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志带着民兵在杨五爷家背后的山坡上设下埋伏。(小说文学网)大鸿扑在李文志身边问:“他们有多少人?”“估计十来个吧。”“看来我们是绝对优势兵力。”“可他们都是懂点‘扁挂’(武术)的亡命徒,下午在凉水井就搞憨几个人。唉,这到下半夜了,怎么还没一点动静?杨五爷不会谎报军情吧。”“真这样也就好啰。”旁边的红忠打个哈欠接过话头说:“龟儿子些,搞得大家晚上也鸡飞狗跳的。才到乡下来几天就耐不住要造反,老子们祖祖辈辈在这里过就不活啦?文志,这熬夜好恼火,该给大家记一天的工分吧。”李文志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节骨眼儿上,你想发灾难财不成?”“下力人靠工分吃饭,管不着那么多。”张大林悄声笑道:“你红忠真是的,敲竹扛得先看看对象嘛,在文志头上就是把竹杠敲断了,也飞不下一片‘头屑’来。”文志笑道:“大林,你龟儿子阴阳怪气的干啥?有屁就放呗。只要大家到时卖力气,‘十块大洋’(10分工分)我赏了!”张大林说:“这才叫精明秃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嗨,大林,你龟儿子撞鬼啰,好歹都有你说的。”

    李文志突然停下话头“嘘”一声:“注意,对面有动静!”

    对面山脚的知青屋院坝外,几只手电筒晃着沿田坎朝杨五爷家的房子走过来,走到竹林坝前手电全部掐灭。山坡上埋伏的人早已“刀出鞘弹上堂”。

    杨五爷家的狗“汪汪汪”地怒吼,几只手电突然亮起杂乱晃动,传出杨五爷一家:“抢人啰……抓强盗啊!”的求救声。

    李文志*着扁担“呼”地一声站起大吼:“上!”众人跟着他如猛虎下山。转眼功夫,沿杨五爷家的竹林坝形成包围圈。张明常一伙见势不妙,大多扔掉抢的东西四下逃窜。张明常一手拽着一只“嘎嘎”乱叫的鸡公冲来,张大林闪身躲到一边,红忠几个箭步赶上截住。张明常扔掉鸡公,抽出三棱锉刀向红忠的胸口直捅过去,情急之下大鸿一跃而上横扫一扁担,张明常“唉哟”一声惨叫着栽倒在地上,张大林跑来同大鸿红忠一起擒住张明常。

    战斗速战速决,打响到结束只用几分钟。虽然大部分抢劫者漏网,但当场毕竟活捉了张明常这个内贼和两个外贼,并且无一伤亡。大家紧绷的心松驰下来,个个格外兴奋不已。有的人嘶破嗓子表功。红忠说:“张明常吹嘘自己学过武术,结果还打不过老子一个农夫汉儿。”张大林抢过话头说:“红忠,你那两下子算啥?张明常冲来我只一闪他就扑了个空。”树林白一眼张大林说:“张大林,别人都是瞎子?好得你那一闪,要不红忠的胸口上就没有险些挨一锉刀的机会。自己当了怕死鬼还想表功?”张大林瞪着树林不吭声。树林接着说:“你红忠难道就不脸红?要不是大鸿拼命跃上去横扫那一扁担,不但张明常溜掉了,你红忠也不能站在这里喊高音喇叭?”红忠不高兴想争辨,大鸿说:“好了好了,要不是大家的力量,我一个人哪里是张明常的对手。”

    张明常和另外两个同伙拴在杨五爷院坝旁边的三棵桉树上,李文志向红忠他们使个眼色说:“我进屋找口水喝,你们可要侍候好这三个‘造反英雄’”说罢转身去了屋里。院坝里的手电亮壶一下全部熄灭。张明常和两个同伙拼命地挣扎着大吼起来。可不一会儿就变成衰声求饶。李文志出来说:“这风不小哇……大家把亮壶点燃吧。”

    张明常是第一批下乡到这里的蜀江市老知青。他中高身材,体态稍胖,一身男子汉的粗犷气;擅长写写画画,吹拉弹唱,凡是要搞这类事儿都少不了他。其实村里人对他的看法一直不错,但由于他父母只是蜀江的码头搬运工,自然没有方方面面的关系。所以,知青屋的邻居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他却总是当营盘的老留守。于是怨声载道,渐渐走进闹事的知青行列。

    李文志布置说:“红忠,你挑几个人把两个外贼连夜押到公社去。”红忠说:“张大林说他行,你让他去好了。”“张大林后天要结婚,难道让你替他去。”“替他去当新郎官儿,我当然乐意啊!”众人大笑,李文志说:“看把你美得。快行动吧。”红忠点了兵,李文志说:“现在大鸿树林和我负责在知青屋侍候张明常,等杨书记明天回来再处理。其余的人回家瞌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