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锦坐在n大学的礼堂中,看着最前面讲得兴致勃勃口沫横飞的所谓教授,以及那大屏幕上连续变换的幻灯片,不由沉思。

    台上面所讲述的理论,介绍的判断原理,钟锦熟悉到不能再熟悉。

    她不会忘记,自己多少个不分日夜的敲击键盘,多少次的构思与推翻,多少遍推敲算法,寻找更加实用,也更加可行的方式。

    而如今,却有另一个人,拿着同样的东西,堂而皇之站在众人之前,宣称这是他的。

    那么,两个人完全独立的人,以同样的思路解决同样的问题,可能性有多大?

    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罗巴切尔夫斯基和黎曼的非欧几何、亨利和法拉第的磁生电甚至是丁肇中和伯顿的j粒子……科学界一个又一个的惊人巧合让似乎在证明着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钟锦细长白皙的手指在座椅的扶手上轻点着,以极其专注的眼光看向这位生得十分高大,还有些帅气的教授。他似乎姓于。

    她在尽可能的为他开脱。

    biometric,生物密码。

    或者干脆直译,生物计量学。

    这是近来十分热门的话题,热度由国外蔓延向其实已经相当紧跟先进潮流的国内计算机领域。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的国内一等学府,纷纷设立了相关的项目和实验室,其方向应该算是一直以来在领域内外都相当热门的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一个更加实用且似乎能在短期内更见成效的分支。

    我们熟悉的,语音,虹膜,视网膜,以及我们正在熟悉的脸部特征,体型,掌纹,个人习惯等等都属于这一领域。

    不过所有这些的技术都不能说完全成熟。大部分,尤其是那些我们正在熟悉的,还处于摸索和研究阶段——虽然他们已经频繁出镜于科幻作品之中。

    钟锦想到这里,不由又去思考。

    两个人几乎同时的,独立的完成同样的成就,通常只是我们所看到的结果。这些所谓的结果,并非真的就是一夕而成。比如关于微积分的朴素想法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远在希腊时代就已经出现。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虽然有偶然性,却也有必然性。正因为如此,可以说,他们之所以同时“发明”了微积分,只是时机已到罢了。

    那么钟锦现在所看到的讲座适用于这个说法吗?

    或者说,是否在这个时代,个人习惯的生物密码方向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到这一突破性的进展可以顺理成章的被多个人独立发明了呢?

    她由衷的希望如此。

    “大家现在看到的图像是我们使用opengl代码进行一帧一帧的推算而成的,这个代码,以及它的分析系统,可以说是这一套识别技术的核心所在。”于教授兴奋地演示着。

    钟锦点头。不错,她的核心代码也是如此。

    于教授将ipad连接到大屏幕上,于是无论他在ipad上做任何操作,所有人都能清楚看到结果。

    “关于手势的判断其实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解锁之中,然而其并非真正的行为习惯判断,而只是如同原先设定密码一般。我们需要先设定一个手势,然后记住这个手势,再进行判断。任何其他人如果看到了这个手势,有样学样,也可以解开密码。而在我所建立的这套系统中,每个人不需要去记忆任何的手势,而其他人即便记忆了他的手势也无法模仿破开密码。”

    其实前来听讲座的大部分学生早就了解了于教授所介绍的系统。

    因为他们都是慕名而来的。

    钟锦之前倒是不知道他,直到今天下午的时候,室友和她提起,她才知道这位于教授如今在网络上十分火爆,微博的关注度和转发率都极高。

    就是因为他开发的这套系统。

    该系统应该叫智能手势识别系统,被誉为实用密码领域今年最为惊艳的作品。

    再加上于教授为人帅气谦和,谈吐幽默,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贵气,很快成为了大6科技领域的新贵,许多大学计算机系,甚至是其他学系的学生偶像。

    钟锦出于好奇跟着室友来听这讲座,听了没多久便开始表情凝重,偶尔皱眉。

    太像了。

    实在是太像了。

    这套识别系统,几乎就是她两个月前发到网上的版本。稍有不同也只是前端包装问题。

    在她看来,眼前所展示的东西根本就是用她的雏形加工得来。而所谓的加工,也不过是套了一个外壳包装,添加几幅好看的图片,并且制作成了如今流行的ipad应用程序而已。

    而钟锦之前的版本是一个纯理论的代码核心片段,代表着识别系统的最关键算法,可以经过移植在任何的触摸面板,或者是笔触界面上使用。

    事实上,如果她愿意的话,也完全能经过修改适用于鼠标操作。

    当时她会发在网上,一来是那个网站的特殊性,安全性,二来也是她对自己的系统并没有完全满意,希望能得到一些专业建议。

    却没想到……

    看着于教授大方的笑容,钟锦实在无法相信,他会是一个知识领域的小偷。

    “大家看,我现在使用手势在这幅图片上画了一个图样。”于教授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ipad面板上写了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贝塔。

