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耕耘(上)

    这是一个非凡的年代,改革的春风早已吹遍神州大地,农村里那种大集体生产的形式早已成了历史,个体劳动、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已深受农民欢迎。(小说文学网)原生产队的农具和耕牛早已分给了农民,不足的小型农具由农户相继配齐或几家共用几种农具,但耕牛这个最大最昂贵的会走路的“农具”,农民各家是没条件独有一条牛的,他们只得四、五家或者五、六家共有一条牛。原生产小队的十几个干部在1981年以前,大多可以算作是俯首服务于人民的“牛”,但这样的十几条“牛”即使再好也是不能分给农民的,除了一、二个留任负责“催款催粮”(收上交提留款和催卖公粮)外,其余的一律卸职。由于农民各家各户的农田分散,不利于大型机器耕作,所以原生产队的三、四部或者四、五部机耕船和打滚船早已生锈而烂成了一堆废铁。这时农民戏言曰:“机器成了一堆废铁,干部成了西哈努克。” 农民各自耕种自己的土地,干部们安排农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秦小恒家与另外四家共同拥有一条牛,但他家却不能拥有五分之一,因为他家田少,按土地的数量只能相当于拥有一条“牛尾”,另外四家田多则各自拥有一条“牛腿”。这5家同其他共同拥有一条牛的农户一样,有着具体的使用牛的日程安排:那四家每家用牛(含放牛喂牛)两天,小恒家接着用牛(含放牛喂牛)一天,一个周期9天,无论春夏秋冬、忙月闲月,均依次循环。当然,特殊情况下可以协商后临时调换,但不影响不变动这个循环周期。这其间也各有利弊的,例如忙月,拥有“牛腿”的几家当然要好,可以比秦小恒家多一倍的耕种时间,但到了闲月,不耕种了,那放牛喂牛的时间也比秦小恒家多一倍。诚然,有些农户土地的多少并不是那么均等或成倍,但他们自有一套分配的方法,只是与秦小恒5家的周期不一定相同而已。秦小恒家的几亩农田主要是秦母耕作,陈爱琳也时常帮公婆一些忙,但她毕竟是供销社的炊事员,所以抽不出多的时间。秦妈虽说是一名妇女,但她能同男人一样,用牛耕田、耙地等农活照样会干,这也是她丈夫早年去世所逼出来的。

    在这个改革的大潮中,农村教育怎样适应农村新形势,怎样在发展农村教育中处理好某些矛盾,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主要是半边户)所面临的新课题。洛江中学的半边户老师,为了学校的教育工作,常常因延误责任田耕作或管理不善,而导致产量低下,收入比本村农民要少得多,但他们从不抱怨,总是顾全大局,以学校教育工作为重,把精力投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中。

    5月初,校园充满活力,校园周围约3米高的小白杨树已张开片片绿叶,在阳光下闪光,校道两旁约2米高的水杉晃着绿枝,在向人民招手。开学新栽的排排樟树在枝干上露出了新芽,这些新芽像刚啄破蛋壳而露出的小鸡的嘴,探望着新奇的世界。操场南端,有并排而建的四个花坛,绿色的兰草溢出清香,紫红的花苞正鼓着劲儿,恨不得一下子张开。月季花骄傲地立在花坛中间,嫣红的花朵像少女含羞的脸。……

    课堂上,秦小恒正在对学生讲关于作文竞赛的事:

    “同学们,省教育厅近期要举行中学生作文竞赛,希望我们踊跃参加,如果有同学在这次的作文竞赛中获得名次,将会得到学校和区教育辅导组的奖励,希望大家多读,多写,在读和写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作文竞赛,它不同于平时一般的作文,它要求选材上以‘新’取胜,情节上以‘细’取胜,方法上以‘巧’取胜,结构上以‘严谨’取胜。”

    他一边讲一边板书:

    选材————→新颖

    情节————→细致

    方法————→巧妙

    结构————→严谨

    他手指着黑板上的四条继续说,“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获胜。我们要多读好的作文,多做笔记,还要善于观察事物,多进行片段描写。要写好作文,离不开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

    在迎接作文竞赛的准备工作中,语文教研组多次共同研究,秦小恒、何桐伟、左新华、郑娟娟等四位语文老师各尽其长,经常在一起交流研究,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之训练。在具体作文辅导中,他们坚持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指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写作指导与改后评讲相结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相结合,学生自改与老师批改相结合。他们经常写范文,凡是要求学生写的,他们首先先写,并把范文念给学生们听,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都把每次的范文保存着,便于以后汇集成册。在此方面,尤以何桐伟老师最为突出,因为他教龄长,是一位老教师,他积累的范文(当时称为“下水文”)有几厚本。

    秦小恒在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中,总结了关于作文辅导的一些经验,并时常与老师们交流。紧张的白天工作后,夜晚就是他利用的最佳时间,很多教学随笔和论文就是在深夜写出来的。他把与老师们交流过的关于作文教学的体会认真整理,做教学笔记,写教学随感,其中,两篇论文——《作文批语刍议》和《浅谈学生作文后的自改指导》就是在夜晚写出的。他把这两篇论文分别寄到教育报社和教育杂志社,不久,这两篇论文分别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老师们都为他高兴。

