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长沙全境被攻克后,刘璋才得到于禁、周泰出兵的消息。这几天他的心情一直很好,原来王累不负众望,以金银财宝开路砸开了吕布这只拦路虎,又以成都盛产的瓷器、玻璃器皿等风雅之物说服了王允,终于见到了年幼的献帝。当然,朝拜天子礼物也是不能少的,而且数量也在吕布、王允之上,不过刘璋很怀疑送给献帝的东西最后有多少真正能够成为他的物品?当然了,刘璋并不在乎这些,反正他做到了他应该做的,至于别人怎么处置他管不上,也不想管。他高兴的是王累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献帝,责成益州牧、镇西将军刘璋捉拿反贼王睿,送交廷尉论罪。

    说起来王睿也是倒霉,当年献帝落难的时候他就不闻不问,后来人家孙坚讨贼归来,他作为上司,不但不嘉勉,竟然还派兵伏击,他的作为几乎受到了全天下所有有识之士的唾骂。献帝也认为王睿州刺史之职是朕的父皇给的,朕有难你竟然无动于中,那朕为什么还要你留在荆州刺史的位置上尸位素餐?论起来,刘璋还是朕的皇叔,当年朕有难,皇叔他不远万里前来救驾,忠心可嘉。既然这样,那朕就把你王睿赶下来,换皇叔他上去,皇叔念朕的恩情,说不能还能救朕于火海呢!由此可见,献帝虽然看起来年幼,但是心智却比一般人成熟的多了,这或许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皇宫,见惯了宫廷里的勾心斗角吧!

    当然了,献帝很有作傀儡的觉悟,他先征求了吕布和王允的意见(这两个早已经被王累搞定了,不然也不会让他来朝见献帝,自然深表赞同),然后义正言辞的历数王睿之罪,写下圣旨、加盖宝玺后交给了王累。

    王累得到圣旨后不敢停留,马不停蹄的经关中、越泰岭、到了汉中。魏延知道后立即调集船只、派精兵保护王累,将人和圣旨送到了宛城。

    三天前,当刘璋拿到圣旨时,王睿已经在襄阳做了半个多月的俘虏了,这一点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受人垢病,刘璋却并不太在乎。他当即将这块遮羞布遍告天下,总算为他搀回了一些名誉。而王睿一家也被刘璋派人押送洛阳了,是死是活刘璋并不关心,这年头死的人太多太多了,见的多了也就没了最初的内疚了。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看这话也不全对嘛!”拿着于禁呈送的公文,刘璋得意的大笑:“我一直考虑怎么打破荆南的局面,没想到好运从天而降,哈哈,不错,文则做的不错,幼平也很好,要嘉奖!”

    郭嘉道:“主公,长沙内乱,于禁、周泰得窥良机,果断出兵,却是大将之才!长沙兵不过数千,再加数千豪强私兵,兵力于我军略等,可惜他们内斗不休,必难抵挡我军锋芒,属下在此在恭贺主公再下一郡了!”

    “哈哈,同喜,同喜!”刘璋大笑道。

    “主公,一旦我军攻取长沙,荆南的局面也就打开了,是不是乘此机会一举拿下?”满宠道。

    “大家是什么意见?都说说!”刘璋看着一众文武,道。

    戏志才道:“主公,以属下之见,我军经过月余征战,损失极大,将士身心皆疲,急需休整;而且我军中加入了许多荆州降卒,同样需要时间整合部队,让荆州降军融入到我军中。故而属下以为,我军暂且以守势为上!”

    荀攸也道:“属下同意志才的意见,我军出蜀时有兵马十万,月余战斗下来,死伤近两万人,战斗力锐减,虽有降兵补充,但是降兵长期缺乏训练,兵败后士气低弥,对我军归属感不强,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让降兵由内到外融入到我军中,方能让我军战力重回巅峰。而且我军主力一部被牵制在宛城,以防董卓、吕布、曹操等,一部需防扬州方向,能够动用的兵力不多,主要是公安和江陵的部队,虽说这两处兵马数量极多,但是半数以上为荆州降军,暂时难当大用。故而,属下以为我军当务之急还是经营好既得之地,剿灭山贼水匪、散兵游勇,稳定局势,恢复生产、商业,聚笼民心为是!”

