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坞一线可以说事关整个战局,考虑到许褚等人勇则勇矣,智略方面却略显不足,为保万全,在董卓派出援兵之前,十个全部由虎卫军什长组成的小部队护送着陈宫悄悄出了大寨,抄小道赶赴郿县,都郿县战事。别看只有十个随行保护,但是能在虎卫军中当上什长的人几乎个个都是以一敌十的能手,有他们保护,来一两百敌军,还真不一定能够击败他们。

    陈宫带着刘璋的命令赶到了郿县,当众宣读了刘璋的任命后,正式接管了郿县附近的战斗。情知徐荣率五万精锐即将抵达,陈宫立即命令撤掉郿坞的包围圈,虎卫师、第十五师悉数入郿县城,骑兵独立第一旅在郿坞附近机动。他给众人定下八字作战方针——避免决战,全力牵制,避免于敌正面交战的情况之下,还要务必确保不能让这五万西凉精锐返回武功战场。

    徐荣气势汹汹的赶到郿坞,却见郿坞安如秦山,至于敌军,却连半个人影都不见,心中顿时恼怒不已,此刻他已经完全相信离开前李儒告诉他的话,魏延确实没有攻破郿坞的想法,之所以大张旗鼓的摆出一副要攻占郿坞,尽是为了让董卓分兵,减轻刘璋的压力。他又想起李儒的告诉他的另一句话,如果情况果然如此,那么李儒要他立即派一万步军进入郿坞,与董旻一同坚守郿坞,他则立即率余下的四万主力全速赶回武功,李儒一再告诫西凉军前途尽在他之手,务必要他当即立断,若有迟误,所有西凉军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李儒的话尤在耳边,他当时也点头答应了,并表示为了西凉军的未来,他宁愿犯上不遵军令之罪、万死不辞。可是事到临头,他仍然犹豫了,虽然李儒说过一旦他违背董卓的命令而被董卓追究责任,李儒会用性命确保他的安危,可是李儒的保证能够有效吗?虽然董卓对李儒言听计从,可是郿坞是什么地方?如果李儒真的能够劝住董卓放过他,那么为什么李儒劝阻不了董卓出兵之意?由此可见郿坞在董卓的心里是比李儒要重要的,他奉了严令救援郿坞,并被逼立下军令,以他自己和五万大军家属为质,确保郿坞安危,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闻所未闻,一旦他真的率主力离开郿坞,而郿坞又有失,董卓能够放过他和五万大军及其家属吗?徐荣害怕了,他不敢落注这场豪赌!还有一点他也不得不考虑,这五万大军马不停蹄的来到郿县,一路急行军,早已是人困马泛,结果什么事没干,又跑数十里路回武功,在士兵看来这不是拿他们耍着玩吗?能不心生怨恨?若是引发哗变,那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因此徐荣决定暂时让大军进郿坞休整,同时派出士兵将情况向董卓报告,表明郿坞之敌即无攻占郿坞之计划,亦无决战之意,其目的一如李儒判断那样诱使西凉军分兵,为确保武功之战的胜利,他希望董卓同意让他留下部队兵力助守郿坞,他则率主力赶回武功。

    当李儒得知徐荣的决定后,再决哀叹徐荣误事,最后的机会也没把握住,或许真的是天要亡西凉吧!

    董卓对于不信李儒的判断有些后悔,中为魏延围魏救赵之计,但事到如今后悔已然无用,他也只能继续征求李儒的意见,是否赞同让徐荣率主力回援。李儒叹息了一句“只怕已经来不及了”,董卓问其故,李儒言现在情况已明,魏延佯攻郿坞,只为让西凉军分兵,以从侧面支援刘璋,既然如此,魏延怎么会轻易放徐荣大军回师武功呢?若是徐荣初到郿坞,当即立断率主力回师武功,敌一时难以反应过来,尚有极大机会,如今消息往来便是两天时间,两天时间足够敌军布置了,再想撤回,近乎绝望!

    董卓不信,传令徐荣率四万人回师武功。

    徐荣得到命令后,立即整顿兵马,告别了董旻,奔武功而去。

    陈宫早有吩咐,游击在外的李典立即将骑兵独立第一旅分作十股,沿途不断袭扰敌军,杀伤敌军倒在其次,主要是为了拖延敌行军速度。开始徐荣还派骑兵迎击,可每次西凉骑兵一出动,骑兵独立第一旅的士兵打了便跑,根本追之不及,徐荣只得将所有骑兵派出去,左右护卫着大队前进。李典见状立即改变主意,派出千余骑在前往武功的道路上挖掘陷井,砍断树木、凿石阻挡敌军行进,甚至在一些必经之处堆放柴草,一旦徐荣军靠近,立即燃起大火,阻挡其前进……总之一句话,为了等级徐荣军前进速度,李典是无所不用其及。

    郿县的陈宫也没闲着,得知徐荣开拔后,他留下三千蛮兵防守郿县,亲率主力咬着徐荣军的屁股追了上去。

    徐荣发现陈宫主力追来,只得派出骑兵阻击,结果又给了李典机会,被他一通冲杀,杀伤无数后耀武扬威而去……

    磕磕拌拌的走了半天,大军才走了十来里路,于此相反的是另一个数字倒是非常显赫——五千余死伤,其中绝对损失四千多人(这里面有不少其实是重伤,但这种情况下,根本无力照应,只得被放弃了)。