    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中,秦小恒班的成绩优秀的女学生舒小琼突然不在班里上课。他连忙询问同学们,知情的女生告诉他,舒小琼不读书了,她要辍学回家帮妈妈种地,也好让弟弟妹妹读书,还有可能外出打工。秦小恒知道这个学生的家境,她的父亲前几年病逝,她母亲独自抚养3个儿女,靠耕种7亩责任田维持家庭生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防止她辍学,秦小恒开学时曾到她家里走访过,苦口婆心地做她和她妈妈的思想工作,并承诺一定在学习上和经济上照顾她。走访几次后,终于把她接回了学校。尽管后来秦小恒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给予她很大的帮助,可现在,她还是走了。秦小恒心中十分难受,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可怜的学生啊,她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她又何曾不想与同学们一道愉快地学习呢,她一定是经过一番痛苦的选择后,才决定离开的。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是没到位,对她还是关心不够,一番自责后,他暗暗决定:我不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学生流失,她太小了,她应该读书,别说她成绩优秀,就算是成绩一般,也决不能让这个瘦小的女生离开学堂而外出打工!我一定要使她重返学校!

    下午四点多钟,天下着小雨,刮着四五级北风。秦小恒安排好学校和班级的工作,打着雨伞,去舒小琼家走访。他沿着洛江河南岸东行,穿过洛江街道后,进入了泥泞的土路,大风将雨点刮到他的裤管上,胶鞋上沾满了泥土。他艰难地走过四里多路,终于来到张妈村三小组舒小琼家门前。她家没有上锁,两扇门外的两个小铁圈用一根麻绳系着,秦小恒解开麻绳,走到堂屋。他望望四处,堂屋里只有几件旧农具,屋顶上靠墙边处漏着雨。此时,小琼和妈妈俩母女披着破塑料雨衣从农田匆匆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雨水,看到老师又来了,她们心里一阵感动。

    “你们从农田里回来了,身上都打湿了,快换衣服吧!”秦小恒见俩母女这个样子,心里十分怜悯。

    “老师,你的膝盖以下也是打湿了。”小琼说着,眼睛看着老师的裤腿。

    “老师,你又为我们小琼操心了,唉!”小琼妈感激地说。

    “你们快换衣服吧!”他又催促着。

    母女俩换好衣服,将湿漉漉的头发披在肩上,来到堂屋,与秦老师座谈。

    “我今天是来接小琼上学的,她还小,身体又那么瘦弱,她不能这么早就离开学校啊!”他直截了当的表明来意。

    “老师,她爸爸走得太早了,留下我们娘母子(女)四人,就靠那么几亩地,我……我实在是养不活呀!开学初,你给我们小琼出了50元学费,我不知怎么感谢你,一老这样麻烦你,我心里很不好受。”小琼妈沮丧着脸,眼睛看着地面。

    “我知道你们家困难,但再大的困难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啊!小琼是一个聪明好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把她培养出来,将来你要享福呢。您要想长远些啊!”

    “我们命苦呢!只怪她爸命短,我们现在的日子难熬呢!谢谢老师的一片好意,下这大的雨,路上又不好走。”

    “我还听说小琼准备外出打工,有这样的想法吗?”他担心的问。

    “她是当着我说过。”小琼妈眼角溢出了眼泪。

    “她太小了,您忍心她出去?您能放心吗?您夜里睡得着觉吗?”

    “是跟我们弯(本小组)里的一个裁缝师傅学做衣。人家说,‘裁缝不怕小,木匠不怕老’,跟着张裁缝学手艺,人家每个月还发一、二十元的工资呢。”小琼妈解释着。

    秦小恒心里掂量着,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一百多块,加上一年几亩农田的收入,家庭开支可以过得去,每月资助舒小琼十多元生活费是可以的。况且,一个小女孩在师傅那里,表面上是学艺,实际上是为师傅做衣,一天到晚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驼,就那么点钱,学徒工实在太苦太累。他瞥了小琼一眼,诚恳地说:

    “婶婶,那样的学艺千万去不得,表面上是学艺,实际上是给师傅做赶网(奴隶),给师傅赚钱。我以后每月给小琼出十几元生活费,另外,学习用品我全包了。您就答应了吧,小琼只当是我的一个幺妹妹!”他恳求着说。

    “您这样说,我就更不好意思了,学生哪能那样拖累老师呢。”小琼妈摇摇头,眼睛仍然看着地面。

    “婶婶,我说的是真心话,这几个月里,小琼的生活费其本上是我出的,以后,我一定更加照顾好她。您放心好了!”他再三恳求。

    “老师的心意我领了,小琼也不会怨我,只怪她不该在我这里托(出)生!”小琼妈眼泪流出来了,撩起衣襟擦泪。

    秦小恒看看小琼,小琼也在流泪。他站起身,对小琼说:

    “小琼,我与你在后面厨房里谈谈好吗?”他抚着小琼的肩,与小琼来到低矮的厨房。

    “小琼,不要那么伤心,班上的同学们都盼着你回去呢,我和他们会帮助你的。人,在困难的时候,要接受别人的帮助,你在学习上不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吗?我们的班级是温暖的,大家都舍不得你呢。”他亲切的安慰道。

    “老师——”她哭了,啜泣着说,“我也舍不得您和同学们,我妈妈太累,身体又不好,两个弟弟妹妹要读小学,我不出外挣点钱不行啊!”