    法正道:“属下以为不妥,方今武陵、零陵、桂阳正要征召壮丁、扩充实力,如果我军不乘敌尚弱小之时攻取,一旦让对方发展壮大方才出兵剿灭,战事必定迁延甚久,我军也将蒙受更多的伤亡。故而,属下以为,我军应该乘连胜之威继续对三郡用兵,就算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有拿下了三郡之地,我军方可从容休整。”

    徐晃也道:“属下认同孝直先生的意见,现在三郡精兵聚集在武陵,桂阳、零陵兵力空虚,所谡兵贵神速,我军若取得长沙,应立即自长沙出兵,先易后难,乘桂阳、长沙兵力空虚之际攻取,而后实现对武陵的四面合围,必能一举全歼敌军!若我军按兵不动,将给敌调兵遣将的时间,再想攻取难度成倍增长!”

    黄忠道:“公明将军说的有道理,我军现在有困难,但是克服一下还是解决的,如果不乘敌人尚在弱小之际解决掉,最后可能尾大难掉!”

    ……

    大多数人倾向于打,尤其是华雄,这一次他意气风发的带着五千精骑前往南阳,结果一战也没捞到,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他急切的想要用一战战功来证明他和他的骑兵的价值。不过他不知道,就算要找,他的部队也不会被调往前线,一来南阳多为平川,要保卫这一块地盘,便离不开他的骑兵,二来荆南的地势也不适合他的骑兵作战。

    刘璋综合了大家的意见,也比较倾向于打,可是他一定下不了决心,因为现在打困难确实不小,可如果坐视对方成长,日后的困难恐怕会更大……

    还是郭嘉的话打消了开战的意图,郭嘉从三郡人口数量上分析,他认为如今武陵、零陵、桂阳三郡总人口约为五十万(士兵也计算在内),适龄兵员数量在十八万左右(含现有兵力四万),数字看起来很大,可是曹寅等人是不可能将这十八万人全部征召的,现在三郡人口于士兵的比数是十二比一,也就是每十二个百姓需要养活一个士兵,看起来似乎很轻松,十二个人养一个嘛,有什么困难?但问题真是这样吗?非也,这十二个人里面要除去老人、孩子,能够从事生产的算上女人也不过七八人,就算八人好了(这还没有去掉数量庞大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地主、豪强、官员),这八个人在养活一个士兵的同时还要养活另外四个没有劳动力的人,现在还认为有那么简单吗?何况每一个士兵的军械、铠甲、军饷都要压在这八个人身上,尤其是军饷,军械、铠甲大多可以使用很久,可是军饷不一样,这年头的人当兵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拿饷养家吗?没有丰厚的饷银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是不会为你卖命的。所以说以现在三郡的形势来说,已经是穷兵黩武了,曹寅等人枉顾此点,强行征召士兵,治下百姓的处境将举步维艰,一旦百姓生活不下去,必定会揭竿而起,到时益州军可乘机攻取,必定事半攻倍!

    而且郭嘉认为,只要长沙在手,益州实际上形成了对三郡的战略合围,三郡已然成为刘璋桌上的一盘菜,谁也抢不走,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何必急在一时?而且长沙地位得到独厚,就如同一柄三尖刀,锋刃直指三郡柔软的小腹,只要保持在长沙的驻军,三郡便永无宁日。为了应对,曹寅等就算明知穷兵黩武的危害,也不得不加大军队的数量,以在面对益州军时取得微秒的平衡,可是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郭嘉还建议秘密派人深入三郡,大力宣传益州的各项福利,号召百姓离开三郡,到长沙、到江陵、到襄阳,到所有他们愿意去的地方生活,减小三郡百姓数量,打击三郡经济,进一步增加百姓与士兵的比例。

    刘璋考虑后同意了郭嘉的意见,他给于禁、周泰写了命令,让他们维持现状,加紧练兵。他又给蒋钦下了道命令,让他退回公安,整军备战。为了让于禁、周泰安心练兵,刘璋将攻打荆州以来表现夺目的杜畿从当阳令上卸职,出任长沙太守,专注长沙民生。

    93803/