    徐荣情知继续前进已无可能,只得下令全军退守郿坞。

    陈宫见状立即引兵缓缓后退,李典也放弃袭扰,和陈宫一前一后严密监视着徐荣。

    “悔不听文优之言啊……”徐荣见状不禁哀声长叹。

    徐荣全军进入郿坞后陈宫亦退守数里外的郿县,李典补充了粮草后仍留在城外巡弋。

    董卓得知徐荣在撤退时受到敌军袭扰,损失惨重,举步维艰,不得不退回郿坞后,不禁怒气勃发,想着是不是应该派支部队把他接应回来,但是想到魏延手里有十万大军,要派多少人才能把他们接应回武功?虽说在郿县附近仅有四万左右,但只要这四万人稍加牵制,魏延必调兵支援,那时候恐怕去多少就得被留下多下。

    李儒提醒董卓,或许可以让徐荣乘夜色掩护撤回,虽说机会不大,但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董卓无计可施,只得同意了李儒的计划。但是经过了昨天的失败,他自己也知道,即便是夜里,敌人恐怕也不会给他太大的机会,事到如今,他唯一的机会便是正面强攻刘璋,一举击败刘璋便可逆转整个战局!

    董卓当即立断,给大营和武功城各留五千兵马防守,并将此前数战之重伤员留下后,董卓亲率十四万大军奔刘璋大营而来。

    刘璋方面,李傕两度攻击给刘璋造成了三千多人的伤亡,但是刘璋得到了李严部的支持,总兵力仍保护在六万人上下,另有一万民夫,兵力对比约为一比二,作为防守一方,这个兵力比并不算太悬殊。

    董卓大军遮天蔽日而来,在刘璋大营北方三里排成一个巨大的军阵,军阵最前方是三万弓弩手,弓弩阵后方是三万刀盾手,居高临下可以清晰的看见刀盾兵中扛着难以计数的云梯,而后是四万手执枪、戈、予、戟等长杆兵器的士兵,军阵的最后面是近百架巨大的投石机,董卓的帅旗就在投石机阵之中,军阵左右两冀各有一万五千骑兵护卫。

    登墙察看敌情的刘璋等人见状无不大惊,董卓的情况他们是比较清楚的,为何以骑兵为主的西凉军,此次竟然来了个大变样,十四万大军之中竟然只有三万骑兵,其他的骑兵到那儿去了?那猛增的步兵又是怎么回事?

    刘璋等人不知道董卓此次可算是破釜沉舟了,他深知骑兵在攻坚时作用不大,因而下令将大量骑兵从战马上赶下来,成为了靠两条腿前进的步军。

    “难道董卓又有了新的援军?”满宠不确定的道,董卓的战争潜力都看在眼里,若说董卓能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然增加数万步兵,他是不怎么相信的。

    还是从后世来的刘璋很快猜到了个中缘由,这个时候的骑兵由于马蹬尚未出现,作战以骑射为主(不同于后世成吉思汗使用弓箭的那种奔射,此时的骑兵主要装备弩弓,发起冲锋前已经给弩弓上好了箭矢,当快要冲到射程之内时以左手握缰同时紧抓马鞍、双腿夹紧马腹以保持平稳,右手单手持弩射击,射击后立即机动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后重新装填箭矢,而后再次冲锋……)近战肉搏为辅,显然骑兵的作战方式在此时无法发挥作用,董卓又不愿放弃这个庞大的兵力,很有可能会下令骑兵下马,参与到攻坚之中。

    刘璋把他的猜测一说,众人都觉得是理应如此,否则不能解释为何董卓骑兵数量骤减,步兵却急速膨胀。

    “这董卓还真舍得下本钱,培养一个骑兵花费足以培养五个步兵了……”李严道。

    戏志才道:“他这也是无可奈何,以他的步军数量,想要击破我军大营可谓困难重重,一方面是步兵数量不足,一方面是数量庞大的骑兵使不上劲,与其这样,不如狠下心来,以骑代步,增加攻击强度和兵力优势。他的算盘打不好啊,纵然损失大一些,只要能够击破我军,这笔投入便是赚到了!诸位请看,董卓尽攻北门,对东、西、南三方连佯攻牵制都免了,看来他是下令决心想要一击攻破我军大营啊!”

    郭嘉笑着说道:“方今渭水大营已失,只要攻破我军大营,我军便无路可逃,不得不说,董卓的梦想很完美!”

    旁边的李严闻言脸色忽然暗淡下去,心中升出一丝羞愧。

    刘璋上前轻轻拍了李严的肩,示意他不必放在心上,放弃大营是原是刘璋计划之中,怪不得李严,何况李严在面对强大敌军,杀伤敌数千人后,仍带出了三千士兵,足以自傲了。

    荀攸道:“虽说骑兵下马步战并无不可,但是骑兵和步兵战法毕竟不同,又没有经过长期联合训练,配合必定会出现混乱,能够增加几分战力,我心中存疑,若仅凭此就想轻易攻破我军大营,我看很难啊!”

    刘璋道:“不去管他骑兵步兵,只要做好自己的事,胜利终是我们的,吩咐全军将士,严守岗位,务必奋战到最后一息,未得将令,擅退者斩!”

    9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