    图像因为他的动作,被拖拽而畸形,就好像用了photoshop的涂抹工具一样。

    “看,密码解开了,我可以顺利地阅读这个文件。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同样的字母……”

    他话音刚落,下面刷的一下有上百只手臂举起来,每个人都激动地等着于教授点到自己。

    包括钟锦的室友,贾小蕊。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已经成为了这位教授的忠实粉丝。

    “这位同学吧。”最终于教授点了坐在前排的一位打扮颇为入时的女生。

    只见这位女生红着脸,激动地小跑上了台,接着几乎是抖着手在那个ipad上面写了个贝塔。

    她写的符号和之前于教授所写差不多大小,最后形成的图像也十分相似。

    于教授将两幅图截下来对比,在座的所有人都看不出什么端倪,反正都是变形的图像。

    但是这位女生就没有打开密码。

    会场中响起掌声。

    这证明,即便你的密码被人所知,别人也无法打开。

    而于教授接下来又连续试验了几次,同样是他的动作,画同样的贝塔,但每一次生成的图像都有所不同,看上去有一次和那个女生所生成的图像十分相似,却打开了文件。

    “大家可以仔细注意这些图像,他们看上去各有不同,但是我所编制的识别程序并不是根据看上去的样子判断的,而是能分析图像中所包含的更深层次的人的行为习惯的信息。也就是说,哪怕我和这位女同学画出的图案再相像,系统也能判断出来,哪个是我画的,可以解开密码,哪个是其他人的模仿!”

    这些演示其实在网络上已经有人做过,却于教授亲自示范让所有人都感到很激动。

    而接下来于教授关于算法原理的讲解才是讲座的重头戏。

    “接下来我就说说这套系统究竟是怎么判断的……当然,源码是不可能公布的……呵呵。”说到这里大家也都笑了。谁都知道,这样的发明可以为教授带来怎样的经济利益,当然不可能公布源码。

    “但是我可以为大家讲一讲这里面图像生成中的计算,也就是opengl的部分。事实上这对很多人都是有用的,即便将来你不会做生物密码相关,但是要知道在游戏图像领域,在医疗图像技术方面,都是离不开opengl的……”

    钟锦安静地听他接下来讲解图像的部分,不由渐渐握紧了拳头。

    她的脸色也越发难看。

    三十分钟的讲解很快过去,大部分人表示有听没有懂,但不妨碍他们觉得于教授很帅。用贾小蕊的话讲:不明觉厉。

    自由提问时间,经过几个无聊到询问个人**,例如“教授有没有女喷油”之类的话题之后,钟锦孜孜不倦的举手行为终于得到了回应。

    “这位同学。”

    话筒被送到她手上。

    钟锦沉着开口,清丽中带着镇定和自信的声音在礼堂中响起:“刚刚于教授所讲的关于图像处理的部分,似乎与adobe家photoshop的涂抹处理方式相似,请问是这样吗?这个算法核心是于教授您自己写的吗?”

    似乎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如此的专业,会场中响起了一些窃窃私语的嗡嗡声。

    “还有,我个人对识别技术也是比较有兴趣,看过一些相关资料。于教授显然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才能编写出这个系统……我想请问一下,教授是如何看待不变矩阵法识别图像呢?您在这套系统中有没有应用相关的理论?我的问题完了。”

    说完,钟锦便干净利落地坐下。

    “这人是谁啊,这么拽?”

    “她你都不知道,钟锦啊!计算机系的大牛,今年大三。”

    “啊?女大牛?才大三?”

    “嗨,回去上网搜搜吧,人家可是学霸,所有科目全高分不说,有几门课的总分都多得超过满分了。学校几个教授宝贝得不得了。”

    面对不时投来的或好奇,或崇拜,或探究,还有些许敌意的目光,钟锦径自坐在座位上目不斜视地看向台上的于教授,自岿然不动。

    她要看看这个眼前这个所谓的教授,是真的本领通天,还是只是个道貌岸然的窃贼。看看他究竟能做出何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