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有时候伤害小人物是危险的

    下卷三十九章

    接风宴还没有散,朱龄石已经明白,刘义真留给他的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做军人的,最讨厌的就是失去主动权,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而目下长安晋军恰恰就在这样一个可憎的态势上。曾经以进攻为灵魂的北府兵,现在蜷缩在长安乌龟壳里,不要说快战歼敌,就是自保都成问题。告辞刘裕时,后者曾经说过,如果长安的确保不住,就不要勉强,可以和刘义真一并回来。现在看来,自己这个都督关中诸军事,只能都督关中诸军黯然撤出关中,在耻辱中结束短命的任期了。

    酒后马上议事,刘义真意兴盎然,满脸春意。终于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了,他算是无官一身轻,至于此后长安还能不能攥在晋军手里,那就不是他该操心的了。

    虽然刘裕说了,关中诸将都留下,协助朱龄石守长安,只让蒯恩护送刘义真南下,但朱龄石遭遇过大夏游骑后,已经不放心这样安排,决定调拨精兵一万五千护送刘义真,留下一万人给自己调遣。现在的问题是诸将谁去谁留。

    名义上说,现在在长安城内,朱龄石是最高长官,而刘义真在这里已经是说话不算数的平头百姓,但两块官印摆在一起,就能看出门道来:朱龄石得到的任命是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而刘义真虽然解除了长安驻军指挥权,却依然是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辖区包裹了长安,且雍州刺史虽然免了。他还是东秦州刺史,截长补短算下来。官阶还大大在朱龄石之上。更何况他是刘裕的儿子,未来的皇子,就算官帽子摘得一顶不剩,也先天地比诸将贵重三分,他说话,不要说关中将领,就是以钦差身份来的朱龄石,也不能不掂量。

    不等朱龄石发话,刘义真直接点将。除了蒯恩,还要傅弘之和毛修之随行。

    朱龄石脸色微微发白,看了一眼被点到的这几员大将,内心希望至少有一个人能留下来。保卫长安,太需要这样的大柱子了。

    但傅弘之和毛修之都低下头去,显然是在躲避朱龄石热切的目光。

    朱龄石内心长叹一声。傅弘之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现在都巴不得赶紧抓紧刘义真这棵救命稻草,足见他们对长安形势有多么的悲观。是啊,船要翻了。老鼠都知道跳水,更何况这些人家室富贵都在江东,何必要为一个注定完蛋的孤城陪葬呢?他很想一脚踹翻面前的案几,索性就此撂了挑子。要撤大家一起撤。老子凭啥给你们收残局!但一来他不能辜负刘裕,二来更现实的问题是敌人兵临城下,要是一窝蜂地逃命。谁都走不掉。

    压了压性子,微笑着对鸦雀无声的诸将举起手:

    “弟兄们连打带守。在长安也快两年了,你们的辛苦。宋公知道,他要我代为慰劳。现在义真刺史要走,身边需要人扈从,傅将军、毛将军率军护驾,确保刺史大人平安抵达江东。但我们都是老兵了,眼前形势,要是没人在这里拖住夏兵,怕是南下诸公也走不脱,假如半路被困住,前进不得,退守无路,大局就不可收拾了。朱龄石临危受命,自当与长安共存亡,那么在座诸位弟兄,谁愿意辅佐朱某?”

    没等下面有动静,刘义真不耐烦地拍拍眼前的案几:

    “老将们劳苦功高,回江东修养也是应当的,你们年轻一辈的,总得借此机会立点功劳吧,要不然我回去怎么向宋公说你们呢?”

