就是去到农业大学给人家客串讲过几节课。主业还是在农村指导农业生产。”

    “那也不错啊。”张振华道:“您本身就是农科大学生,在延安和解放区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教学生一定没问题。”

    张盛摇了摇头,“离开学校这么些年了,一些理论知识早就记不住了,而且有些知识和我上学时候学的已经不太一样了。每次上课前,我都要仔细地看几遍书。”

    张振华笑道:“这才真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张盛笑骂道:“臭小子,少拿你爸我开心。”

    张振华道:“咱们国家自古就是‘以农为本’,只可惜是农业大国不是强国。几千年固有的保守思想、小农意识、再加上连年的战乱,让本来各方面科技就不是很发达的中国农业技术基本还停留在几百年前。爸,您的任务很艰巨啊!”

    张盛道:“你说的这些我比你懂。听说苏联正准备派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人才到咱们国家来,估计情况能好一点。”

    “啊?”张振华一愣,“爸,我不知道您现在管着多大的事、有多大权力、能不能见到高层领导。不过我提醒您一句: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

    张盛一愣,“儿子,你怎么这么说?”

    张振华道:“苏联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跟我们不一样,适合他们的不一定就适合我们。而且苏联地多人少,再加上广泛使用农业机械和畜力,基本上属于粗放型的农业。而咱们国家是人多地少,虽然是靠天吃饭,但历来讲究精耕细作。所以,爸,到时候您心里可要把握好了,别为了什么两国友情就全都听人家的。”

    张盛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我记下了。”

    方冬梅道:“儿子,听你的言论,对苏联好像不太满意似的。”

    张振华毫不避讳,“没错!我对苏联确实不太满意,尽管我和妹妹在那儿学了很多知识,但这个国家的一些做法我非常不喜欢。特别是那个斯大林,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像是一言九鼎的皇帝。在他领导下的苏联就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周围所有的小弟都必须听他的才行。我曾经对毛主席说过,斯大林是乱世之枭雄不是治世之能人。在他这么个坏老师的教育下,不知道能教出几个坏学生。”

    方冬梅叹了一口气,嘱咐道:“儿子,这种话你到外面最好别讲。”

    张振华一笑,安慰她道:“爸、妈,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张盛岔开了话题,“儿子,你过几天后是不是还要回朝鲜?”

    张振华点了点头,“别看现在已经停战了,不过最后的协议还没有正式签。现在不管是美国还是金胖子,都想趁这个空当多占点地盘,恐怕这仗还有得打。”

    方冬梅斥道:“儿子,你又这么说人家金同志!”

    张振华撇了下嘴,“那有什么?要是没他这仗还打不起来呢。刚才我说斯大林是个坏老师,这个金……同志就是一个典型的被教坏了的学生。”

    “行了,别说了。”方冬梅打断了儿子的话,“时候不早了,你们爷儿两个去睡吧。”

    南屋中,张振华原先的单人床早已经被张盛改成了双层床。张盛道:“自从你去了朝鲜之后,我就找人钉了这个一个床,怎么样?还不错吧?”

    张振华问道:“爸,咱俩谁睡上面啊?”

    “我是你爸,当然我在你上面了。”

    张振华道:“爸,您岁数也不年轻了。这床又这么陡,爬上爬下的不合适吧?”

    张盛想了一下,点点头,“你小子有点孝心,那你就睡上面吧。”

    父子两个躺好之后,张振华问道:“爸,罗奶奶去世的事,您和妈怎么没告诉我?”

    张盛叹道:“翠花这丫头跟你说了?我和你妈是怕你分心。你虽然在后方,但工作同样重要。你这孩子有的时候爱感情用事,我们怕你一激动又犯什么错误,就以咱们全家的名义把钱寄去了。”

    张振华叹道:“让您费心了。等打完了仗,要是有时间,咱们应该去看看她们。”

    “是啊。是该去看看了。好了,别多想了,早点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