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用功固不可怠忽间断, 尤不可贪多务广,彼怠忽者固无长矣,而贪多者往往未解其端, 而逐深探其妙,未得其始;而逐志在其终,是以虽终。勤若而意, 诸匆匆究去从容涵养,反复揣摩之巧,而鲁莽灭裂,终无以探妙理之精。深其与怠忽间断者只何异有之,予仰体先哲之意, 不凡此种等等,今据其粗且浅者岂能以此至若精妙之者,不可以言语形容此,有待简端揣摩,则由浅入深,由粗入精,其精微之妙用未必即至此而得也,傅曰: 比如行远必自尔, 比如登高必自卑也!

    这通背拳的基本功有练腕之说,通常主要就是练这两个,一个抖腕,一个摇腕,通过这两个把手腕摇活,抖出劲来。打个比方,就是通过活腕训练把自己原本很柔弱的手腕练成坚韧的刚轴。把抖腕练好了,在遇上事时实战性是很强的,把手抬起来一抖把对手的鼻梁骨打塌是很容易的,这都是有战例的,这样的打法可比玩命的用王八拳狂抡对手省劲多了。摇腕就是以腕当车轴,顺时针逆时针的反复摇,由慢到快自己选择,以舒适为度,可别摇脱坏了就行。关于抖腕,得应该特别重视起来,不能松松垮垮的练,不能就没事一抖一抖的,不起什么作用。抖腕应该带劲练。比如斩手抖腕,手掌放松的抖两下而第三下时要突然握拳一抖,体会那种由松到紧,由柔入刚的那种感觉,既练摔了又练斩劈了又放松手掌了一举好几得。比如掸手抖腕,性质跟上个差不多,只是斩手抖腕是手背向下,而掸手手背向两侧的,劲力的路子跟斩手抖腕一样,两松一紧。具体用时用手背就是掸手,用拳背就是翻背拳,至于到时是否能灵活运用,关键还是看你的劲能不能练出来。再比如拍掌抖腕,是两手掌向下的抖,两手连翻的向下向拍球似的抖,也是放松的抖拍若干次后突然发力,啪啪啪几下,有那种就好像把皮气囊拍暴的感觉,感觉奇妙无穷。

    最为奇特的就是,经过长年内、外功的勤加习练,在击发对敌时自身的双臂可以拉伸一个小臂之余,让人有出其不意和意想不到的能力和特点。这也便是它的神奇之处,所以谓之通臂拳,大抵上也就是灵若猿猴,长若双鞭之义。

    拳理好教,拳势难学。马三爷借着小六子在巡城防务上的空闲之时,没日没夜的教着小六子通臂拳的把式,一切从最基础做起,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小六子一心想着为父报仇,能多杀流寇山匪;所以学起来特别的刻苦认真,这让马三爷教起来也格外的勤快巴实。小六子本身都有底子,所以学起来很是顺畅和快速。

    每日若有学拳的闲暇之时,马三爷必然带着小六子骑着四处走走转转。因小六子的为人忠勇过人,僄劲果侠早已名声在外;再经由巡城马马三爷的帮衬一下,所以很快在四郡八州的扬起声望。若有闲暇个一、两天时,马三爷则带着小六子走一走周边的绿林和大的山寨,将他介绍给各位绿林瓢把子和掌舵的。这样一来让张秉忠的声望在江湖中也越发高涨,马三爷是打心眼儿里着实喜欢这小六子,看待他就如同将他当儿徒一样珍惜。所幸之事,小六子并未辱没三爷的名声,他不仅异勇过人,而且忠义双敌。由于张秉忠在多次巡城途中,发现了很多的变故和不安的因素,在马三爷的提点之下一一抚平。这让县太爷范二江对秉忠也是青眼有加,又在师爷公叔仁的建议之下,直接将小六子晋升为延安府的小捕快。因为有马三爷的照应,不仅人面广,路数多;小六子在衙门里办起案来超乎寻常的顺畅。

    在诸多长辈们的照应之下,小六子当上定远县延安府的捕快之后,更加努力的认真读书,苦练武功,立志当一名真正的公差捕快,以解决老百姓的疾苦。很快的在当地树立了极好的名声,他经常能出入山林,不惧山匪流寇去侦破一些疑难案件,张秉忠很快获得了小孟尝的一个雅号。当然当上捕快之后,日常办理公务肯定会与周边的绿林好汉们和山寨汉子们有些摩擦。如若真的是作奸犯科,欺压百姓;或是强抢豪夺,不论是遇见了还是听见了,必定也是缉拿归案,秉公处理。所以,人们又送他一个赛叔宝的名号。当然其中个中的关窍和诸多情面,多半也是马三爷的示意之下完成的。

    一日秉忠当值,底下差官来报:有伙人在山路上走私盐。一听说有人走私盐,秉忠立马站将起来,心想这还了得,光天化日之下入走私,那可是件大事。若因这走私盐之事,产生了械斗,那个真是出大事儿了。往小了说盐场管理不善,往大了说郡县之内治安不稳。