    坐在人堆里的陈嵩和郭旭相互看了一眼,都觉得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好像他们这些少壮派这两年来一直在长安城里睡大觉,有功没功不靠战场杀敌,而要靠一个贵公子在乃父面前的美言。要不要回江东,他俩的心思是不一样的。陈嵩当然愿意带着新婚的薛梅儿回去,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而郭旭却不能不顾忌江东是小俏的伤心之地,带她回去犹如重返虎穴。到了衮衮诸将无人响应朱龄石时,他们骨子里的侠气再也按捺不住,不忍看着这位卓越将领就此成为光杆,势单力薄地悬在这个即将陷落的孤城。陈嵩正要起身回应朱龄石,刘义真就冒出这一番高论。他若此时起身,好像是被上峰逼迫的;若没有表示,又冷落了朱龄石。正在迟疑,郭旭腾地站了起来:

    “郭旭愿带骠骑队留守长安,鼎力辅佐朱将军!”

    朱龄石大喜,起身离开座位,穿过人堆来到郭旭面前,一手握住他的手,一手按在他肩膀上:

    “郭军副少年英雄,屡立奇功,宋公非常欣赏,不止一次提起,你肯帮我,再好不过”

    陈嵩此时慢悠悠站起来,对着朱龄石一拱手:

    “算上我一个!”

    朱龄石大喜过望。北府兵少壮派里最能打的两个,现在都愿意跟着他,而且他们统领的都是骑兵,这就让他手里有了一张王牌,进攻可凌厉,退兵可迅捷,杀敌自保都更有胜算。正要谢陈嵩,背后响起刘义真急不可耐的声音:

    “你们两个留下很好,不过骠骑和飞骑不能都留下,得有一支跟着我走!”

    朱龄石回头看了刘义真一眼,后者迎着他的目光:

    “将军守城,用不着骑兵,能放箭能扔石头就够了,你把骑兵给我,我把步兵给你多留一点,这样我们俩都好!”

    朱龄石强压住内心的反感,放平调子:

    “天下哪有光看紧城墙就能守住城池的道理!只有瞅准时机果断出击,尽力杀伤敌人,才能削弱其攻城力量。计不出此,坐等敌人来攻。迟早蚀光本钱!”

    刘义真显然唯恐自己身边兵力稀薄,恨不得把长安精锐都包裹在座驾四周。虽然也知道公然和朱龄石抢人很难看,但性命攸关。孩子气发作,竟然丝毫不做掩饰:

    “你们在长安,好歹还有四面城墙,我在路上,荒村野店,如果没有能打的人挡着,岂不是白给匈奴人做靶子?”

    朱龄石说宋公对此已有成算,他要你轻装南下,出城以后全速奔驰。出了潼关就可以从容一些。只要末将主动出击,拖住城外夏军一到两天,你就可以安全出潼关,抵达弘农地界,再往前走走,就能遇上洛阳方面派出接应的军队。

    刘义真说你说的倒轻松,大敌当前,谁敢轻装,没有车骑步结阵。我可不会在匈奴骑兵威胁下出城!

    不等朱龄石反驳,一甩袖子站起来:

    “我意已决,傅弘之、毛修之、蒯恩随我南下,骠骑队扈从。郭旭留守,职务由朱将军指定,诸位速去准备。明天一早就走!”

    众人无不愕然。

    此时已经日中,半天时间就要完成南下准备。未免仓促,完全不像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自主撤兵。倒像是仓皇溃败。

    傅弘之许久没有说话,此时看刘义真实在太有失体统,不得不起身:

    “刺史要不要宽限一天?我们好好准备一下,此外还要和石头交接一下。

    刘义真一边往后堂走,一边硬邦邦地甩话:

    “那是你们的事,我管不了,明早用过餐后,我即刻起身,跟不跟得上你们自己看着办!”

    说到最后几个字时,人已经不见了。

    诸将愣了片刻,哗啦啦起身去做准备,屋子里只剩下朱龄石、傅弘之、毛修之、陈嵩、郭旭和斛律征。傅弘之拍拍朱龄石后背:

    “石头啊,事已至此,你好自为之吧。骠骑队走了,我把我最精锐的一个步兵幢留给你,你抵挡一阵,差不多也走吧,就是韩信再世,曹操重生,长安怕也是很难起死回生了。”

    说到此处触动心事,眼角有点湿润:

    “天不助我,若不是前阵子波折横生,我傅弘之绝不会让关中形势败坏到这个地步!”

