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亚历山大的长矛穿过波斯禁卫军掀起的烟尘,结结实实地命中一个身材高大之人,如同被利箭贯穿的鹰隼,他扑通一声撞落马下。

    伙伴骑兵队伍中凡是看见此情景的人登时爆发出一片欢呼,瓦西里更是推开被自己刺中的两个波斯人,大喊道:“波斯王死了!”

    反观波斯中军登时陷入一片混乱之声和哀嚎之声,大部分禁卫军来不及去察看黄金战车上跌落之人,就向后退去,形成的踩踏之势。

    显然他们也认为自己的皇帝被亚历山大杀死了!

    后面的部队不明情况,更是惊恐万状,也调头向后退去,多个盟国的部队原本就是乌合之众,不过是迫于波斯王的威逼才进入这个战场,眼见时机已到,立即退潮一般地向后撤去。

    在一片混乱之中,透过烟尘,托勒密看见一个魁梧的身影跳上一匹马,在一群披甲的骑兵簇拥之下绝尘而去。

    --原来刚才亚历山大投矛命中的是和大流士身材相仿的车夫,而他本人在溃败之势之中,再一次选择了匪夷所思、极不符合勇士身份的逃跑。

    托勒密等诸将身边的压力立即大减,亚历山大立即重新上马,跃马疾步向前,他深知俘虏大流士三世--这位波斯皇帝,才是获得亚洲之王荣耀的关键所在。

    荣誉促使勇者前行!亚历山大带领着自己的近卫兵团几近疯狂一般催动着胯下的战马。

    托勒密抬头望去,那只翱翔的胜利之鹰已然不见踪迹,或许它根本就是一个斗士的错觉,或者它正是亚历山大本人精神的化身。

    此刻伙伴骑兵团正如一只战鹰,紧紧盯视住自己的猎物,奋力向前。

    ......败退的恐惧永远抵不过胜利的欲望。

    有时候就是如此:欲望往往能够压制住恐惧,当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之时,他就会铤而走险,发生在对抗的双方身上,欲望的一方就会击败恐惧的一方。

    大流士在亲兵保护簇拥之下竟然跑不过亚历山大的追击部队,他们只好不断牺牲卫队士兵,回头进行阻击来拖慢对方的步伐。

    然而绝大多数波斯总督,跟不上后撤的步伐,或是压根干脆撤回自己的领地去了。

    大流士身边的护卫的禁军越来越少,预计大约不消片刻时间,亚历山大就会追上并且活捉这位不可一世的君主。

    就在马其顿人几乎离荣耀几步之遥的时候,一名轻骑兵赶了上来,气喘吁吁地向亚历山大报告:“马其顿左翼阵线在坚持进攻的亚美尼亚骑兵的攻击下接近崩溃,请求支援!”

    亚历山大倒抽一口冷气,左翼指挥官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帕米尼奥,在不到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断然不会请求支援。

    残酷的选择如今摆在眼前,如果不去支援左翼,则有至少两万名马其顿士兵陷入险地,如果去了,则会彻底丢掉俘虏亚洲之王的无上荣耀!!

    按照近代人之观点,人类的寿命一再延长,同时换来的是成熟期到来的愈来愈晚。

    一般人作为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往往蛮冲之气有余,而瞻顾衡量的能力较弱,这样的结果就是:不顾危险地摘取眼前的利益。

    而亚历山大则恰恰相反,后来之人将其归于其天神一般的强大,在托勒密看来仅仅用一句中国的俗语就能道出:“少年老成!”

    尽管传令兵,气喘吁吁,声嘶力竭地不停诉说,但仅需几秒钟,亚历山大就判断出左翼骑兵面临的状况。

    --或许他几乎早就能预料到,而对于生擒大流士三世的渴望让他在潜意识中愿意相信自己的左翼会撑得更久。

    他略一沉吟,几乎只稍稍停顿几秒钟,立即调转马头,回头看了一眼波斯皇帝逃走的方向,眼神中虽有不甘,却仍然高声喊道:“去救左翼!”

    皇帝一马当先直冲而去,近卫骑兵之中尽管有大量的人不太愿意丢掉唾手可得的巨大战利品,还是忠实地紧紧跟上皇帝的脚步。

    当他们赶到之时,一只独眼的将军帕米尼奥几乎已经支持不住了。

    承受了十数倍的亚美尼亚和波斯铁甲骑兵三面围攻,逼得他的四个大型方阵节节后退。

    他们对前方发生的事情曹然不知,直到近卫骑兵猝不及防地从后面攻杀上来,才意识到波斯皇帝的大军已经溃散,在亚历山大势不可挡的凌厉攻击之下,波斯人和亚美尼亚骑兵立即仓皇撤出战场。

    充满戏剧色彩的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仍然是希腊雇佣军,这与格拉尼卡斯河及伊苏斯一样,希腊的人战斗力相对顽强,如果波斯皇帝当初能够听从谏臣之言,更加大量地使用希腊雇佣兵作为军队的主力,这次战争的情况可能会大有改观。

    然而,希腊人的这种拼死抵抗极大的引起了亚历山大的愤怒,他下令不接受投降,将战场上的希腊雇佣军全部就地杀死。

    帕米尼奥的部队原本就损失不大,只是遭受了三面包围而陷入险境,在得到了亚历山大的及时驰援之后,现在与近卫骑兵对希腊人产生包夹之势,立即抖擞起精神,反守为攻,坚强的希腊人顶不住腹背受敌,片刻间被斩杀三千人以上,几近全军覆灭。

    至此,大流士三世苦心拼凑的百万大军的部队,土崩瓦解,帝国的元气损耗殆尽。

    整个高加米拉决战,亚历山大再次创造奇迹,成为了近乎史诗般的神话。波斯帝国总体有近十几万名士兵战死沙场,而马其顿则损失不足几千人。

    后人们认为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之奇迹,实际上主要归功于当时马其顿方阵无比坚强的防御性;高超的指挥艺术和不惧死亡的勇敢意志。

    还有一点就是托勒密进行军备革新后马镫的运用,使得伙伴骑兵部队较波斯铁甲骑兵更具战斗力和爆发力,在严格意义上讲,他依然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