    在当时的元明时期,不仅东南各省私盐问题一仍其旧,就是在宋时私盐问题尚不严重的湖广一带和川盐产销区也是私盐盛行于世。

    例如:明代宗景泰年间,扬州一带“土豪纠合势要,持兵挟刃,势如强贼,夤夜贸易,动以万计”。宪宗成化时,“各处逃囚不逞之徒,私造遮洋大船,兴贩私盐,每船聚百余人,张旗号持兵器,起自苏扬,上至九江、湖广发卖,沿途但遇往来官民客商等船,辄肆劫掠,所在虽有巡检巡捕,官兵俱寡,弱不能敌”。清代长江中下游各省仍是私盐最为泛滥的地区之一,大江南北“私盐充斥,盐徒聚众贩私”,或数十人,或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一伙“成群贩卖,一遇巡捕人役,自恃枭众捕寡,执械敌巡盐人役,轻则带伤。重则致命”。广东沿海一带盐枭“各带大船,携带器械,满载私盐,往来兴贩”等等,不胜枚举。许多这种有组织的持械聚众贩私到后来往往成为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一支重要力量。造成元明清时期私盐严重泛滥的主要原因,一是苛重的封建剥削使得盐民农户的生计日艰,不得已铤而走险,冒法制私贩私。二是政府的食盐专卖政策所造成的食盐供需之间的严重脱节,为贩私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需求市场,从而刺激了一些人对盐利的追逐,利之所在,人所共趋。三是制盐的进步,使得私盐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在古代,贩卖私盐就像现在贩卖毒品一样,是死罪。为什么朝廷要这样打击盐贩子呢?因为在古代盐是十分重要的。清朝以前,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是铁。盐和铁是处于同等地位的,始终是古代中国政府实施专卖的。从财政上来说:政府的主要收入是税收,为了提高政府收入,抑制私人财力还要保证民生的盐铁通道,采用盐铁专卖。是封建社会政府为了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从生活上来说:人只要活着就要吃盐,这对于盐的消耗量是巨大的。然而私盐民间也可以办到,可以比朝廷卖的更便宜。这样会导致朝廷的财政收入受到威胁。朝廷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禁止贩卖私盐,朝廷专卖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一向明白事理的秉忠,听得来报,赶紧的赶马前去。不多时,来到西山脚下的山道上。走近一看,原来是金鸡岭周边的绿林好汉王大梁,这王大梁可是巡城马马三爷的铁杆兄弟。若论起关系,还得管他叫声叔。这可是好,因来得匆忙,没有及时告知马三爷;况且这走私盐可是一件不小的事儿。秉忠定了定神,坐在马上四下张望,将当下的人群看的一目了然。也不知道是谁说了句官差来了,大伙儿都回头张望。看着一身捕快着装的秉忠,四下里拔起腿来就跑,如同鸟雀见了黄鹰一般。

    秉忠坐在马上,见人数并不是很多,包括看热闹的人也在十几人左右。于是打定主意,坐在马背上拔出捕刀来,大声吆喝着,都给我站住,不要跑啦!他哪里知道,不叫则已,那走私盐的汉子一听,越叫越跑的快了起来。秉忠赶紧拔马并催,东追几步,回头西追几步;结果最终一个人也没有追到。到见那远去的王大梁在山顶之上,向秉忠拱了拱手,转头一抹入林不见了踪迹。秉忠见那王大梁成了自己的情,也不去追赶。悻悻然的拔马而回,心里却想着,这便是马三爷教导的雷声大、雨点小招式。

    随着日子的往后推移,各地方的流寇山匪越来越多,兵匪之间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定远县是军县,不仅要囤粮,同时也要囤兵。由于前面战报得到消息,今年需要补足新兵,所以县衙里贴出告示征兵征勇。

    李大成,罗有才,罗有能等同窗好友看见有如此消息并通知六哥,一并前来询问他的意见。小六子本身和他们一样有公务在身,对从军并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同窗的李定方等几人极力想去一试,所以紧紧的拉着小六子,李大成,罗有才,罗有能等人一起报名从军。私下里小六子是对他们三人说道:我们几个就去参与一下,不一定真的去从军,因为县里有我们的职务公干,若是真的被选上我们就去,若是没选上,也不妄一场同窗之谊。年纪都差不多大,但身材个有不齐。李大成略微高大威猛了一点,小六子身材中等,有才、有能两兄弟和原来一样都是精瘦修长的很。等到招兵的日子到来时,同窗十数人齐聚在捕快班房门外等着六哥拿主意。不一会儿小六子从班房里出来说道,走!我们先去报个名儿,等到下午有了消息再说。

    没过多久,征兵的榜单出来了。同窗十余人皆榜上有名,许是缺兵缺的厉害,但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当小六子看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转身便往捕快班房里走跟捕快班头通报一声。