    傅弘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毛修之知道:陷害王修、株连陈嵩、郭旭,导致贻误战机,长安被困,自己难辞其咎,此时良心发现,深深低下头去。

    朱龄石伸手挽住他们二人:

    “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你们二位赶紧去准备吧,我也要和这几位兄弟商量下一步行动。”

    扣去骠骑队,补上傅弘之给的那个幢,算上飞骑队和北府老步兵,再加上新招募的流民,朱龄石能够指挥的人,总数在一万左右。除掉老弱,真正能够上阵的也就八千多人,到了守城形势严峻时,估计能调遣的人最多也就六千多,因为在那之前,还可能一次性折掉一两千人。

    因为他们必须出城一战,才能让匈奴人看不见刘义真金蝉脱壳。

    紧急商议后,决定明早出城,向匈奴人不宣而战。陈嵩、斛律征带骑兵突袭一阵后撤回,朱龄石和郭旭带步兵抵挡一阵,而后交叉掩护退回长安城。朱龄石判断,匈奴人受此突袭,一定会报复,那么他们攻击长安的力道越猛烈,用于追击刘义真的兵力就越薄弱。刘义真既然要金蝉脱壳,那么总得有人李代桃僵。

    刘义真刺史府的人大部分要跟着南下,留了几个管钱粮文书的给朱龄石用。陈嵩几个人告辞后,朱龄石把这些人招到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垂头丧气,只有雍州别驾韦华意态休闲。朱龄石说这里没有外人,我对你们的过去一无所知,只看今后跟着我干得咋样,都说说怎么想的。大家沉寂片刻,一个中年主簿叹了口气:

    “既然将军大度,我就实话实说了。我们这些人都是江东人,上一回太尉离开长安,我们都以为可以随从南下,不料都被留下来做义真刺史的幕僚;这一回刺史要走,原本以为我们能回家乡,谁知还是被留下。平日里我们辛辛苦苦摇笔杆子办差使,好处捞不着,有错都顶着。那些溜须拍马不干活的,平日捞油水。现在大难临头,都跟着刺史跑了。留下来顶缸的还是我们这些老实人。倘若长安能确保无虞,留下也就留下;但现在长安危在旦夕,武将们尚且跑了,我们顶在这里,岂不是等死?”

    要是换了平日,听到手下这样丧气,朱龄石一定会厉声斥责,但现在这些人说的都是实情,他们内心的委屈悲愤也并非没有来由。除了好言抚慰没有别的办法:

    “各位放心,如果长安不保,朱龄石就是一人断后,也要护送诸公出去!不过目前形势还没有糟糕到那个地步,宋公派我来长安,也是要给诸公一个交代。眼前最迫切的是明早要出城杀敌,义真刺史又要筹备南下,城里乱哄哄地没人管事,还要委托各位赶紧预备劳军、疗伤、记功、巡城诸多事宜。午后不得闲,今夜怕也是睡不了,这份辛苦勋劳,朱龄石一定奏明宋公。大力褒奖!”

    众人伺候刘义真一年多,从来没听他说过这样贴心的话,都起身抱拳。说我们自当努力报效。大家呼啦啦往外走时,朱龄石让韦华留步。

    “众人都不开心。唯独你看不出有愁色,为什么?”

    韦华笑了:

    “将军是痛快人。我也不跟你来虚的。出兵关中,我本来是可以不来的,但我主动求战,跟着来了,来了就不想回去。”

    朱龄石不解,这年头居然还有不愿意回江东的江东人。韦华笑了笑:

    “说起来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我祖上在并州,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祖父那辈到了江东。我父亲跟着刘敬宣混,刘敬宣败了,又跟了宋公,不过也不受待见。到了我,虽然官场上混得不错,却无缘娶大姓人家的女儿。正好谢家得罪,他们族里有个人为了求个庇护,愿意把女儿嫁给我。我一开始挺得意,觉得终于可以改换门庭了。谁料后来谢晦成了宋公心腹,他是我老婆的堂兄,我这个老婆顿时就显出本面目,根本不拿我当回事。日子久了才知道是个跋扈泼妇,一言不合,轻则恶语相向,重则大打出手,我要是不忍,她就去找谢晦告状。最初谢晦还不当回事,后来架不住妹子总是说我坏话,见我也爱理不理。前年她跟禁军一名军官好上了,索性连床都不让我上,我在江东呆着受气,索性躲到关中来。”

    朱龄石没料到他有这样受气包的经历,又同情又好奇:

    “就为这个,宁肯困守孤城也不回去,果真是悍妇猛于虎?”