    秦小恒的眼角也湿润了,看着这个穷困的家庭,看着这个可怜巴巴的学生,心里更加酸楚:如果让她就此辍学,我的心将会沉浸在痛苦之中,只有让她重返课堂,我才得到安慰。他心里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让小琼读书!

    “小琼,不要只看到眼前,要看到将来,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改变贫穷,知识就是最大的财富,相信你的将来,相信你一定能成为大有作为的人。……将来,用知识来回报妈妈,回报社会,回报老师和同学们……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全班师生帮你解决。……我们班上的困难学生不止你一个,他们不也是在克服困难学习吗?”

    小琼的啜泣声慢慢停了下来,似乎在认真揣摩老师的话语。这时,两个弟弟妹妹都从小学里回来了,他们头发上沾着雨水,看着熟识的秦老师,说:

    “秦老师好!”“秦老师好!”

    “你们好!我来接你们姐姐上学,你姐姐她……”秦小恒亲切的说。

    “姐姐说不上学了!”小弟弟嘟着嘴说。

    “你愿意不愿意你姐姐上学?”

    “我要姐姐上学,我不要姐姐出去打工!姐姐太小了,人家会欺负你的!”小弟弟说着,拉着大姐的衣角,伤心地说。

    “我也要姐姐上学!”小琼的妹妹望着秦老师说。

    秦小恒拉着三姐弟上前来,见小琼妈仍耷拉着脑袋坐在堂屋里愁思着,便端个板凳坐到小琼妈身旁,恳切地说:

    “婶婶,您想好了没有,小琼的弟弟妹妹都要姐姐上学,作为一个老师,我真的不忍心我班上的学生离校去打工,她太小,她要享受文化教育,您也没有什么文化,您这一辈子也是吃了没文化的苦,这种苦,您还想让孩子们再继续吃下去吗?您作为母亲,应该为孩子的将来考虑考虑呢。”

    小琼妈静静地听着,只是抬头看了一下老师,又将头低下。秦小恒劝道:

    “农村里有一句俗语,叫着‘穷文富武’,家穷了,就更要孩子读书。小琼长大了,她会报答您的。再说,有我这个老师和我班同学的帮助,这些困难也一定能克服。婶婶,让她上学吧,您要是不答应,我天天来,您就忍心我耽误学校的工作吗?”

    ……

    秦小恒软磨式的劝说,感人的诚心,使得小琼妈内心阵阵震颤。小恒瞧着她,被岁月的风霜侵染的脸面显得瘦削而蜡黄,抬头纹已经过早地爬上了这个中年妇女的前额,她慢慢抬起头,望了望女儿小琼,脸上挂满了难色,终于说:

    “看小琼怎么说,她说读书就读书,她说不读就不读,随便她。”

    小琼瞅着妈妈,揣摩着妈妈的语言,一会儿,她来到妈妈的身边,说:

    “妈妈,您太辛苦了!”

    “你要是想读书,就争气,好好读书,你要是……”小琼妈说不下去了,停了一下,又说,“你自己决定吧。”

    小琼望着秦老师,心情难受地说:“秦老师,在学校里给您添了许多麻烦,我心里很不好受,今后,要是再……”她说不下去了,眼睛一会儿看着秦老师,一会儿看着妈妈。

    “不要有什么顾虑,今后有什么困难也不要瞒着,大胆地跟我讲,我会像原来那样,不,我会更加照顾你的,回学校去吧,时候不早了。”

    小琼犹豫着,耷拉着脑袋,眼睛望着门外。

    “琼儿,去吧,同老师去吧,妈妈的苦妈妈自己受,你就不要为妈妈操心了,一定要争气,好好读书。”小琼妈终于说出了秦小恒期盼的那句话。秦小恒心里像拨开了云雾,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她轻轻地拉着小琼,高兴地说:

    “咱们走吧,时间不早了,我还有许多事要忙呢。”

    “老师,我……我明天早晨一定去,现在天放晴了,我还要帮妈妈到棉田里做棉花营养钵。”小琼一边说,一边看着妈妈。

    “琼儿,你去吧,妈妈不要你做。”小琼妈又转头向着秦老师,“老师,我们家穷,真是安心(决定)小琼去学裁缝的,可是现在,不让她去上学,实在是对不起老师的一片好心,我们拖累你了,老师!”小琼妈眼角噙着泪,疲惫的脸上带着淡淡的愁容。

    “婶婶,您就放心吧,我会像对待妹妹一样照顾好她的。”

    一会儿,小琼梳了梳头,拿着一个装着生活用品的布袋,同老师一道走出家门。雨已经住了,红色的晚霞从西边天际的云下斜射过来,辉映着清新的大地,辉映着水波粼粼的洛江河,辉映着在河堤边西行的师生俩兴奋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