    “哎”的一声叹气,这捕快班头早就知道小六子家之事,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说道:如今从军也是一件大事,你要前程我不拦着你,最好你仔细考虑一下。于是小六子又来到衙门请教师爷公叔仁,公叔仁心想有我一等一的暗侍卫为给你撑腰,在从军路上应该是一帆风顺。但不能跟他说破,以免培养出他骄纵蛮横之心,那反而得不偿失。于是说道:大丈夫应该为国捐躯,但从军路上也是道路坎坷,能把家里安顿好之后,可以考虑一下。听到公叔仁说到这里,秉忠便回到家中和自家老母商量。没想到母亲大人倒是深明大义,知道自己的孩子志在报国,私塾就读时,便以文武兼修。所以当下并未阻拦,倒是十分的鼓励张秉忠去从军。还对他说家里有你朝姨和玉芝妹妹照应,不会有什么差池,放心吧!有了母亲大人的大力支持,张秉忠下定决心和李大成,罗有能,罗有才兄弟几个一起参军,行伍效国。

    今次招兵,主要是就近补给。定远县本来就是军县,招来的兵源自然直接给予关中守备王威王总兵辖下的火旗营陈洪范大将的营中。要说这陈洪范乃当世一猛将,打上最为狠猛;打仗之时冲锋多半由他担任,所以队伍伤亡很重。陈洪范性格刚烈耿直,喜欢直来直去;虽说是个直人,心思却十分缜密。用关中守备总兵王威的话来讲,此人些许有些兵家天赋。

    这次新兵招训的主将是陈洪范手下的校尉马崎,此人也是直肠子,毫无谋略也好大喜功,就是打起仗来,敢冲敢打敢于拼命才得了个校尉。身上伤疤无计其数,这也是他经常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马校尉整顿好新兵之后,直接将兵员新卒拉到几十里的自家营中进行训练。当下定好规矩,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为一日四科:弓、马、刀、石等;最后半旬是基本兵法的授课时间。有两次考核,一次是个人的基础考核,另外一个是小团体的配合考核,考试内容当天宣布。

    等新兵军训的内容宣布完毕后,大家都在议论着。小六子内心里也在想,索性这几科我都还行,若不是马三爷的武艺授受打下坚实的底子,只怕这力石这一关就不好过。于是,大家伙儿在一起开始了军训大操,早晨弓马开训,下午刀石走位。

    这石锁在我国古代,绝对是练力量的首选法宝,石锁也是练整劲的最好的器材。(按:可能有些没接触过传统武术的道友,也许不知道什么是整劲。其实整劲就是靠全身力量走的劲,一个石锁,就可以练到全身的力量,这比起现代的那些先进的器材,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的,只不过现在没多少人在练这石锁了 。这石锁功也是中国武林中十大硬功之一,一般从二十斤开始练,练好了三十斤、四十斤、五十斤、六十斤……逐步递增。能玩六十斤的石锁的人,力量就非常可观了。如果说石锁是练力之王,那石担就一定是练力之霸。石担就是一个杆子上,两头各穿一个石饼或石锁,形状与今天的杠铃是一样的,只不过今天的杠铃两头穿的是铁饼罢了。 中国古人练石担可没有现代人练杠铃这么老实,现代人拿着杠铃无非是举一举、蹲一蹲、推一推、弯一弯,古人可不这样玩儿的。古人是除了举以外,还拿着这玩意儿象舞枪舞棍那样舞得风车似的转,这也是练整劲的最好的方法。毕竟古人不讲肌肉好看,讲的是练好了能上阵杀敌!

    这样的安排让新兵感到格外的充实,有些身体文弱的,没过几天就已经有些受不了。听说这一期的新兵营中,还有几个官宦子弟也想来积累军功世袭家世。平日里吃饭,看见那些嚣张跋扈的人,不用鼻子想,就知道他们是一些官宦子弟。小六子也并不差,所以自然而然成为寒门中的领军人物。闲暇时问道那些官宦子弟到底有哪几个厉害时,有能两兄弟言道:在他们当中有几个厉害的角色,一个是颜知府的儿子颜子鹤,一个是临江都督的儿子朱亦伟,一个重庆总兵王怀仁的儿子王大宝等等。其中算是王怀仁的儿子王大宝有些真材实料,其余的都不行。小六子一听到这里,马上对自家兄弟说道,切记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高估他人。自己多多加以训练,以求战场上可以自保。大伙儿一起努力,争取考核后分在一个队正。同窗李定方第一个高声唱着诺,小伙子们个个攒足了劲儿,像一头头卯足劲儿的公牛抵角一样相互攀比着,向大伙儿展示着自己的实力。

    实打实的两个多月的基础科目终于训练完毕,剩下的就是基础兵法的学列。这些东西自然是小六子的强项,在很小的时候,小六子就可以利用果核果仁排起阵法、利用沙盘推演兵法来,兵法对于秉忠而言可以说是头头是道。因为是军前效力容不得半点闪失,所以,在老军门的面前小六子学的格外的认真谦虚,善识好问,这一点颇受军法讲誉的军门们的喜欢和赏识。

    9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