    韦华脸上突然升起一团红晕,嗫嚅一阵,叹了口气:

    “不瞒将军,我在这里又娶了一个当地女子。有了她,我才感受到做男人的好,也才知道世上的好女人是什么样子。我宁肯在这里当个平民,也不愿意回江东当着官受窝囊气!”

    朱龄石不知道该怎么接他的话,沉吟许久,说那你更要尽力王事,保住你在长安的这个小家。

    韦华说这是自然,估计阖府上下,没有人比我更卖力的了。从前我是义真刺史的别驾,现在是你的别驾,将军有什么吩咐,我一定不遗余力。

    朱龄石正要跟他说两句,刘义真的一个亲兵走进来,说义真刺史要韦别驾过去一下。韦华一愣,向朱龄石一拱手,匆匆离开了。

    朱龄石在留守各军中走了一圈,又和陈嵩诸将商议了明早出兵的细节,回到刺史府时,府中已经是一片狼藉,士兵们忙着把大大小小的箱子搬上车,车子从院子里一直排到大门外。他皱了皱眉头,不知道刘义真怎么想的,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有心思带这么多东西!

    往里走,更加骇然!

    外厅全是女孩子,有些嘻嘻哈哈,但更多的哭哭啼啼。一问亲兵,才知道刘义真已经下令,长安城里的读书人、匠人和漂亮女孩子不能留给匈奴人,要全部带走。男子都往毛修之营中去,女孩子都集中到刺史府。

    朱龄石怒气冲冲地往里走,想警告刘义真这样拖着瓶瓶罐罐只能是死路一条,正要进内厅,差点和一个骂骂咧咧的人撞个满怀,仔细一看,正是韦华。后者满脸怒气,脸上有一个巴掌印。显然是挨了一个耳光。

    刘义真把韦华叫来,是要他带人去把埋在姚秦宫墙下的一批财宝起出来。这样的藏宝地点,府中只有刘义真和韦华知道。韦华督着士兵起出宝物。押着回府,进门有人哭着喊他的名字,发现他的女人居然也被带到了刺史府,要跟着刘义真到江东。韦华又惊又怒,闯进后堂向刘义真求情。刘义真此刻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地听韦华说完,突然冒了一句:

    “我怎么不知道你在长安还有女人?”

    韦华心里很想说难道只能你有无数女人而我夜夜自慰?但此时来不得一点硬的,只能小心赔话:

    “下官寂寞,在长安寻了一个红粉知己。”

    刘义真说带进来我看看。

    韦华老大不情愿地把情人带进来。女孩子梨花带雨。楚楚可怜,刘义真上下打量半天,说这样好的女孩子,留在长安,只能被匈奴人糟蹋,不如我带回江东去,让她在那里等你回来团圆。

    韦华从刘义真的眼神里已经看出事情不妙,压住怒火小心周旋:

    “刺史知道我家的情形,她去了没有立足之地的。”

    刘义真想起韦华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在家就是个出气筒,脸上不由浮出坏笑:

    “那就藏在我府上好了。”

    韦华几乎要跳起来,但终究强压住了怒火:

    “刺史不要说笑,还是放她回家吧。”

    刘义真在江东的时候。被刘裕管得死死的,到关中这一年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俨然是一方皇帝。从来没有人拒绝过他,此时已经打定主意要霸占这个女孩子。乃端出长官架子对韦华昂然下令:

    “她到底走还是留,不劳你费心,别驾还是赶紧去办公事吧。”

    韦华咬咬牙:

    “韦华冒死求刺史放过这女子,否则韦华寝食不安,生不如死!”

    女孩子低低地抽泣起来。

    刘义真阴沉着脸走到韦华跟前:

    “你是说我不答应你你就要抗命造反吗?”

    虽然他比韦华矮,但后者却感到泰山压顶,内心短暂地软弱了一下,但一想到如果妥协,就从此和心上人天各一方,也许至死不见,不由得硬气起来:

    “下官不敢,但也请刺史自重!”

    一记重重的耳光落在韦华脸上,之后刘义真爆出一阵咆哮:

    “狗胆包天的下贱胚子,竟敢对本刺史出言不逊,你身为别驾,不肯忠心办事,出征期间,私自畜养倡优,泄露军中机务,不治你个死罪,就已经是极大的恩德,竟然还敢对抗上官!看在你还有一点小功劳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杀你,你赶紧给我滚出去!”

    韦华捂着脸,梗着脖子,看着哭成一堆的女孩子。他这辈子从来没这样勇敢过,但也从来没这样屈辱过。闻声进来的亲兵都认识他,看这样顶着实在不成样子,七手八脚地把他拖了出去,临出门时他清楚地听见刘义真对手下说:

    “去,带这个女孩子沐浴更衣,今晚侍寝就是她了。”

    一瞬间他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对着迎面而来的朱龄石点点头,脚步毫不迟疑地往外走。

    朱龄石在后堂门前被拦住,亲兵说刺史大人有话,任何人不得入内!

    一次事关生死的撤军,像儿戏一样地拍板了!撤军前夜,前指挥官的心思,竟然是财宝和美女!

    而他,对此束手无策!

    这座府邸里弥散的浊气让他恶心,他快步走出来,带着亲兵往郭旭营里去,他要在那里假寐片刻,为明早的战斗积蓄一点精神。

    穿过长安街市时,才发现长安城恍如已经陷落。

    士兵们在民宅里进进出出,进去的空着手,出来的大包小包。老百姓跟在后面,老人妇人抱着士兵的腿哭骂,壮汉们和当兵的撕扯扭打。马路上到处都是当兵的赶着马车牛车,车上的东西五花八门。

    刚开始他喝止了几个兵,叫他们把东西还给哭天喊地的老百姓,这些兵一看他的装束,乖乖地照办了。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样做毫无意义,因为这显然是一次得到上司命令的蓄意劫掠。当他拔出剑要士兵回营时,一名校尉貌似恭敬实则倨傲地说我们是奉了刺史府的命令,要在长安坚壁清野,不能把东西留下来资敌!朱龄石说我就是新任刺史,奉宋公命令驻守长安,我命令你们立刻停止掳掠,这就整队归营!

    这些当兵的竟然纹丝不动!

    朱龄石的亲兵统领怒喝一声:“将军有令,速速归营,都他妈聋了吗?”

    亲兵队刀剑出鞘的同时,这些兵纷纷抛下包袱,齐刷刷地把长槊、刀剑举起来。校尉冷冷地望着朱龄石:

    “将军不要为难我们,没有义真刺史亲自取消任务,我们恕难从命!将军要守,我们要走,井水不犯河水!你们当官的家大业大,义真刺史一个人就带走一百多车珍宝绢帛,我们这些弟兄脑袋别在腰上跟着走,总不能空着手回家去吧!”

    朱龄石仰天长叹,示意亲兵让路。那些兵乱哄哄说了声谢谢将军,一窝蜂地走了。

    朱龄石心如死灰,马蹄步履沉重,到了郭旭营中,简单问了问明天的安排,卸掉盔甲,躺在郭旭腾出来的帐篷里,回想今日所闻所见,突然生出一个念头:

    宋公这是把我推到了火坑里啊!

    这是他自从军以来,第一次腹诽刘裕,他被自己的不敬吓住了。但看看今日,想想明日,目睹一直善战爱民的军队堕落到这个地步,对宋公的崇敬还是一寸寸地破碎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